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海底热液成矿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推动了古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结合现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张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相连;成矿金属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金属矿化的类型受基底类型(洋壳-陆壳)和岩性组合(基性岩石-中酸性岩石)的控制,岩浆来源的物质也可能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有贡献;主导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核心为对流热循环系统,对流循环具有单循环和双扩散对流模式;海底块状硫化物的堆积过程是烟囱的生长、倒塌堆积和热液流体充填与交代的过程,成矿热液流体的温度和密度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于海底热水矿床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热水喷流成矿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青海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硫化物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东莫扎抓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铅锌矿床。通过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电子探针分析,对其矿石矿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发育一套中温热液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具有中温蚀变特点;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具有MVT型块状硫化物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东莫扎抓铅锌矿至少可分为3期成矿:在海相白云岩沉积阶段存在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的热液喷流沉积成矿;在弧后前陆盆地构造环境中发育有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在后期构造运动热液作用下,之前形成的铅锌矿可能会发生热液叠加改造。因此,东莫扎抓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青海德尔尼铜(锌钴)矿床产出在北西或北西西向超镁铁质岩带中,对其矿床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文中对德尔尼矿床主矿体不同类型硫化物矿石的Cu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现代海底正在形成的赋存在超镁铁质岩(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类比,从构造背景和矿床地质角度探讨了矿床成因,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阿尼玛卿构造带可能存在大型拆离断层,超镁铁质岩体和硫化物矿体的产出均与北西向发育的长期活动拆离断层有关;(2)德尔尼矿床属古代海相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为赋存在超镁铁质岩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或称为"德尔尼型");(3)硫化物原生矿石Cu同位素组成均为负值,呈富轻Cu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经历了广泛的后期热液叠加过程。德尔尼矿床控矿构造、岩体特征和后期叠加成矿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矿床成因认识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现代海底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成矿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成矿系统通常与洋底核杂岩构造有关,多发育大型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然而,受大洋调查取样手段的限制,超基性岩蛇纹岩化对成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尔尼铜矿床是地质历史上该类矿床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其成矿模式,以及大洋硫化物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德尔尼铜矿床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黄铁矿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值主要分布在-0.4‰~+6.3‰。结合前人研究发现,形成于深部网脉状、条带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负值,而经历表层喷流和破碎作用的块状和角砾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正值,二者呈对称分布,这主要是由于还原条件下岩浆排气产生的SO_2和H_2S动态平衡并逐渐沉淀S2-,表明蛇纹岩化提供的还原环境对热液系统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磁黄铁矿和矿床Ni的分布指示成矿物质中超基性岩的贡献较小,主要物质来源是洋中脊深部的基性岩浆,通过热液循环将物质运移至海底并喷流成矿。对比现今超基性岩赋矿的高温热液硫化物矿床,德尔尼铜矿床形成温度更低,代表了超基性岩赋矿热液硫化物中的中温端元,表明在距离拆离面一定距离(约2~4km)的位置也可能形成大型的热液硫化物矿床,这对于现今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系统和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这一事实出发,论证了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贵金属的重要性,并论述了Au、Ag在矿物、矿石、矿体及矿床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Cu-Au共生、Pb(Zn)-Ag共生组合对于矿床地质和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平掌矿床由上部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和下部细脉浸染状矿体组成,双层结构清楚。块状矿体中发育典型的草莓状和鲕状硫化物。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及REE配分形式、S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与黑矿型矿床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硫化物矿床相似。矿床典型的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8.
冲绳海槽硫化物矿石中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绳海槽JADE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一直受地质学家关注。近年来,人们在矿物学、成矿元素的化学和分带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但是,很少有地质学家对JADE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对JADE热液硫化物矿石进行的Rock-Eval分析得知,矿石中总有机碳(TOC)比较低,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与此相似,冲绳海槽海底表面沉积物也缺乏有机碳,可能反映了其上部水体有机质碎片较少或无机物的沉积速度相对较高。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分布范围广(C~(15)—C~(35)),主碳峰碳数较高,当碳数n>C~(25)时,有明显的奇数碳优势(CPI=1.2);所有样品都含有多环芳香烃(PAH),进一步提供了热液活动的证据。与碳  相似文献   

9.
青海德尔尼铜(锌钴)矿床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德尔尼大型铜(锌钴)矿是赋存在蛇绿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8件块状硫化物矿石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5.5±7.2) Ma,略小于矿区玄武质熔岩的锆石U-Pb平均年龄(308.2±4.9) Ma,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属于阿尼玛卿洋盆扩张期。成矿时代早于矿区北部印支期花岗岩,证明德尔尼矿床的成因与印支期花岗岩无直接关系。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成矿,具有类似于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和矿物组合特征。矿区及外围填图发现,德尔尼铜矿体主要产出在角砾状蛇纹岩中,部分位于蛇纹岩与含碳铁硅质岩之间,这种特殊的赋矿层位可能与晚古生代特提斯洋的快速扩张、岩浆补给少、变质橄榄岩迅速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冬瓜山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上部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发育层状、似层状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在岩体及其接触带围岩中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上部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以含铜(金)石英硫化物为主,矿石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主要成矿阶段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矿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冬瓜山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相似,而与Sedex型和VHMS型矿床不同。结合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根据硫同位素储库效应,认为冬瓜山矿床硫化物阶段成矿热液中的含硫物种以H2S为主(XH2S0.99),硫化物的结晶沉淀对成矿热液的δ34S值影响不大。应用大本模式,高温岩浆来源的热液与熔体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0‰~+5‰,依据岩浆岩全岩硫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岩浆来源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0.3‰~+12.0‰。在高温(600~350℃)硅酸盐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硬石膏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5.0‰~+19.0‰,而在高温(450~350℃)氧化物阶段后期及低温(350~200℃)硫化物阶段,黄铁矿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分别为-1.0‰~0‰和0‰~+1.5‰。据此计算的含硫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理论值与冬瓜山矿床实测值基本一致,显示成矿热液流体中的硫源为岩浆来源。综合前人对区域及冬瓜山矿床的研究,本文认为冬瓜山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浆及其平衡热液中较高的总硫同位素组成暗示岩浆混染了区域沉积地层中广泛发育的膏盐成分。虽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区域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但冬瓜山矿床矿石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成矿的硫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是国内外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类型,包括与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岩中的以及火山-沉积岩中的硫化物矿床,它们通常以透镜状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形式产于海相火山岩中,成矿多与富含金属的海底热液对流有关的流体体系有关。我国此类矿床主要分布于三江、祁连、阿尔泰成矿带,时间上主要有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个主要成矿期(Wang et al.,2010),但其  相似文献   

12.
皇城山银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热液期经历了三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硅化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硅化阶段和角砾岩化阶段。主成矿阶段为多金属硫化物-硅化阶段,热液作用表现为早期石英在碱性热液作用下溶解和金属硫化物沉淀,随后的温度降低和循环地下水的加入最终SiO2因过饱和而沉淀。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为低温、低盐度的酸性环境;矿化程度与火山岩的酸性程度成正比。矿床具以强硅化带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高级泥化带(高岭石+石英)和泥化带(蒙脱石+石英)的蚀变分带,与矿化有关的为中期硅化,银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限于强硅化蚀变带内。从矿石矿物的组合、标型、组构及矿床蚀变分带特征判断,皇城山银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高硫型矿床典型特征,属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属大型铅锌铁矿床,对矿床矿石矿物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认为成矿主要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获得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压力和成分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于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流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热液矿床的流体研究中,并且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本文选择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海底热液及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型)和造山型金矿5种典型热液矿床,通过总结其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温度、盐度及同位素数据,并结合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对不同类型矿床中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6.
甘肃阳坝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S、Pb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阳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碧口地体的东北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碧口群阳坝组细碧凝灰岩和凝灰质千枚岩的过渡部位,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期划分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和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基于对阳坝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的研究,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和S、Pb同位素的研究,总结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成矿机制。研究表明,阳坝矿床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35~336℃,盐度w(NaCl_(eq))为0.70%~10.61%,密度为0.58~0.97g/cm~3;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的CO_2和N_2,属于中低温、低盐度的H_2O-NaCl流体体系,与典型VMS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相似;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79~384℃,盐度w(NaCl_(eq))为3.39%~14.78%,密度为0.61~0.99 g/cm~3,包裹体气相成分富含CO_2及少量N_2,属于中高温、低盐度的H_2O-CO_2-NaCl±N_2流体体系,与区域上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一致,均为来自深部的变质流体。喷流沉积期矿石硫化物的δ~(34)S为-7.5‰~3.4‰,均值为-0.46‰,成矿热液δ~(34)S_(∑S)值≈3.73‰,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为-6.7‰~3.3‰,均值-0.575‰,均显示幔源硫的特征。喷流沉积期(~(206)Pb/~(204)Pb=17.505~18.008、~(207)Pb/~(204)Pb=15.521~15.558、~(208)Pb/~(204)Pb=37.494~37.851)与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206)Pb/~(204)Pb=17.293~17.947、~(207)Pb/~(204)Pb=15.498~15.542、~(208)Pb/~(204)Pb=37.388~37.640)的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相近,认为2期矿石铅具有相同来源。通过与阳坝组火山岩、阳坝岩体的Pb同位素组成对比,并结合Pb同位素源区特征值、构造模式图解和△β-△γ成因分类图解分析,认为矿石铅来自上地壳和地幔的混合。阳坝铜多金属矿床属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概论热泉成矿在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东太平洋洋隆上的热泉成矿现象及其基本特征,它们主要由两类原生构造单元组成:即堆积硫化物碎屑形成的基底岗丘和高耸的烟筒(包括黑烟筒、白烟筒、枯竭的烟筒和白烟雪球)。烟筒喷口热流体温度为300—350℃。同时对这种热泉成矿现象与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作了对比,表明两者具相同的成因机制。如我国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与日本的黑矿型矿床等。文中最后论述了海底热泉成矿作用。认为海底热泉成矿或海底热液对流成矿说已由假说变成一种可直接观察的有生命力的理论。在我国火山岩地区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无论对该矿床的成因还是找矿勘探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峻  蔡剑辉 《矿床地质》1998,17(Z4):737-740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由于含有贵金属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并,受到国际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已经发现的矿点和矿床有一百多处,然而规模比较大的不足20处。相对于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在海底产出的部位较浅,矿石中含有Cu、Zn、Ag和Au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据粗略估计,已发现的大型矿床共含有一百万到五百万吨的块状硫化物。世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隆、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西南太平洋以及大西洋中部的大洋中脊。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属于海底热液烟囱物,它是热液活动的产物,其成因机制涉及构造和岩浆活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海水及水深以及沉积物与热液成矿的关系,岩水反应,热液地球化学,生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海底"黑烟囱"及其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一种正在形成的矿床,是研究热液成矿的"天然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也因此备受科研学者的青睐(Herzig&Hannington,1995)。在这个"天然实验室"中,海底热液活动既有正在形成大量的贱金属(Cu、Fe、Zn)硫化物矿床,也有金、银等贵金属元素的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20.
张生 《地质与资源》1996,5(1):77-80
<正>继大洋锰结核之后,海洋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的又一重要事件是以东太平洋隆起多金属热液沉淀物为代表的海底硫化物矿床的相继发现.1978年,法、美、墨联合海洋考查队使用CYANA潜水器在东太平洋海隆(EPR)21°N和水深2600m的海底首次发现了正在形成的热液硫化物矿石;在以后的数年间,在EPR13°N、瓜伊马斯盆地、胡安德富卡洋脊和大西洋中脊26°N等地又发现了类似的海底硫化物矿床.本文主要对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中的金银富集特征和成矿机制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