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在应用时依赖于建模知识,尤其是关于所建的应用模型是否与研究区特点、数据等条件相适配的知识(称为“应用适配性知识”);由于这类知识难以形式化表达,现有的数字地形分析工具对此类知识缺乏利用,从而导致普通用户在应用数字地形分析时建模困难。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套数字地形分析领域应用适配性知识的案例表达与相应的推理方法。以美国32个河网提取案例为例,通过交叉验证,初步表明案例及其推理应用方法适合于数字地形分析领域应用适配性知识的形式化表达与应用,该方法通过与建模环境的集成,可大幅降低数字地形分析应用建模难度。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可以被直接描述,像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中国的疆域和面积”等。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具有逐层递进性的系列知识,与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相关或与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相关联,主要回答有关诸如“其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等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被学生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自然地理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存在的难点较多,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本文把高中阶段自然地理内容拆分成45个知识点,设置4个区分度,划分3个类别,编制调查问卷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师生对自然地理知识难度的认知总体相当,但学生的认知难度低于老师(即和老师对比,学生认为较容易);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难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中自然地理容易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困难知识点主要集中于程序性知识,但师生认知总体有较大偏差;师生对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的难度认知总体相当,但存在部分知识难度认知极不吻合。本文依次从知识难度中认知的主体、客体、载体三个方面对师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展开分析。最后对自然地理知识教学的难度调整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分类学习论 自二十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以来,许多认知心理学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如智力、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奠定了知识分类的理论基础。后来,其它教育心理学家如安德森、梅耶等人在加涅的知识分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季涛  李成素 《地理教学》2006,(12):15-17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来看,可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和策略性知识(为什么)三类。陈述性知识通过听讲和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或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而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和和内化,更适合问题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管婧婧  程诗韵  董雪旺 《热带地理》2022,42(10):1690-1700
基于地方性知识和主客互动理论,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遗产地居民的地方性知识、主客互动及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回答拥有地方性知识能否促进当地居民获得幸福感及如何促进幸福感获取的问题。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的旅游地居民越容易获得生活、工作、心理与人际等方面的幸福感,强调了地方性知识对遗产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且证明了主客互动能够在地方性知识与幸福感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中介的作用。文章在理论上探讨了地方性知识在居民幸福感形成中的作用,且从主客互动的视角解释了地方性知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机理;实践上,强调培养地方性知识和提高主客互动质量在提升遗产地居民幸福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尚意  苏娴  陈海明 《地理研究》2019,38(6):1333-1342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项环境治理任务,也是一项空间治理工程,它涉及太湖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人类学家吉尔兹关于局外人对局内人地方性知识的语义理解为学术对话观点,以苏州东山内圩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法,寻找规划专家的科学知识与当地养殖户地方性知识的语义“原型”。研究发现:① “长度”是“合理规划养殖水塘”的语义“原型”。语义“原型”的发掘使专家在设计空间治理指标时,可采纳养殖户的地方性知识,也为养殖户理解空间治理指标、更新其地方性知识提供可能性。② 地方性知识不单由当地人创造,还在内外两类人群的互动中不断更新。在该过程中,准局外人发挥着知识对接的桥梁作用。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没有考虑宏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专家的全局视野会帮助当地人改进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测量法对216名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的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科基础性知识中的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规律等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而对地理概念、地理景观、地理成因、地理特征等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对学科历时性知识中的地理学思想史、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等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地理发现史和地理图籍史;对学科认识论知识中的整体性思想、地理调查法、地理野外考察法、地理实验法等掌握情况不够理想;高中地理教师学科基础性知识、学科历时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学科认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明显。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注重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不同发展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工作中应加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需要开设《地理科学导论》、《地理学史》等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应当注重开设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9.
李鑫林 《地理教学》2010,(24):16-17
知识教学的前提是弄清知识的类型和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方法,地理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1,(22):21-22
虽说高中地理教材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无论是哪个版本,迎接高中新生的都是自然地理,而且开篇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宇宙与地球”这一知识体系。该章节的知识点繁杂琐碎,需要理解的程序性知识不少,应该识记的陈述性知识也颇多。陈述性知识主要表现为言语信息,学习的难度不在于理解,而在于记忆和保持,教师若单纯按照教材的编写讲起来会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觉得松散难记。  相似文献   

11.
论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集群的知识协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其信任机制表现为:集群信任的形成是企业个体(或私人)的内在利益诉求的必然结果,也是集群环境下市场选择与市场竞争监督的“社会实施”的产物;其知识共享机制表现为:集群的空间集聚与信任特征创造了“面对面交流”的有利条件,集群的社会文化特征促进集群整体默会性知识的扩散与共享,集群的网络特征加速知识外溢与创意流动,为群内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开发与创造构筑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艾义国 《地理教学》2014,(18):14-17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视野下,学生对知识进行模型的建构是最有力的学习策略。文章介绍了常用地理思维模型,利用图表进行可视化表达,并举例阐明利用思维模型实现知识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对师生关系、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师生关系从过去的命令与服从走向尊重与合作,从过去的传递与记忆转化为合作与交流。在课程目标上,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一体、相互促进,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和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指导,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方法是采用地学分析和归纳、地图分析、专家咨询、GIS和遥感空间分析等方法来总结、提炼和建立制图综合的指标体系和知识法则。指标类型包括数据指标、文字说明指标、图形指标3种,共分数据库概括(即语义概括)和地图可视化概括(即图形概括)两类。知识法则在横向由几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构成,在纵向按照地物的地理特征描述性知识、操作项选择知识规则、算法选择知识规则、面向专门地理要素和制图综合知识规则、面向区域制图综合的知识规则等过程和方面来组织和分类。在知识库中则按照概括条件、概括行为和概括要求(或概括水平)3个变量来组织,形成三维坐标关系的知识法则内部体系。在实例分析中阐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交通网络图的制图综合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试题分析 2008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部分(全国卷乙),试题突出了对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尤其空间思维区域定位能力的考查。通过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综合,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且强调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针对新的问题情境时应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地理探究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地理区位分析综合题非常符合考纲的精神,可以这么说,这种题型的试题将是今后地理综合题的主要命题方向,值得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一、依据课标,明确学习目标 开展探究式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探究的重点应放在原理性知识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结构的构建上。为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认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丹 《地理教学》2011,(13):11-14
一、何为高中人文地理概然性知识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在《人类理解论》中对概然性做出如下解释:“所谓概然性就是‘多半为真’的意思。这个名词的含义本身就指示出,对于这样一个命题,是有一些论证或证明,使人相信其为真的……概然性有两种根据,一种是与自己经验的‘相契’,一种是别人经验所给的证据——概然性只可以在我们缺乏知识时,来补充那种缺陷,并且来指导我们。它所表现出的各种命题,我们对之并无确知,只有相信它们为真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2011年4月底,我校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去天童森林公园拉练,晚上在天童附近的一处小山村野营)。在得到野营活动的消息后,作为一名高二文科班的地理教师,我思索怎么利用这次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让高二文科班同学进行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使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将相关的地理原理与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对相关的地理原理与知识的理解,提升理原理与知识应用能力,为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