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2例松果体区肿瘤的分析,着重对松果体区肿瘤按细胞来源分类及CT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尿路造影,超声和CT表现,讨论了恶性肾肿瘤的一些诊断问题,作者认为单纯使用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对于显示肾脏恶性肿瘤明显低于超声和CT,综合应用影像学技术可显著提高恶性肾肿瘤的诊断率。CT对于诊断病变,确定病变性质,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60例肾上腺病变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提出了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对成人肾上腺的解剖部位及大小、形态等CT表现时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眼球内肿瘤的CT表现特点。地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球内肿瘤的CT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CT在眼内肿瘤的诊断上有以下优势:(1)可以弥补眼底镜检,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超声波之不足;(2)高分辨率CT及薄层扫描能较好的显示眼内肿瘤其伴存的钙化,出血等,以及向眼球外扩展的程度。结论:目前CT为诊断眼球肿瘤的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颅脑肿瘤三维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93例颅脑肿瘤病人的三维CT(3DCT)研究,发现①3DCT能生动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大血管、脑室、小脑幕及大脑镰的立体解剖关系,②能各角度旋转及切割观察,并可进行解剖测量。本文还就其优越性及限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5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结果表明CT扫描在发现卵巢肿瘤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且根据主要CT表现鉴别良恶性质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CT扫描在某种程度上低于传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56例鼻腔鼻窦病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提示,CT能清晰准确的显示鼻腔鼻窦病变的形态范围,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向周围器官侵犯情况,对良性、恶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可区别急幔性炎症与新生物或骨瘤。但同时表明,CT值对软组织密度的组织学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10例非典型的垂体区肿瘤,结合手术发现和临床随访作了回顾性研究,并对垂体肿瘤CT表现分类,病理和临床以及鉴别诊断作了全面系统的复习,本组资料显著说明垂体高密度的增加对垂体区肿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相反垂体的低密度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低,对于CT诊断明确的鞍区肿瘤,内分泌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是有帮助的,诊断困难的微腺瘤,决定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笔者报告4例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3例CT明确诊断,1例误诊。本文回顾性阅片并参考有关文献,介绍胃平滑肌肉瘤的影响像诊断,重点讨论其CT特征、CT检查限度及鉴别诊等问题,提出了胃部CT检查能对此病定性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剖面式CT值测量方法,并对其在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剖面式CT值测量方法在病变的分析上具有重要价值,为CT诊断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应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是探讨肾肿瘤的鉴别诊断。采用的材料与方法是对27例肾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肾癌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变1例,恶性淋巴瘤并右肾侵犯1例,肾盂癌1例,肾盏癌2例,肾嗜酸性细胞2例,肾母细胞瘤3例,肾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为各种肾肿瘤都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CT扫描可以对大部分肾肿瘤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灶多位于肺胸膜下,广基地与胸膜相连;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直径2-5cm,密度均匀;边缘可见粗长毛刺,棘状突起或浅分叶;可有淋巴结肿大.结论: 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特征,结合肺内感染病史,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Askin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20例Askin瘤分为2型:即胸壁型和纵隔型。胸壁型16例,纵隔型4例。胸壁Askin瘤表现为起源于胸壁的软组织肿物,14例病灶较大且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2例病灶较小且密度均匀。肋骨破坏11例,胸腔积液10例,2例出现肺部、骨骼转移,2例肿瘤出现钙化。纵隔Askin瘤分别表现为起源于纵隔的不均匀密度软组织肿物,其中3例已经侵犯前胸壁。结论:Askin瘤多表现为侵犯胸壁、纵隔的恶性软组织肿物,密度多不均匀,多伴有肋骨破坏、胸腔积液。对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胸壁、纵隔恶性肿物,进行鉴别诊断时要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肉瘤样癌(SHC)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HC患者的临床、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SHC在CT平扫上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呈低密度,大小范围从4.2 cm×4.7 cm至14.0 cm×11.0 cm不等。增强CT扫描显示病灶呈环形或早期强化,多见大片坏死区。MRI上T1WI及T2WI病变实质信号不均匀,可见囊性变和坏死区,DWI呈明显的弥散限制性改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边缘及实性成分渐近性强化并可见假包膜出现延迟强化,6例病灶中心出现不同程度坏死;5例有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SHC细胞呈多角型和梭形,肿瘤组织内可见广泛坏死及出血;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K为阳性。结论:SHC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有助于深入了解SH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益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CT表现从部位、大小、形态及边界平扫密度特征及强化程度,病灶有无囊变及腹水等进行分析。密度特征以子宫肌层密度作为参照。结果:12例患者临床上发病年龄为23~66岁,平均38岁。其中合并子宫肌瘤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宫颈癌1例。12例肿瘤均为单侧。大部分肿块形态以圆形或卵圆形为主。肿块小者约1.5cm×2.0cm,大者约5.5cm×7.0cm,平均约2.8cm×3.0cm。CT平扫7例为实性肿块,4例为囊实性,1例为完全囊性。无腹水8例,少量腹水4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实质期不均性轻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结论:卵泡膜细胞瘤CT表现的良性形态特征,特别是其乏血供性轻度强化特征,有助于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40岁以上8例,平均年龄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 cm,平均11.0 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其中CT平扫密度均匀2例中,增强扫描1例均匀强化,另1例不均匀分隔状强化。CT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中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结果提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CT平扫与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6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32例,恶性病变32例。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选择其平扫与动脉期图像来进行研究。使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扫描图像上的膀胱病变进行纹理特征的提取,再用费希尔参数(Fisher)法、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及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筛选出鉴别膀胱良恶性病灶的10个最佳纹理参数,使用Mazda的B11工具的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法(NDA)对选取的最佳纹理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出其鉴别膀胱良恶性肿瘤的最小误判率(R),对最小误判率所对应的最佳纹理参数进行ROC检验,筛选出最有辅助鉴别意义的可量化参数来对膀胱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基于CT平扫时以MI+NDA组合的误判率最低(1.56%),所筛选的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WavEnHH_s-1(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1)、Horzl_Fraction (水平游程图像分数)、Horzl_ShrtREmp (水平短游程补偿)、Sigma (参数σ)、Variance (方差),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32、0.897、0.902、0.935和0.849,P值均小于0.01,联合这五项指标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85,特异度96.87%,敏感度96.87%。在动脉期以POE+ACC+NDA组合的误判率最低(1.56%),所筛选的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WavEnHH_s-1(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1)、WavEnHH_s-2(高高频小波系数转换s-2)、135dr_ShrtREmp (短游程补偿135方向)、GrVariance (绝对梯度方差),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16、0.711、0.797和0.793,P值均小于0.01,联合这四项指标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16,特异度84.37%,敏感度81.25%。联合平扫+动脉期所有最佳纹理参数综合分析的AUC值为0.997,特异度93.75%,敏感度100%。结论:利用CT平扫与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对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睾丸原发肿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CT影像资料,结合其他资料对病灶做综合评估.结果:所有肿瘤均为单侧发病.精原细胞瘤24例,其中16例可见不均匀轻度分隔样强化;内胚窦瘤10例,8例可见多发迂曲、增粗供血血管;畸胎瘤4例,可见斑点状、不规则钙化,2例可见脂肪;混合性生殖细胞肿...  相似文献   

19.
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和其它影像检查证实的脾脏非肿瘤疾病582例。其中脾先天异常26例,脾大457例,脾外伤87例,脾囊肿4例,脾脓肿2例,脾梗塞5例,脾结核1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检出率达99.6%,诊断准确率达91.9%,各类脾脏非肿瘤性疾病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结论:CT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CT及MRI特点。结果:10例仅接受CT检查,4例仅接受MRI检查,4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18例中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3例。13例肿瘤边缘规则,5例不规则。14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增加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均未见强化;5例肿瘤局部包膜不完整;5例出现颗粒状、点条状或蛋壳状钙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其中4例肿瘤内可见出血,3例包膜不完整,1例压迫胆总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明显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影像学有助于SPTP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