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油气盆地流体包裹体压力是研究含油气盆地一个重要参数。当流体被包裹在矿物中时,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组分也会继承当时埋深时周围地质环境的地质温度、埋深压力与地质流体组分,构成一平衡体。故包裹体形成压力与形成温度(均一温度)、包裹体组分是相关联的平衡体,可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组分等推算形成压力。具体的推测压力方法有:1.伴生盐水包裹体内子矿物形成压力分析。伴生盐水包裹体形成时或形成后会产生固体子矿物,实验  相似文献   

2.
张灵敏  刘景波 《地学前缘》2012,19(4):206-213
含氯流体是地质作用中重要的流体形式之一。通过含羟基矿物的氯含量来反演流体的组分及其演化是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角闪石、黑云母、方柱石和磷灰石是主要的含氯矿物,可以揭示含氯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这些矿物的氯含量受平衡流体的成分、温压条件以及自身的晶体化学结构等复杂因素制约。一方面,结合实验确定的热力学数据可以通过矿物氯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计算流体的氯组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矿物的氯含量变化特征来反演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流体成分的变化特征,这样的流体成分演化可能反映了特定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3.
煤是一种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因素特别敏感的有机岩。煤化作用实质上是煤与外界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一个开放系统。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 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结构和构造变化,煤中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迁移、分异和改造,从而影响煤层现今赋存状况、煤化程度和煤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沉积盆地动力学过程的地质信息。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在煤化作用与构造 热事件的耦合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的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地质背景及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正>以H_2O-CO_2-CH_4-NaCl体系为代表的多气体组分与水、盐并存的流体广泛参与了各种成岩成矿过程,并指示这些地质作用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且保存在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包裹体中。确定含气多组分盐水包裹体的组成与性质,是揭示地质流体的组成、性质以及相关成岩、成矿条件的重要途径。确定单个包裹体中流体组分和密度,通常基于直接的(如拉曼、红外、LA-ICP-MS)和间接的(如显微测温技术)方法。把显微测温与拉曼光谱技术相结合来确定含气盐水包裹体的总组成具  相似文献   

6.
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是采用射线对地球自然物质进行结构与功能成像,是研究地质材料物质组分、结构、特性与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认知地质现象、过程与动因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射线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地质材料表面结构成像、三维结构成像与原位结构成像方法技术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地质材料功能成像方法与技术,并指出了地质材料结构与功能射线成像适用条件与发展趋势:(1)可见光、红外射线束和电子束射线等可实现地质材料表面的高精度成像;(2)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能量较高,可穿透地质材料实现三维成像;(3)地质材料的颗粒、矿物与基质等三维内部结构的静态成像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地质材料原位(温度、应力和空隙压力等物理场)条件下的结构进行成像,是近年来地质材料结构成像的发展趋势;对地质材料的生成富集、储集、渗流等功能及过程进行射线成像是未来地质资源能源开发的重大需求,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流体不仅是地球的物质组分,而且是最活跃的组分,是地球几个圈层间质量、能量交换最直接的媒体。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而矿床的形成过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岩浆热液因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等因素使热液中成矿物质达到过饱和,从而产生矿质沉淀;沉积盆地含矿热卤水流体在热对流、沉积压实等作用下运移、充填、聚集;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形成硫化物矿床;地幔流体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山地区沉积型铝土矿的特点,依据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采用熔片制样方法,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铝土矿中10种组分。通过对熔剂使用量的选择,用基体效应校正,用散射线作内标和经验系数法校正,寻找准确测定Al2O3、SiO2、Fe2O3、TiO2等组分的最佳实验条件,使测定各组分结果的准确度达到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其次,通过湿存水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简化分析过程,满足了地质找矿快速评价资源储量需要。  相似文献   

9.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江西银山矿二轮地质找矿及综合利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银山铅锌矿40多年来积极开展矿山地质工作、进行二轮地质送矿取得的成绩和工作经验;介绍了伴生有益组分金、银等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及综合利用情况;“三废”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及尾矿中绢云母、尾矿成功再利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陈少青 《华东地质》2016,(3):207-213
文章论述广东省五华县中洞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化垂直分带和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探矿工程及资料,认为该矿床矿化具有多阶段性和垂直分带性,有用组分(CaF2)沿水平及垂直方向变化,矿床为高温热液萤石—石英型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这对同类型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语     
“地质流体”是指存在并活跃于岩石圈中的由H_2O、CO_2、烃类以及卤素、S、N等挥发组分及其中的溶解组分一同构成的复杂流体相,它是地质作用过程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并在地球内部发生的一切地质作用过程、各圈层地球物理结构与力学性质、地球化学演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地球内部流体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并将是建立地质科学新理论体系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至17日在南京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1篇,来自国内各主要地球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地质院系、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面卓有建树的海外华裔学者周义明博士(美国地质调查局)、卢焕章教授(加拿大Quebec大学)  相似文献   

13.
<正>矿山地质环境指的是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制于矿山地质环境,而矿产在开采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伴随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和氯化钠是许多地质流体体系最主要的组分,例如盆地卤水、热液成矿流体等(Roedder,1984;Schmidt和Bodnar,2000).H_2O-NaCl体系的活度系数、密度、蒸汽压等热力学性质对于油气田盐水包裹体和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分析(刘斌和沈昆,1999;卢焕章等,2004)、CO_2地质储存、水-岩反应(地质流体的反应-输运模拟等)等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地球科学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要了解地质体的矿物组成,更重要的是了解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中是如何做出响应和变化的。由于这种响应通常涉及地质体中矿物自身以及矿物之间的结构和化学变化,因而能够为地质过程研究提供新的、十分确切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随着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矿物材料学等学科的兴起,人们的眼光已不仅仅停留在对矿物的一般分类、描述和研究上.而是更加关注矿物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更加关注矿物的性质与结构、组分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更加关注矿物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的结构、物相、成分、表面和性能等发生变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常翱飞  丁兴 《岩石学报》2020,36(1):99-112
热扩散在地质过程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回顾了热扩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总结了热扩散驱动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规律,并探讨了温度、硅酸盐组分、压力和氧逸度等因素对热扩散行为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表明,稳定热梯度下的硅酸盐热扩散效应类似于结晶分异或AFC过程,可以造成轻、重同位素分别在高温端和低温端富集,而主、微量元素的扩散方向则取决于两端化学势的高低和熔体中的电价平衡。从基性岩浆到酸性岩浆,熔体聚合度增大,黏度增加,热扩散速率明显降低,成网元素的热扩散效应减弱,变网元素则反之;水、氟、氯和硫化氢等挥发组分能增加熔体的非桥氧比例,降低熔体聚合度,因而能显著增强硅酸盐熔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热扩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当前硅酸盐体系热扩散研究中存在的五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即:1)对不同硅酸盐体系的热扩散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全面;2)对微量元素的热扩散行为认识不足;3)硅酸盐体系热扩散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尺度还不够明确;4)热扩散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关键识别标志有待确立;5)硅酸盐体系热扩散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待建立。尽管硅酸盐体系热扩散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热扩散是地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成分分异机制。这种机制会造成岩浆房或岩浆通道中的元素分异和同位素分馏,可能对于一些成分分异的岩石和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永明  侯元才 《青海地质》2001,10(B12):1-5,9
根据黄土剖面中古土壤系列与砂质黄土中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基本特征,主要地质特征、黄土堆积与古土壤形成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主要元素组分特征、关系进行了讨论,结合孢粉测年等资料,1.19MaB.P.黄土形成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与元素组分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理勤 《地质实验室》1996,12(5):264-265
在酸性体系下溶样,506硫脲盐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Au等干扰组分。拟定了含Au地质样品中测定微量锡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分析法。方法检出限〈1×10^-6。  相似文献   

19.
<正> 著名的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不仅硫铁矿储量居全国之首,而且锌、铅、铜的储量也分别达到超大型、大型和中型规模。同时,还伴生有益组分钴、镉、银、金等,均有综合利用价值。矿床以规模巨大,伴生有用组分多,加之以其独特的成矿系列、矿物组合和成因特征而为矿床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然而,由于矿区地处变质岩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致使人们对矿区某些重要地质问题的认识尚欠系统和深入。对矿床成因的解释就曾有沉积变质、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同生沉积等观点,70年代以来,多数人趋于层控观点。但在对控矿因素、成矿方式和物质来源等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分歧很大,众说不一。笔者在本区通过大量地表、岩矿心观察及相关的测试工作,对东升庙矿床地质特征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应力条件下地质体的变形规律及物质组分对变形的响应,在600℃和600MPa等应变速率条件下对中粒花岗岩进行了变形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花岗岩在实验温压范围内表现出脆-韧性转化的特征,并显现一种共轭扇式的宏观变形结构。对遭受韧性剪切变形的长石、黑云母进行的常量元素变异分析表明,动力变形可造成矿物组分的变异,且这种变异有一定的次序S;i是动力变形中最稳定的组分,SiO2的增加可能是由其他组分的减少造成的,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