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榆林2007—2012年夏季(6—8月)逐日0oC、-20oC层高度探测资料及2012年夏季全市平均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12年夏季榆林降水异常与0oC、-20oC层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强降水的发生与6月暖空气活跃,7、8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密切关系;榆林2012年夏季08时0oC、-20oC层高度较近5a平均值偏低,且特性层高度变化特征为缓降—下降—下降,与近5a上升—维持—缓降的平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特性层高度时间累积与日降水量的相关关系20时优于08时,日常降水预报中应更多地考虑20时特性层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湛江东海岛二月海陆风环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峰  王晶  张羽  张书文  黄克鑫 《气象科学》2012,32(4):423-429
利用2011年2月湛江东海岛风廓线雷达资料,系统分析了湛江东海岛2月平均风场特征及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2月湛江东海岛150 m高度处以东偏北出现频率最大,在E、ENE和NE三个方位的风向出现频率之和为66.6%,偏西七个方位的风向出现频率之和仅为1%。以SSW方位为界,偏东风与偏西风的出现频率差异明显。各整点的月平均风速1:00—15:00变化较小,均在1 m/s左右波动;15:00—20:00风速及风速波动都较大,最大值出现在16:00时,为2.1 m/s。2011年2月中只有2日与14日两日符合海陆风日条件,两日共同海风时段为13:00—20:00,持续7 h;陆风时段为2:00—7:00,持续5 h。海风平均风速为2.1 m/s,陆风平均风速为0.8 m/s,海风平均风速明显大于陆风风速。海风与陆风环流垂直高度相差甚小,约1.2 km,风速随高度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海风最大风速出现在750 m高度处,陆风出现在500 m高度处,500~750 m高度区间海风环流强度明显强于陆风环流。2 km之上为均匀一致的系统性西风环流。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六盘山气象站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的Ka波段云雷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六盘山顶不同云的出现频率及宏观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顶云出现频率最高值在7月,为61%,最低值在12月,为26%;按云层数划分,六盘山顶出现的云主要以1层云、2层云及3层云为主,相对总云的月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68%—86%、14%—27%及0.4%—4.8%;按云底高度及云层厚度划分,六盘山顶低云、中云、高云及直展云相对总云的月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29%—53%、14%—58%、6%—22%及2%—20%。云底高度在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云顶高度在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云层厚度为1.6—3.6 km,年变化特征与云顶高度类似。整体来看,春、夏、秋季云厚在白天大于夜间,冬季云厚在夜间大于白天,其中夏、秋季云厚日变化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17年4—5月东北地区109个代表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I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位势高度场、风场等数据),以及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春季透雨出现典型早、晚年的环流特征及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典型透雨偏早年的日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偏晚年的日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1946—1978年月平均海温值和美国世界月气候资料1964—1984年月气压高度值,分析研究热带高度场的长期振荡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发现南美洲、北美洲、北非洲、太平洋等热带地区的850—30 hPa月气压高度值存在准三年振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1—3个月,500—30 hPa热带月气压高度距平值从负值变为正值,反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1—2个月,热带500—30 hPa月气压高度距平值从正值变为负值。全球热带气压高度场变化最敏感的地区是塔希堤站。  相似文献   

6.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区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OCAL)的微脉冲激光雷达(MPL)2008年4月30日至5月2日观测资料,对晴朗天气、浮沉天气及扬沙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连续变化、物理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MPL很好地反映出不同天气过程中大气气溶胶廓线的日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天气晴朗时,早晨9时开始在0—2km范围出现气溶胶聚集区,持续至15时,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20km-1;受沙尘输送影响,浮尘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1—2km,高层气溶胶富集区高度范围为5—7km,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38km-1;扬沙天气时,气溶胶聚集区高度范围为0—1km,浓度远大于浮尘天气,但高层气溶胶浓度较小且分布较均匀,气溶胶平均消光系数〉0.50km-1。  相似文献   

7.
探空观测的边界层高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2018年我国119个站点L波段探空秒级资料,通过对位温廓线法所得边界层高度进行Kmeans聚类,将我国分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4个分区,分析我国边界层高度及边界层状态(对流、中性和稳定边界层)发生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8年08:00我国年平均边界层高度均为200~600 m,以稳定边界层为主,20:00年平均边界层高度从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到东部地区逐渐减小,其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全年以对流和中性边界层状态为主,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以中性边界层为主;4个分区的月平均边界层高度在08:00逐月变化不明显,且各分区间差异不大,而4个分区20:00月平均边界层高度随时间呈单峰结构,最大值出现在春夏季,最小值出现在秋冬季,从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到东部地区变化幅度逐渐减小;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幅度春夏季大、秋冬季小,而东部地区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在不同季节特征相近。  相似文献   

8.
依据月平均资料作月预报——利用自然相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56年1月—1972年12月的月平均1000,500,100 hPa位势高度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海表温度资料中存在的自然相似,对依据月平均资料作的海洋—大气变量月平均值的预报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海—气耦合系统中,大气变量的预报是比海温预报更为困难的一环。根据月平均海表温度决定相应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的准确度较低,但在考虑了过去的海温和高度场资料后能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9.
孙玉屏 《气象》1982,8(6):34-34
统计河南安阳1959—1979年共21年的实测云高记录(据小球测风),发现高积云云高变化比较规律。 一、云高的变化范围:Ac的月平均高度在3200—4550米范围内变化,各月平均高度如附表所示。 二、云高的年变化:Ac月平均高度在1—7月逐月上升,全年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月;7—1月逐月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60—2010年的冰雹天气资料,统计分析了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间、地域分布特征,并针对2008—2010年间的冰雹天气过程中16个探空物理量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雹天气多在春、夏季出现,并多集中在午后13—19时,冰雹在山区出现平均次数大于平原地区;适合的0℃层和一20℃层的高度、水汽条件、较好的对流不稳定条件和垂直上升运动都对冰雹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小艳  索勇  王瑾 《干旱气象》2017,(4):688-693
利用2009—2015年贵州安顺市26个冰雹个例资料,基于CPAS系统统计分析了冰雹个例的回波强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45 d BZ强回波顶高及强回波中心高度等特征参数及其时间变化,并结合探空站0℃层和-20℃层高度,综合归纳了安顺市冰雹云的识别指标。结果表明:近7 a来,安顺市冰雹天气发生在3—6月,4月最多,6月最少;降雹前最大回波强度多在45 d BZ及以上,3月和4月的VILmax≥15 kg·m-2,5月和6月VILmax≥25 kg·m-2;降雹日的0℃层和-20℃层平均高度均呈逐月增加趋势,-20℃层平均高度比0℃层高3.11 km;45 d BZ强回波顶高在8 km以上,且与0℃、-20℃层高度差分别大于2.3 km、0.2 km,强回波中心高度与0℃层的高度差大于0 km可作为该市冰雹预警指标。通过个例应用,冰雹预警指标能够有效指导防雹作业。  相似文献   

12.
气旋暴雨是我区暴雨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根据25年(1960—1984年)5—10月份的资料统计,≥50mm降水共58次,其中气旋暴雨次数占93.1%。平均每年出现2—3次气旋暴雨,最多年份(1957年7月)为5次,没有出现的只有两年(73、81年)。最早出现在5月7日(72年);最晚出现在10月28日(77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5—10月出现次数的80.8%。 本文应用1960—1984年6—8月500mb、709mb、850mb及地面实况资料和我区各站25年降水资料。前20年(60—79年)作为历史资料,后5年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13.
1963年4-6月吉林地区降水性层状冷云中的冰晶与雪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可富  游来光 《气象学报》1965,37(3):265-272
1963年4—6月,在吉林地区15次降水性层状冷云的飞行中,用铝箔取样器观测了云中的冰晶与雪晶,共取得432份样品资料。本文将利用这些资料,研究降水性层状冷云中冰晶与雪晶的一般特征。其结论有:(1)云中冰晶(直径为1.1—0.3毫米)的平均浓度为26.2个升~(-1),雪晶(平均直径为1毫米)的平均浓度为0.18个升~(-1);(2)浓度频率的分布较集中,大多集中出现于平均值的一倍以内;(3)云中冰晶与雪晶的平均状况与云顶温度及高度密切相关,云顶温度愈低,高度愈高,云中冰晶与雪晶的平均浓度愈大;(4)云中不同温度或不同高度处的冰晶与雪晶状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4年CFL20G风廓线雷达数据对科尔沁草原高空风场垂直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对高空三维风场季节变化的统计学特征、典型高度层上的变化规律及垂直高度上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四季中高空20~40 m/s风速出现的频率最高,2900~18 000 m科尔沁草原高空以偏西风为主。垂直高度上水平风速呈一波一谷型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水平风速开始增大的时间有所推后。12 600 m及以下各层平均风速最小的季节为夏季,最大的季节为冬春两季;19 000 m平均风速最小的月份为12月,风速最大月份为8月。垂直速度在5100 m以下有明显日变化,1500 m和2900 m有较为明显的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夏交接的4—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5100 m以上的垂直速度没有明显的年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2003年3月—2011年12月三沙市高空气象探测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分析了三沙低空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沙2006年3月—2011年12月高空气象探测站所测地面—1 500 m不同高度的风向变化大致相同,各层风中主要盛行NE、ENE、SSW风;静风出现最少,其次是NW、WNW、NNW风向;春季地面—1 500 m高度的风向分布为双峰形状,主要集中在NE-ENE、SSE-SSW,夏季、秋季、冬季地面—1 500 m高度的风向分布为单峰形状,夏季风向主要集中在SWSW,秋季风向主要集中在NE-E,冬季风向主要集中在NNE-ENE;地面—1 500 m的各层风中,地面平均风速最小,500 m低空平均风速最大;地面—500 m高度的风从夏季至冬季都逐渐增大,1 000~1 500 m从春季至秋季增大,冬季反而减小;地面—1 500 m平均风速11—12月份最大,3—4月份风速最小。  相似文献   

16.
北半球500hPa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对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热带部分作了合理的资料插补,用所得资料求得了北半球500hPa逐年1、7月高度场的球函数系数。据此对北半球1、7月多年平均高度场的球函数谱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低维低阶特点,基本环流特征及季节变化可以由约20个球函数分量得到描述。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高度场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乌海市2014年7月15—20日出现的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以此总结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高温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3年达县降水、气温及500hpa位势高度场的5天平均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与川东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降水与青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反位相关系.夏季(4—8月)气温与高原500hPa位势高度场30-60天振荡呈同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59—2008年田阳雷暴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田阳1959—2008年雷暴资料进行回归统计,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进行雷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田阳年雷暴日数呈增加趋势,初雷日期明显提前,终雷日期稍有后延。逐月平均雷暴分布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呈同相单峰形,8月雷暴出现高峰值,9月雷暴呈锐减。雷暴夏季多于春季,秋冬季少于春季,汛期4—9月雷暴占90%。雷暴活动日分布,14—20时出现频率最高,20—08时出现频率次之,08—14时出现频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防雷工程设计、雷击风险评估及雷电灾害防御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低频天气图方法在湖南省雨季强降水过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青  廖玉芳  杨书运  赵辉 《气象》2014,40(2):223-228
利用2006—2010年4—6月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风场逐日格点资料及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运用低频天气图方法,确定影响湖南强降水过程天气关键区,分析影响湖南强降水过程的低频天气系统活动周期、变化路径及低频天气系统与强降水过程的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4—6月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回报拟合率以4月最高,平均为64.4%;5月次之,平均为54.9%;6月最低,平均为50.7%;10、15、20、25和30 d等不同预报时效的准确率以提前30 d的回报准确率最高。应用于2011年4—6月强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为70%,其中报对7次强降水过程,空报3次,无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