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为了提高玉米冠层半球方向亮温(DBT)测量的准确性,对一套由工业用起重机平台和热红外成像仪组成的地面观测系统的四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测量原理:(1)通过移动起重机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去测量一个样区的DBT;(2)固定起重机和平台的位置,通过旋转热像仪,从不同的区域收集不同角度的DBT;(3)对方法2的改进,转动热像仪朝向的同时,吊车沿作物垄行方向运动,得到大区域内平均的DBT;(4)当热像仪沿着垂直于垄行方向的起重机臂运动时,用高成像频率对目标热辐射进行采样。在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时,着重考虑了玉米冠层亮温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本观测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基于这个系统且优化了的DBT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丽  乔延利  顾行发  余涛 《遥感学报》2006,10(5):676-682
以典型的垄行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视场效应分析方法:网格模型法。该方法将目标空间和测量空间网格化,然后在网格空间计算观测视场内的组分比例,进而确定组合信号值。本文采用网格模型法分析了垄行作物亮叶、暗叶、亮土、暗土四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变化、空隙率的变化、方向亮温的变化、红波段反射率的变化、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以及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率,研究了不同观测角度情况下视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量高覆盖条件下(LAI=5)玉米冠层的方向孔隙率,利用一台基于工业用吊车平台的窄视角热红外成像仪开展测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几何光学和辐射传输混合模型模拟半球空间的孔隙率分布。测量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孔隙出现在邻近的植株行之间,这导致了在热红外图像中,冠层还保持着垄行结构的特征。基于已经得到的几何参数,本研究发展的模型具有垄行作物孔隙率分布特征,模拟的孔隙率与被观测的孔隙率保持很好的一致。更进一步的改进,需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建立更加真实的作物结构描述,这也是以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夜间热红外数据求取玉米冠层孔隙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隙率是光线透过冠层未被拦截到达地表的概率,是描述冠层结构和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关键变量。已有研究证明,在夜间热红外图像上,玉米地各亮温组分比较稳定,并且温度均值有明显差异,易于区分。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2005年8月23日在怀来测得的夜间热红外数据求取中等密度的玉米冠层(LA I=3.64)在不同角度下的孔隙率。结果表明,在沿垄行方向,孔隙率随着天顶角变化缓慢;而在其他方向(45°和90°)变化较快,且变化趋势相似。将测得结构参数代入余涛的热红外方向辐射性模型,模拟出不同方向下的孔隙率。将测量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模型能较好地抓住玉米冠层孔隙率的主要特征。针对二者间的差异,初步分析是由测量中观测目标不完全一致、角度控制不精确、测量高度过低以及投影函数和丛生参数的选择等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3D真实植被场景的全波段辐射传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3D真实场景CLAMP模型模拟的植被冠层,对冠层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的辐射传输进行了综合建模。针对CLAMP模型生成场景的通用和近似特征,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对植被和土壤的单次散射贡献利用光子逆向追踪算法进行了精确计算,多次散射的贡献则采用四流近似理论来计算,以提高运算效率。模型结果与SAILH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体现出了优于一维辐射传输模型的模拟结果。在热红外波段,采用几何光学原理,冠层方向亮度温度由可视光照叶片、遮荫叶片、光照土壤和遮荫土壤的比例与对应组分亮温乘积之和得到,模拟结果体现了合理的变化趋势。对冠层主要结构参数LAI和ALA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波段模型模拟的方向性辐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结构参数对冠层辐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项式表达模型的多角度覆盖率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刘强  柳钦火  肖青 《遥感学报》2006,10(5):812-819
冠层光谱的多项式表达模型是理解叶片/土壤系统内的光线散射过程,描述植被的冠层光谱与组分光谱间非线性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冠层光谱的多项式表达模型用高阶多项式的形式表达了系统内的各组分对入射光的散射过程,多项式中每一项系数表达了各组分对入射光多次散射的可能性有多少,这与冠层的结构,包括作物的覆盖率、叶倾角、垄行结构等有关。因此,多项式系数具有反演冠层结构参数的潜力。本次研究首先使用SAILH模型得到玉米全生长期的BRDF波谱以及模型计算过程的中间变量冠层多角度覆盖率,建立多项式系数与多角度覆盖率之间的经验关系。最后,设计了一次野外BRDF观测试验,对经验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垄行作物玉米方向亮温野外测量中视场角影响的简单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透视原理、地面试验中对于较高目标的观测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随传感器高度、观测角度、视场角大小、观测位置等多个因素改变。由于垄行作物空间结构和温度分布的复杂性 ,在采用较大视场角测量方向亮温的地面实验中 ,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采用一个简化的三分量二维结构模型对这种误差进行初步的分析与估算。亮温三分量分别为植被、被阳光照到的亮土和植被阴影下的暗土。作物的结构简化为剖面为矩形的无限长平行体。通过对这三个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的计算来模拟目标结构、传感器高度、位置、视场角大小、观测角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在垂直观测中 ,视场中的植被权重往往被高估 ,偏差随传感器高度的降低急剧增加。在倾斜观测中 ,由于一种互补效应的产生 ,偏差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经过分析 ,减小误差的最有效办法是提高传感器高度。最后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恰当地选取模型输入 ,两种数据能非常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8.
建立适用于多类型植被场景的热辐射方向性模型是进行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研究的一种手段。利用真实植株几何及生理参数的统计平均值来刻画理念植株,并给定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不同生长期植被冠层的描述。基于冠层双向孔隙率思想构建了冠层热辐射方向性3维模型,模型继承了孔隙率模型在计算冠层热辐射方向性上的简洁优势同时以几何光学的思想考虑了冠层空间异质性对冠层热辐射方向性的影响。以玉米冠层为例,进行了不同生长期玉米冠层热辐射方向亮温的模拟,通过与实地测量数据的比对表明,本文发展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不同生长期玉米植被场景的方向亮温变化规律,模拟误差主要来自理念株的刻画误差、玉米叶片形状的近似以及忽略了多次散射贡献等3个方面。模型的构建方法对稀疏植被场景、浓密植被场景、多类型植被的混合场景均可适用,不同观测几何下的植被场景4组份面积比计算结果有望应用于复杂地表条件下地表返照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POV-ray快速计算三维冠层的四分量比例及孔隙率,在与计算机模拟模型对比结果、验证其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植被真实结构模型的主要参数对冠层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冠层为垄行结构时,相对于其他因素,行结构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影响占主导,因此当植被冠层为垄行结构时,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的变化较连续冠层更加复杂;集聚指数可以有效的控制叶片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影响到视场中植被与土壤的相对面积比例,对于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有较大影响;叶倾角分布类型对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的各向异性特征影响明显;同时,通过对垄行作物3个典型生长期的四分量比例和孔隙率结果分析得出,在作物生长初期土壤对结果影响更大,在作物生长后期植被对结果的影响占主导,亮叶分量比例各向异性特征较为明显。研究表明,POV-ray是进行植被定量遥感研究的有利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联合热红外与微波的作物辐射方向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红外遥感提供地表表层辐射信息为主,被动微波遥感可更好地提供植被和土壤背景垂直结构的辐射信息。结合热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的优势协同反演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是提高组分温度反演精度的一种思路。本文在对热红外辐射传输模型和微波辐射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构建均匀作物的统一场景,将统一场景的参数分为直接参数和间接参数。基于统一场景,修改微波辐射模型的场景结构及叶倾角分布,并增加组分温度参数以计算辐射亮温,最终构建热红外与微波辐射联合模拟模型(UEasmmes模型)。针对均匀玉米作物,利用UEasmmes模型进行联合模拟,分析了组分温度、组分发射率、叶面积指数LAI及叶倾角分布LAD对热红外与微波的方向性亮温DBT的敏感性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协同热红外与被动微波遥感反演植被和土壤组分温度是可行的,但对于如何克服组分发射率、LAI及LAD对植被有效发射率的影响而导致的微波辐射亮温变化以及实现热红外表皮温度与微波等效温度之间的转化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简单目标方向亮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哈尔滨野外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城市表面亮温分布地表测量中,典型目标选择、目标亮温变化以及分类等方面的问题。结果表明,城市典型目标的选择,不仅需用材料特性划分,而且还需考虑阳光与周围环境的变化。此外,城市典型目标的亮温在数值上均随测量时间改变,并且变化比较复杂,需深入研究。在以上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单情况下的城市方向亮温模拟模型。模型中,抓住部分建筑区楼房以行结构为主要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将建筑物进行简化,得到了不同观测角度下城市方向亮温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方向亮温极化图中出现了条带结构,这与实验结果很吻合,但未能发现热点效应,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地组分亮度温度分类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玉米整个生长期野外热红外辐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两种组分亮温分类方法作了比较,并对玉米地组分亮温的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亮温组分的数目和数值随测量时间和日期改变。在整个测量期间,在当地时间中午前后,农田呈现出3个亮温组分植被、被阳光照到的亮土和植被阴影下的暗土。观测早期,植被亮温分布相对集中;随着农田植被覆盖率的增高,植被亮温分布逐步分散,组分间温差缩小,部分亮温值相互重叠。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模拟目标的3维热辐射方向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3维结构场景为研究目标,考虑其光影遮蔽关系,模拟传感器视场内目标的可见表面,实现视场尺度内城市模拟目标方向亮温的准确模拟。利用地面试验观测数据对3维热辐射方向性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城市3维结构目标的方向亮温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为0.7K,能够描述微观尺度下城市3维模拟目标的热辐射方向性。利用该热辐射方向性模型对城市区域物理模型的方向亮温进行模拟,发现城市区域物理模型热辐射存在显著的方向差异,并伴有热点效应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ATSR—2数据提取地表组分温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了一种迭代算法,能够利用ATSR-2双角观测同时进行大气校正和反演地表的组分(植被和土壤)温度。在算法中,全球通用二次方(QUAD)算法用于进行大气校正,LSF模型用于计算等效方向发射率,通过迭代的方法,同时反演地表组分温度和进行大气校正。结果表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土壤温度和植被温度可以被分离开来,而且,反演出的两个方向发射率的差和经过大气校正后的两个方向亮温的差有很好的相关性。更进一步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如果利用USM进行分阶段反演,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三维结构的非同温地表像元表面热辐射的方向性,取决于像元组分参数,如组分温度,组分发射率,组分结构参数等,而组分的热辐射在组分间的多次散射对像元表面总热辐射方向性的贡献主要取决于像元的几何结构,本文以热辐射几何光学模型为基础,根据多次反弹的原理定量表述了组分热辐射在组分间的多次散射,对随机分布的两且分非同温像元,建立了解析表达的热辐射方向性模型,室内模拟实验室测数据的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和简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