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球》2020,(7)
正在2.8亿年前,当今的青藏高原还是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的汪洋。在随后两亿多年的地质活动中,印度板块不断向北移动、碰撞、挤压直至插入古洋壳下,促使亚洲板块不断抬升,最终在中纬度里创造了一个本应只属于星球两极的新世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但是,相比于南北两极,"第三极"的土地则要热闹喧嚣的多——雪豹和岩羊在高山裸岩之上跳跃,  相似文献   

2.
读者沙龙     
《地球》2015,(2):112
<正>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留言节选"南水"真的干净么?专家说没有问题,但是我总是心存疑惑,唉,算了反正现在我只喝纯净水了。——HELLO给你们杂志挑一处错误,2015年11期,矿业大会记者手记里有一个词用错了,应该是异彩纷呈。不用问我是谁,请叫我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6)
<正>2014年的11月25日,时值初冬,但在丹霞山地质公园里却依然酷热难耐,没有一点"冬"的感觉。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去丹霞山了,不知为何,竟没有故地重游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亲耳聆听了丹霞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臣——彭华讲解丹霞山,使我对丹霞山有了新的认识。彭华与丹霞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彭华这个人。他是安徽省砀山县人,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正你了解人类的摇篮"地球"吗?从太空上看,她是银河系里一颗明亮的蓝宝石,是太阳系中的生命之舟;她养育了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还有70亿的人类,是她养育着的子民。我们生活在神奇的蓝色星球——"地球"上,她的身世,你知道有多少?  相似文献   

5.
赵洪山 《地球》2014,(5):82-85
2013年7月23日,我同几位摄友来到了布莱斯国家公园。一路上,从犹他州州府出发,我们首先参观了位於圣乔治亚(St·George)的摩门圣堂,然后就开始赶往布莱斯。到下午5点钟左右,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不久就开始下起雨来。我此时的心情是每一个摄影家都能想到的,非常懊丧。路过我们要居住的小镇时,我一点心情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董得红 《地球》2021,(2):40-45
提起可可西里,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里是“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更让世人惊叹的是,那里是无人区,海拔在4600米以上,那里的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人类无法长期生存。那里却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白唇鹿和棕熊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周琦  刘心铸 《地球》2009,(1):60-63
千万年才能形成一寸土壤 我们建立在泥土之上、泥土之中,和泥土在一起,那儿并不是什么都一样!丰富的生命栖息地,以及人们职业的机会都反映了千变万化的土壤——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相似文献   

8.
我作为南加州地震中心科学部主任,经常有人问我地球科学怎样才能减轻地震灾害,在减灾领域内,哪项研究工作最重要?我们将在下文中谈到这些问题,欢迎指教。需要指出的是,下面论述的并不是南加州地震中心的所有研究工作,只是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即如何来保护生命和财...  相似文献   

9.
徐迅 《地球》2012,(12):88-89
库尔勒的秋色实际上是胡杨林点染的金黄——秋天到来,万木萧瑟,许多的树叶都在秋风里无声地飘落,沙漠上只有胡杨林一树繁华,黄得像花,黄得灿烂绚丽至极。远远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胡杨林在阳光里火焰一般地燃烧,如凤凰涅槃,尽情地升华着自己的生命。又仿佛在用无比华丽的金色,把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即便躯干佝偻,或斜或倒卧的,那枝头金色的叶片依然保持一种生命的激情。这时候,我突然感觉面前的胡杨林不是一棵棵树,而是徘徊在沙漠上的一个个神灵。如果没有胡杨林,我想库尔勒的秋天一定是荒凉的。这个因出产香梨而著  相似文献   

10.
正到4月22日,我们又将迎来一个属于全人类的重要日子——"世界地球日"。今年已经是第49个,明年就将迎来50周年的重大节点。近半个世纪以来,每年在这一天,全世界数十亿人都会用各种形式行动起来,不分民族国家、不分身份种族、不分贫富贵贱,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同一个主题——保护地球!珍惜我们共同的唯一家园!在当下这个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并行、生产与消耗齐增、机遇与危机共存的时代,这样的呼喊看似简单,每年  相似文献   

11.
秦岭龙之脉     
刘奎峰 《地球》2012,(9):90-93
我幻想有一天登上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顶,伸开双臂宣布,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南方,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北方。我也幻想有一天可以到秦岭的终南山,寻找那传说中终南山后的活死人墓,看看是否还有神雕大侠和小龙女的后人在练着玉女素心剑法。我更幻想如果可以"穿越",我要回到200万年前的秦岭,游走在那寒冷的第四冰川期,和我们的祖先一起在秦岭的南北间穿行。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11)
正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河流日。这是世界上的河流保护先驱者们,为生命的起源——河流,专门设立的节日。2005年联合国启动了"生命之水"的十年项目,以让人们意识到需要更好地保护身边的水资源。在此之后,为了响应国际知名河流捍卫者马克·安杰罗发起的一项提议,世界河流日应运而生。世界河流日旨在强调河流的多重价值,努力增强公众保护河流的意识,并鼓励世界各地改进河流的管理方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河流都面临着一系  相似文献   

13.
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公众和决策者首先便会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主震还是一个即将来临的更大地震的前震。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对过去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给出经验性的结论,通常认为,余震序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未来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几。本文中,我们分析了意大利阿马特里奇-诺尔恰(Amatrice–Norcia)地震和日本熊本(Kumamoto)地震的序列余震平均大小分布,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区分一个序列是衰减的余震序列还是正在发展的即将发生更大地震的序列,是有可能的。我们同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交通灯"分级准则来实时评估其对序列后续更大地震的敏感程度,并对58次地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准确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3,(1):52-53
正"1942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这是电影《1942》的开场白。1942年河南出现严重大饥荒,河南境内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活陷入饥饿境地。灾民们宰杀了他们平日爱如生命的鸡犬、耕牛,卖出他们的土地,割下他们的心头肉——卖了儿女,卖老婆,最后还是没能活下来。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统计,1942年,河南大饥荒造成300万  相似文献   

15.
留言节选     
《地球》2015,(6)
<正>周末的时候,走了一遍平谷天云山"勇者"玻璃栈道。在紧张刺激中,也欣赏到了天云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峰奇秀、山林茂密,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美景,好一个"北方的张家界"……——虎妈猫爸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天鹅这种美丽高贵优雅的生灵做为灵感来源,如果人类不能善待这些美丽的动物,那么将来天鹅灭绝之后,我们就只能在《天鹅湖》中幻想它美丽的身影……——穿梭千年008  相似文献   

16.
读者沙龙     
《地球》2012,(6):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 :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我是一名在读的初二学生,非常喜欢《地球》杂志,尤来信节选其是"石头秀"这个栏目,里面介绍的每一块石头都那么奇特,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的魅力,以后能不能增加一些类似的文章啊?——郑州李翔编辑回复:这位读者朋友,您好,首先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们杂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10)
正与往届大会各国部长争当矿业"推销员"有所不同,此次大会,各国矿业部长们更希望能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发矿业,开创两国经济、矿业共赢局面。在部长高峰论坛上,各国矿业负责人纷纷向中国抛出矿业投资"橄榄枝",欢迎中国海外"淘金"。我们有健全的矿业法规——秘鲁能源矿业部副部长吉列尔莫·希诺秘鲁矿业对GDP贡献了13%,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2%的出口产品都来自矿物,包括铜、银、金、  相似文献   

18.
极端环境指的是不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恰恰是多数微生物栖息的甚至是必需的环境.位于进化树根部的超嗜热微生物暗示早期生命就起源于类似深海热液系统的高温,厌氧极端环境.生命的化学本质是通过能量输入而维持一个远离热动力学平衡的耗散结构的过程.生命只能以量子形态从环境的理化梯度中获取能量.能量代谢方式决定了生命的演化框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细胞的生理状态.伴随着地球环境所经历的降温与逐步氧化的过程,微生物建立了相对统一的极端环境适应机制.我们现在能够通过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尝试重建早期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也可以找出基因组中的历史环境记录."追寻能量"成为探寻包括地球在内生命边疆与未知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与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红梅  翟线 《地球》2009,(6):54-55
“长城点亮了我的生命。”这句话并非大而不当.而是朴素的心声流露.因为说邀句话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城之子”——董耀会。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4)
<正>世界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2017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2016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