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陈阵阳(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题词:遥测台网,地震数据,传输信道1前言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地传送到台网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统一授时并用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的一种地震台网。遥...  相似文献   

2.
为了我国大地震速报能力,建立中国大地震卫星速报台网,首次在我国建立了全国性实时传输地震遥测台网。本文介绍了台网的设计目标、基本功能、主要技术环节和设备情况。此多已通过了验民并于1997年1月开始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3.
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信道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信道测试是台网传输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台网的运行率和地震信号的可用率,甚至整个台网建设的成败。信道测试有3方面的内容:中继站背景场强测试、子台信道储备测试和信道误码测试。经测试后得到各种参数柱状图,以此判断每个台站的信道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台网信道传输的设计方案,确保成功建成无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4.
将模拟地震遥测台网改为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微波设备的改造是当务之急。根据经济实力选购合适的微波设备,了解所选设备的性能以及传输质量,使之适合成都传输台网已存在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和新疆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和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乌鲁木齐地区100km范围内1993年6月至1993年12月10日各自定位的地震资料,以新疆地震台网为参考基准,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资料与其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遥测地震台网比新疆地震台网在地震数量上多32.9%,在定位精度上也相对要高一些。另外,根据地震定位的三种交切结果,分析了遥测台网地震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6.
宋太成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81-288
新疆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区域台网)是在模拟遥测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区域台网由数字汇集中心、4个中继站、12个遥测子台和9个准实时远程子台组成。中国地震局港震公司提供地震计、数据采集器和应用软件,新疆地震局与厂家共同研制无线同步传输设备。区域台网的技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地震观测技术,具有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以无线实时传输台网为主,远程扩展子台为辅,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省级台网。2001年4月22日,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通过了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7.
用前置滤波放大器提高遥测拉收机的抗干扰性和灵敏度的研究,在实践中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行后用于成都、乌鲁木齐、二滩、小浪底等台网和广州数字台网,提高了观测质量,获得了较高的运行率。在广州台网,螺旋晶体滤波器成功地解决了寻呼发射机阻塞和干扰帽峰山中继站的数字地震遥测接收问题;小注底台网用该技术实现了收发频差仅0.6MHz的可靠接收中继问题;乌鲁木齐台网则用该技术实现了地震遥测信息地超长站距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和地震观测的数字化传输1.引言地震观测在经历了沙盘记录、薰烟记录、电子放大等模拟记录阶段后,在19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外已不断地对地震观测数字化传输进行研究与应用。国内在“768”工程建设中,作为全国六大区域台网之一的兰州地震遥测台网,也受命进...  相似文献   

9.
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质量分析和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广东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数据传输的各种方式,分析了IP/VPN准实时传输地震波形数据的传输质量,总结出了IP/VPN传输具有无丢数误码、断点续传、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等特点,该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地震波形数据传输的质量大大提高,运行率完全达到规范要求,而且提高了台网地震监测能力、扩大了台网监控范围;为加强地方地震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序言     
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建设在“九五”期间,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新建、改建成的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与21个省、市区域性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已在我国地震监测速报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事遥测地震台网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近年来,科技人员在遥测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台网数据分析处理、新技术引进和数据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在新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DDN作为一种传输实时数据的通信途径,已被广东数字遥测地震观测台网用来传输地震数据3年多了,本文介绍了DDN业务及其特点,总结了广东省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在使用DDN方面的经验,包括安装、故障排除。另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数字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技术构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首都圈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初步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思路和确定技术参数的基本设想。该台网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首次全面采用卫星通信收集和广播数据,首次在遥测台台网中列入地震烈度速报。它将成为我国身心健康为止最大、台站数最多、应用最先进的区域地震遥测台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设在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有关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信道复用方面的技术,结合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数字通信工程的实施,提出了适合目前山西省实际情况的地震数据传输方式,考核 运行证明了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4.
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是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建成的第一个全无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 ,于 1 997年 1 1月通过国家地震局验收。自运行两年半以来 ,系统性能较为稳定 ,波形记录正常 ,正常运行率较高。作者从事台网维修工作 ,在处理故障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1 台网简介西安数字地震遥测  相似文献   

15.
768工程组织研制的无线地震遥测设备在地震台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768单路无线地震遥测仪,先后已有十余个省市利用它组建了区域性的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如何增加这些设备的传输距离,提高传输质量是每一个从事传输地震台网的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待传输路径中的障碍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无线遥测在区域性测震台网与台阵中使用概况,其中谈到,无线遥测在测震中主要应用于无线遥测台阵,无线遥测与有线遥测相结合的区域密集台网,无线流动台网,固定的区域性遥测台网,还谈到使用无线遥测传输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如干扰与噪声、避雷、能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_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矿震台网的运行率,保障地震数据的连续率、完整率,对阜新矿震台网的信道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制作传播路径地形剖面图以了解信道传输的视通条件、对信道传播损耗的理论计算及功率储备的测量、进行接收场强及背景干扰的测试以确定传输频点。结果显示,阜新矿震台网无线传输信道的场强在50~73 dB之间,能够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遥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庆芸 《地震学报》1981,3(1):81-89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20.
用前置滤波放大器提高遥测接收机的抗干扰性和灵敏度的研究,在实践中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先后用于成都、乌鲁木齐、二滩、小浪底等台网和广州数字台网,提高了观测质量,获得了较高的运行率。在广州台网,螺旋晶体滤波器成功地解决了寻呼发射机阻塞和干扰帽峰山中继站的数字地震遥测接收问题;小浪底台网用该技术实现了收发频差仅0.6MHz的可靠接收中继问题;乌鲁木齐台网则用该技术实现了地震遥测信息的超长站距传输问题,减少了中继站数目,节省了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