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中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和科学分类。根据普朗复式斑(玢)岩体的地质条件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理论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均确定了普朗复式岩体存在明显的Cu-Au-Ag矿化异常,主成矿元素Cu与Au、Ag、Mo、W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局部存在中―低温的Pb、Zn矿化异常组合。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斑(玢)岩体的侵入有密切的联系,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岩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可分为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火山岩主要是晚三叠世卡尼期至诺利期的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普朗复式岩体主要侵入于图姆沟组的砂板岩和安山岩中,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朗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石学及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44  
曾普胜  李文昌  王海平  李红 《岩石学报》2006,22(4):989-1000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西北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南段的滇西中甸弧内。义敦岛弧北部产有著名的呷村式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南部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铜矿床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普朗矿床由南、北两个复式岩体(矿段)组成,两个矿段均由一系列NW向构造控制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小岩株组成,是普朗铜矿区的主体,探明铜矿石量1.6亿吨,铜平均品位0.57%,铜金属量114万吨,伴生金金属量28.80吨,金品位0.18g/t;钼6399吨,品位0.004%。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储量400万吨以上,为一个具有超大型规模远景储量的斑岩型铜矿床。普朗斑岩体容矿围岩SiO_2>56%,MgO 1.34%~2.73%,Sr 661×10~(-6)~909×10~(-6),Y 10.78×10~(-6)~17.92×10~(-6),Yb 1.07×10~(-6)~1.87×10~(-6),LREE富集,δEu 0.83~0.93,Sr/Y比值22~64,K_2O/Na_2O比值0.52,具有与洋壳俯冲产生的埃达克岩(Ⅰ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普朗斑岩铜矿形成于印支期,在我国斑岩铜矿床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斑岩铜矿带,如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玉龙斑岩带等;也不同于古亚洲成矿域的海西期斑岩铜矿带,如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以及中国东部的燕山期斑岩铜矿带,如德兴斑岩铜矿),无论对中甸岛孤带的基础地质还是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研究,该类矿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普朗斑岩铜矿床含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的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的成矿热液活动时间为235.4±2.4Ma~221.5±2.0Ma之间,石英-辉钼矿阶段的辉钼矿成矿(Re-Os)年龄大致为213±3.8 Ma;对矿区主矿体的热液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测年,无论是含铜钼的矿化岩体,还是仅含铜的斑岩体,其成矿年龄(坪年龄)变化于为214.58±0.91Ma至216.0±1Ma之间,与辉钼矿Re-Os年龄非常接近,为晚三叠世诺利期。这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在印支期完成。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Ce/Ce~*值、Ce~(4+)/Ce~(3+)比值和Ce/Nd比值指示,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相对氧化状态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成矿的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磷灰石Cl、OH和SO3成分指示,普朗复式岩体3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浆含水量,但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较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岩浆的高氧逸度和硫逸度、富水和富挥发分Cl均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关键因素,普朗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均具有富水和高氧逸度特征,但第3期闪长玢岩较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明显更低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这很可能是导致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成矿,而第3期闪长玢岩不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的格咱岛弧,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乡城-格咱深大断裂。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岩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可分为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其中曲嘎组由复理石砂板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图姆沟组由砂板岩夹中-酸性火山岩构成,分布范围和厚度大于曲嘎寺组;喇嘛垭组下部为海陆交互向碎屑岩,上部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火山岩主要是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7.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的印支期代表产物,属产于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内接触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受复式斑岩体控制作用显著;但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体、南部金矿(化)体则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明显具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笔者通过对矿区外围北矿段、东矿段和南矿段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的深入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普朗铜(金)矿床是由多期次、多成因、多成矿阶段叠加而成的次火山-热液矿床,与印支期复式斑岩体与断裂构造、节理裂隙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北部外围深部具有斑岩型铜矿的良好潜力,而东矿段深部、南矿段深部则分别是寻找大脉状铜矿、金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地苏嘎印支期斑岩体位于中甸岛弧东斑岩带的北端,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体同属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作用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中等的SiO2含量,较高的Al2O3及全碱(K2O+Na2O)含量。全岩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状,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矿指示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朗38个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全岩数据相比,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Y含量、较高的∑REE和(La/Yb)N比值,但二者的Al2O3/(CaO+Na2O+K2O)比值及MnO含量差别不大。在成矿与非成矿斑岩的SiO2- Al2O3/(CaO+Na2O+K2O)和Y-MnO图解中,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石英闪长玢岩数据投图结果类似。此外,地苏嘎斑岩体在物探异常、化探异常及遥感影像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矿化标志,同时岩体的剥蚀深度小于侵位深度,有利于矿床的保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地苏嘎斑岩体具有成为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等,而且主矿  相似文献   

10.
普朗铜矿北矿段(52-76线)仍属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主要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属铝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斑岩铜矿的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213-216Ma。该矿段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规模较大,蚀变矿化范围广,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甸普朗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床:矿物组合与流体组成约束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刘江涛  杨立强  吕亮 《岩石学报》2013,29(11):3914-3924
成矿流体高氧逸度是斑岩铜矿床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虽然亚洲单个矿体储量最大的普朗铜矿床的成矿母岩——普朗复式岩体具氧化性岩浆特点,但其矿物组合及流体成分却与还原性斑岩型铜金矿床一致:矿石中以发育大量磁黄铁矿为特征,构成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的矿物组合,不发育表征高氧逸度的原生磁铁矿和硫酸盐(硬石膏等)矿物;成矿流体中含较多CO2、CO和CH4等还原性组分,氧逸度低于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剂。成矿流体中还原性组分可能来源于普朗复式岩体周围的含碳质千枚岩或深部铁镁质岩浆。还原性流体中铜元素的溶解度比氧化性流体中的低,但金元素的溶解度不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CH4可使SO2还原形成S2-,为辉钼矿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可能是导致普朗铜矿床Cu品位偏低而伴生大量Au、Mo矿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普朗铜矿床还原性特征的厘定有益于深入研究其矿床成因、乃至区域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滇西北地区斑(玢)岩分布情况、主要斑(玢)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并利用常量元素标志对岩体的铜金含矿性进行评价,认为滇西北地区的斑(玢)岩体可分为五个岩带,金矿成矿有利岩体和铜矿成矿有利岩体两大类型,指出滇西地区具有广阔的斑岩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普朗斑岩铜矿床位于云南滇西北中甸岛弧带,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少数几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矿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获得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盐度、成分等物理化学特征,并结合矿床地质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演化及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外围岩体的岩石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外围东部斑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岩年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围东部斑岩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缺少二长斑岩;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及Cs、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Y、Hf、Zr等高场强元素。石英闪长玢岩的侵位年龄为(221.3±0.3)Ma,与I号复式岩体中的闪长玢岩年龄一致。通过与首采区I号复式岩体进行对比,认为外围东部石英闪长玢岩体相当于首采区闪长玢岩体的边缘部位,二者属于同一个侵入体,但在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上有一定区别。由于普朗矿区外围东部缺乏主成矿阶段的二长斑岩体,因此不利于斑岩型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浪力克铜矿床是北祁连造山带中段冷龙岭火山岩带内的一个中型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火山通道内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邻近的安山岩中,文章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含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为(461.5士7.3) Ma,通过含辉钼矿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467.1士6.3) Ma~(471.3±6.7) Ma,等时线年龄为(470.5±3.4) Ma,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奥陶世,成矿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浪力克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北祁连洋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矿床具有斑岩(次火山岩)型矿床的特征,这对浪力克铜矿床成因类型的进一步查明和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云南普朗铜矿位于义敦—中甸岛弧带南缘,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一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对矿区不同蚀变带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测量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均一温度测量结果表明,从普朗斑岩铜矿床钾硅化带到绢英岩化带再到青盘岩化带,成矿流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从274.4℃到236.4℃再到203.0℃,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天水参与成矿有关。同时,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普朗斑岩铜矿床矿化期间的成矿流体属于富硫富氯流体,这种温度较高且富硫富氯的成矿流体在钾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发生矿化作用将导致成矿物质强烈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小寺沟斑岩钼铜矿床赋存于小寺沟上杖子岩体北东接触带内.该岩体具有侧向分带,与矿化有关的是黑云母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在北东接触带内,从岩体向围岩(雾迷山组白云岩)方向,热液蚀变可分为:钾长石-(黑云母)蚀变带;石英-绢云母蚀变带;粘土化带和蛇纹石蚀变带.钼矿主要产在石英-绢云母化带,铜矿主要产在蛇纹石蚀变带内.在蚀变矿化地段生成的大量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性质、成矿条件的证据.通过对与蚀变、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各种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阐明成矿热液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区72个见矿钻孔中8145个岩芯样品的铜含量分析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利用邻近距离统计分析方法,优化和提取了矿床定位预测所需点位的数据信息(包含三维空间坐标及其对应的铜含量数值)。在此基础上,选用反距离权重内插法,在比例尺1:10000的尺度上,确定了该矿区铜元素在海拔3171~4319m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利用3D-GIS的规则六面体成像技术和邻近采样点插值法,建立了该铜矿床含矿岩体(铜含量不小于0.2%)和铜矿体(铜含量不小于0.3%)的三维模型,确定含矿岩体和铜矿体的形态为"锥状体"。最后,在综合分析云南普朗铜矿床特征及其保存条件和剥蚀状况以及钻探资料和矿床三维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矿床的南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认为矿床的东、北两侧深部是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带南段,产于印支-燕山早期普朗复式斑(玢)岩中.主要岩性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碱性岩石系列Ⅰ型花岗岩.成矿流体具高盐度和成矿温度150~300℃变化.硫同位素834CDT丌为-2.23‰~3.75‰,采源于深源岩浆.矿床的构造作用、液压致裂作用和蚀变脉体形成等成矿机理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时间大致为235~206 Ma,具多阶段性,其中石英-辉钼成矿阶段为(213±3.8)Ma,成岩和成矿时代主体为印支期.矿床蚀变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成因类型属岛孤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了我国主要的一些斑岩铜矿床成矿溶液包裹体资料,提出了我国一些大中型斑岩铜矿床成矿温度一般有大于300℃、350~250℃、250~150℃三个阶段;成矿普遍有高温沸腾现象;成矿溶液的盐度可分为高盐度(大于36%wt)和低盐度两种类型;成矿压力一般较小(140~200大气压)的认识。结合地质和实验资料,把成矿溶液分为三类,提出了成矿模式。结论是高盐度包裹体和气体包裹体的存在是寻找斑岩铜矿化富集地段的标志之一,也可作为岩体含矿性评价的依据,蒸发晕找矿可作为一个斑岩铜矿找矿勘探工作中钻孔评价和检查剖面测量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