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16,90(9):2454-2463
矿产区划是"研究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提出选区和地质工作部署建议"的工作,属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先导性融合一体的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矿产区划工作在我国已实施了三轮,每一轮矿产区划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领导直接部署,即由政府提出、政府下属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实施。矿产区划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编制地质矿产保证工程和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基础及科学依据;矿产区划成果直接引领地质找矿突破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矿产区划的指导理论是区域成矿学,特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最有效。三轮矿产区划的成果证实:矿产区划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地质找矿的突破;创建了我国独有的矿产预测新理论,发展和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带动了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矿产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矿产勘查哲学是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表易发现、易识别矿床的日趋减少,矿床发现率不断下降,导致部分矿产勘查工作者出现悲观思潮的背景下诞生的;阐述了矿产勘查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的一整套基本原理和原则;介绍了不同学者对矿产勘查哲学的认识,论述了矿产勘查哲学在矿产百年找矿史中的应用,提出了隐伏矿床勘查的突破更需要矿产勘查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碱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就,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和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发掘地南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向环境领域延伸,开  相似文献   

5.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2011,85(5):603-611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  相似文献   

6.
矿床学的特点矿床学是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矿床分布规律的地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有经济价值的综合的地质体——矿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矿床学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综合性和复杂性. 矿床学的生产实践性很强,它是适应矿业生产的直接需要而逐步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采矿工业揭露出的丰富多采的矿产地质现象,是矿床学研究的源泉和基础,而矿床学阐明的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又指导着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矿床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勇 《地学前缘》2020,27(2):99-105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10年以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矿床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学科发展前沿的挑战、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和社会重大需求。其中学科发展前沿的挑战主要包括成矿模式创新研究不足、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够、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则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关键金属等方面;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要包括深部勘查、智能高效勘查和绿色生态勘查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满足需求,在未来30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矿床学研究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成矿模式多维度综合研究;(2)勘查标识体系应用基础研究;(3)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4)“一带一路”与海洋矿产研究;(5)深地勘查理论与方法集成研究;(6)智能高效绿色勘查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7,14(1):172-181
面对21世纪,矿床学和矿业发展有两大趋势(1)全球化;(2)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研究要扩展到全球背景。在简述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的观点。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也即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这是新世纪中矿床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成矿系统是一个有特色的地质系统,文中提出成矿系统论的5个要点(1)根据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基本成矿机制;(3)矿床系列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系列共同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5)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论对于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成矿系统研究向勘查系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和历史分析,有助于明确找矿方向和目标。西藏朱诺斑岩铜矿的实践表明,勘查选区的核心问题是对找矿信息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要将筛选关键找矿信息与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因素二者有机结合,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准确的地质内涵,是勘查选区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后,用“三环图”表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矿床学研究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9,18(2):146-152
20世纪矿床地质学蓬勃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历史贡献。已经成为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文章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矿床学研究取得的若干成熟。在21世纪中,矿床学将能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有三方面的研究领域:深入研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新的成矿理论基础;拓宽研究领域,发掘地质体的有用性,加强对新型矿产资源的研究,在矿产资源的更新换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矿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裕生  梅燕雄 《地球学报》1995,16(2):182-189
成矿模式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矿床地质科学在描述性基础上发展到高度理论性的必然产物。成矿模式是在区域成矿学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对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成矿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矿床分类设想,并就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取,包括:①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②层控矿床研究;③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④矿床模型研究;⑤区域成矿学研究;⑥超大型矿床研究;⑦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⑧恩矿年代研究等。针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①全球化;②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①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②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③为加强矿山环保所做的矿床学基础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发展成矿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走向21世纪的矿床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翟裕生 《矿床地质》2001,20(1):10-14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2)层控矿床研究与矿床多成因理论的兴起;(3)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规律;(4)矿床模型;(5)型矿床研究;(6)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7)成矿演化的不可逆性与节律性等。针对21世纪中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1)全球化;(2)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1)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2)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3)建立绿色矿业体制所需的矿床学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矿床学的社会功能与思维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床具有地质的、经济技术的和环境的三种属性。进入 2 1世纪后 ,新的产业模式对矿床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提出矿床学的四种社会功能 :(1)研究和找寻大型、优质矿床 ;(2 )研究和开发新型矿产资源 ;(3)为环境保护服务 ;(4 )为科学普及服务。笔者强调矿床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并针对矿床学的学科特点 ,提出矿床学研究的实践性、系统性、历史观、经济观、环境观等 5点基本思路。笔者将 5 0年来研究矿床学的心得概括为 2 0字 :兴趣 +责任、实践 +思考、积累 +顿悟、系统 +演化、资源 +环境。前 12字是由做学问产生 ,系统 +演化是笔者归纳的矿床学的核心问题 ;兼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是矿床学在保障可持续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矿床的环境质量———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裕生 《现代地质》1998,12(4):462-466
摘 要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的环 境质量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正在形成的边缘研究领域‚它的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矿床 学研究。主要任务是:① 研究矿床的环境质量‚包括矿床类型、物质成分 (主要是有害组 分)、矿体产状、矿床构造及矿床的表生变化过程;② 按环境影响程度对矿床作分类‚建立 矿床的地质 环境模型;③ 进行矿床的地质 环境评价;④ 研究和找寻经济 环境综合效益好 的矿床新类型。面向21世纪‚矿床地质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矿床学研 究单纯为找矿、采选冶服务转变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地球系统科学与成矿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4,11(1):1-10
在简述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由地球系统科学引发的成矿学研究 3个观点 :(1 )成矿系统是一个特色的地质系统 ;(2 )成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联 ;(3)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针对地球系统科学要求和矿床学学科发展进程 ,提出了 5个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或课题 :(1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2 )重大事件与成矿 ;(3)生命活动与成矿 ;(4 )物理成矿作用和(5 )海洋成矿作用。在结语中 ,作者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 ,也即将传统的矿床成因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 ,为矿床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乐  卢宇彤  虞鹏鹏  肖凡 《岩石学报》2017,33(3):767-778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根本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地表矿、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成为地质勘查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及矿产定量预测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当前矿产资源远景预测与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钦杭成矿带下园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孔等三维模型,揭示了区内构造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表征及地层岩体要素,据此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矿体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方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运用断裂缓冲区、地球化学异常、东岗岭组沉积岩地层等为证据因子来计算单位体积成矿后验概率,进行立体成矿预测,并圈定出铁锰矿、方铅闪锌矿、铅锌银综合矿等3处找矿有利靶区及估算出预测区内矿产资源储量总量为88710吨。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钻孔数据进行矿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可以有效的识别矿致异常信息,圈定找矿远景区,为成矿预测研究领域提供了新方向,可以将此方法应用至其他矿山。  相似文献   

17.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18.
加强矿床地质研究,提高找矿工作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急需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矿床学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矿床研究工作的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科内部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为此,笔者提出了矿床学研究中的几个重点:①由浅部向深部开拓——深浅结合;②矿床解剖与区域展开——点面结合;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组成的矿化网络;④研究与发现新型矿产资源。对如何加强矿床研究,提出: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②宽厚基础与重点深入相结合;③国内矿床研究与国外矿床研究相结合;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预计今后10~15年期间,中国的矿床研究将处在一个很有利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加倍努力,为实现从地质资源大国到地质资源强国的转变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