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饥饿对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饥饿对二倍体 (2n)和三倍体(3n)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实验饥饿的时间为2,5,8,11,14,23,32d,实验牡蛎的软体部干质量为M2n=0.347g±0.071g;M3n =0.301g±0.099g。实验结果表明 :(1)二倍体长牡蛎在饥饿2~14d内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增大 ,当饥饿14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下降 ;三倍体长牡蛎则表现出饥饿5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耗氧率下降。耗氧率与饥饿时间的关系为:Ro ,2n(mg/(个·h))= -0.08 +0.21T-0.01T2-0.01T3,Ro ,3n(mg/(个·h))= -1.97+0.45T-0.12T2+0.01T3;在饥饿2~5d内 ,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 ,而饥饿5d以后 ,耗氧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二倍体长牡蛎在饥饿2~8d内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其排氨率增加 ,当饥饿8d以后 ,排氨率则逐渐下降 ;三倍体长牡蛎则表现出饥饿5d以后 ,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 ,个体的排氨率下降。排氨率与饥饿时间的关系为 :RA ,2n(μg/(个·h))= -16.09 +32.65T-8.11T2 +0.57T3 ,RA ,3n(μg/(个·h))=4.57 +16.07T-5.42T2 +0.44T3 ;在实验的时间范围内 ,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排氨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双齿围沙蚕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双齿围沙蚕养殖条件,促进沙蚕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作者探讨了不同盐度下(8、16、24、32、40、45)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情况。结果表明:盐度对双齿围沙蚕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盐度为8~32时,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盐度为24时耗氧率最低(0.22 mg/(g·h)±0.01 mg/(g·h));在盐度为32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0.37 mg/(g·h)±0.05 mg/(g·h))。在盐度为8~40条件下,沙蚕的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盐度为24时,双齿围沙蚕的排氨率最低(0.10μmol/(g·h)±0.02μmol/(g·h));当盐度为40时排氨率达到最大值(0.94μmol/(g·h)±0.11μmol/(g·h))。盐度为8~40时,沙蚕的O︰N比值随着盐度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度24和32时,沙蚕的O︰N比值分别为130.84和126.47,且变化较小,当盐度40时,O︰N比值急剧下降到13.3,然后再度上升。综合上述结果,双齿围沙蚕生活的最适盐度为24~32。  相似文献   

3.
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呼吸与排泄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对浙江沿岸重要的3种经济贝类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的呼吸率与排泄率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耗氧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5.05 mg/(g·h)、0.77~5.97 mg/(g·h)和0.33~5.47 mg/(g·h),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51~1 078.63 μg/(g·h),26.97~990.73 μg/(g·h)和32.12~1 378.6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9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种实验贝类月际间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配对T检验发现,缢蛏(SC)和僧帽牡蛎(SCA)之间的耗氧率存在着显著差异TSC-SCA=3.184,p=0.024),泥蚶(TG)与缢蛏、僧帽牡蛎的耗氧率之间都不存在差异(TTG-SC=1.887,p=0.118;TTG-SCA=0.246,p=0.815),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之间的排氨率的差异均不显著(TTG-SC=0.977,p=0.373;TTG-SCA=2.369,p=0.064;TSC-SCA=1.002,p=0.362)。3种贝类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经回归分析发现,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变化均呈较显著的幂指数性相关lnY=lna+blnTY=aebT)。泥蚶呼吸排泄O:N变化范围为4.69~28.55,缢蛏和僧帽牡蛎的O:N变化范围分别为:4.68~37.89和3.04~10.27。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5、20、25)和盐度(8、13、18、23、28、33)下对壳长为(25.10±0.84)mm的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和排氨率逐渐增大,在温度25、盐度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5111mg/(g·h)、0.2412mg/(g·h);盐度18~2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度28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毛蚶的氧氮比值范围为3.55~5.48,在温度15~25、盐度28时,各实验组均有最大的氧氮比值。经方差分析,温度和盐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中国北方重要养殖海区桑沟湾,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季节变化,从代谢水平探讨了长牡蛎夏季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氧氮比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01)。三龄牡蛎的个体耗氧率7月份最高[2.86mgO2/(ind·h)],1月份最低[0.07mgO2/(ind·h)];个体排氨率8月份最高[6.45μmol NH4-N/(ind·h)],1月份最低[0.47μmolNH4-N/(ind·h)];一龄牡蛎个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38mgO2/(ind·h)和0.04—1.66μmol NH4-N/(ind·h)。三龄个体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高于一龄牡蛎,而单位软体干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则小于一龄个体。一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16.7—58.0,10月份最高,一月份最低;三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8.7—64.0,6—7月份较高平均为52.7,8月份产卵后迅速下降到14.7,氧氮比的剧降表明该阶段长牡蛎代谢消耗了大量的蛋白质,使其体质脆弱,可能是引起三龄牡蛎夏季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封闭式呼吸器法研究了(15±0.5)℃水温条件下不同盐度(22、27、31.5、36)对四种规格刺参{S[(39.60±8.77)g]、M[(71.80±14.04)g]、L[(128.30±19.69)g]和XL[(196.65±19.81)g]}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规格组刺参单位体重耗氧率[Rwr,μg/(g·h)]和排氨率[(Rwe,μg/(g·h)]在盐度22—31.5范围内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盐度升高至36时,二者都明显升高;各盐度下实验刺参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分别为17.52、16.32、15.49和17.60μg/(g·h),单位体重排氨率分别为1.05、0.88、0.87和0.95μg/(g·h);在同一盐度下,刺参体重越大,其单位个体耗氧率[Rir,μg/(ind·h)]和排氨率[Rie,μg/(ind·h)]越高,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可用关系式Rir(或Rie)=aWb表示;关系式Rir=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40.6656—81.1900,b值为0.6432—0.8145;而关系式Rie=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2.0947—4.8489,b值为0.6507—0.8072;盐度对刺参O∶N比的影响不显著,各盐度条件下,不同规格的刺参,其O∶N比均在15左右,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该参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从呼吸和排泄的角度来看,刺参在其最适温度(15℃)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渗透压调节能力,能够适应较广的盐度变化范围(22—36)。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12、17、22、27和32℃五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和32五个盐度梯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耗氧率先降低再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2℃时为最小值1.571 mg/(g·h);排氨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温度17℃时为最小值0.127 mg/(g·h)。随着盐度增加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盐度22时达到最大值3.106 mg/(g·h),排氨率先降低再升高,在盐度为27时为最小值为0.145 mg/(g·h)。在盐度32时,不同温度的O:N范围是5.525~79.037。在温度12℃时,不同盐度下的O:N范围是4.378~16.755。不同温度下耗氧率Q_(10)变化范围为1.054~2.421,排氨率的Q_(10)变化范围是0.748~1.25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大竹蛏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了海水盐度(16、20、24、28、32、36、40、44)对紫血蛤(Sanguin-olaria violace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紫血蛤按壳长分为大(50 mm以上)、中(40~50 mm)、小(小于40 mm)三种规格.结果显示,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升高显著增加(p<0.01),在盐度为36取得最大值,三种规格紫血蛤的耗氧率最大值分别为1.11、1.25和1.57 mg/(g.h),排氨率最大值分别为62.34、83.89和104.68μg/(g.h);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降低,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紫血蛤可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环境.养殖驯化7 d后的累计死亡率以盐度44组为最高(55%),表明44可能是紫血蛤的耐盐上限.在盐度16~36范围内,紫血蛤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 和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现场流水槽法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耗氧率、排氨率、O:N、吸收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20条件下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周日变化.结果表明,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左右降到最低,随着盐度继续上升,又升高;而近江牡蛎的吸收率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随盐度升高而下降.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盐度的拟合方程: y=0.0033x2-0.1161x+1.5523, R2=0.9018;排氨率与盐度:y=0.0001x2-0.0041x+0.0871, R2=0.9889;O:N与盐度:y=0.0016x3-0.0782x2+0.9051x+10.818, R2=0.955;吸收率与盐度: y=-0.0011x2+0.0399x+0.4393.R2=0.9453.一日内,8时、14时、19时、22时4个时间点,近江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较大,在14时最大,表明该时点其代谢活动最强.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条件下采用静水封闭呼吸瓶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呼 吸、排泄的影响, 并综合分析了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呼吸、排泄的影响程度, 为泥蚶基础生物学研 究积累了资料。结果表明, 在设定的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变化范围0.63-4.47mg/(g·h), 单因 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个盐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排氨率的变化范围 123.11-955.68μg/(g·h), 排氨率受温度的影响也均极显著(P<0.01); 经回归发现, 在温度13-31℃ 范 围内,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的指数相关。除温度为18℃ 时, 其它各温度条件下, 不同盐度梯度间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盐度对排氨率影响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温度 (13-31℃)和盐度(18-28)时, 温度和盐度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耗氧率(Y)、排 氨率(Y)与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为Y=a+bT+cS+dT×S.泥蚶呼吸排泄的O:N 比 在4.50-13.07 之间, 平均值为7.16.泥蚶呼吸排泄的代谢活动受温度、盐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测定了不同温度(10、12、……、30℃)条件下褐菖鼬(Sebastiscus marmor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10~30℃,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30mg/(g·h)和2.64~10.01ug/(g·h),温度26、16℃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上升至峰值,分别为最小值10℃组的15.00、3.79倍;温度(F)对幼鱼耗氧率R0[mg/(g·h)]和排氨率RN[ug/(g·h)]的影响可分别用多项式表示:R0=-2.00×10^-5 T4+1.50×10^-3 T3-3.69×10^-2 T2+0.3978T-1.5376,R2=0.988和RN=3.00×10^-5 T6 -4.00×10^-3 T5+0.1996 T4-5.1111T3+70.817T2-501.10T+1415.80,R2=0.964;幼鱼的氨熵变化范围为0.02~0.19,其蛋白质供能比变化范围为5.64%~56.65%,平均蛋白质供能比为22.56%;各温度跨度代谢率Q10值均值为4.02,18~28℃代谢率Q10值为2.81±0.09与鱼类平均Q10值较接近;各温度跨度组排泄率Q10均值为0.93,对比同一温度跨度组代谢率和排泄率Q10值,代谢率Q10值均大于排泄率Q10值两倍以上,最大组间相差达7倍.因此,幼鱼能量消耗的供能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此外,温度变化对幼鱼代谢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对排泄的影响,且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3种规格的合浦珠母贝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盐度21—36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pH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体质量为(6.44±0.59)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8℃、12℃、16℃、20℃、24℃),5个盐度梯度(15‰、20‰、25‰、30‰、35‰),6个丁香油浓度梯度(0、8、16、24、32、40 mg/L)和5个MS-222浓度梯度(0、10、20、30、40 mg/L)。结果显示,温度、盐度和两种麻醉剂均对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影响。8℃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20℃时达到峰值;盐度3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盐度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耗氧率和排氨率升高;丁香油和MS-222均能有效降低大泷六线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其中丁香油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丁香油浓度为24 mg/L时或MS-222为20 mg/L时可使大泷六线鱼处于深度镇定期,结合耗氧率及排氨率变化,认为上述浓度是大泷六线鱼幼鱼保活运输的最佳浓度;本研究所有处理组的O∶N比值范围均在14.77~24.11之间,表明适宜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大泷六线鱼幼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研究认为,适度降温、自然盐度和适宜浓度的麻醉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大泷六线鱼幼鱼的呼吸代谢强度,其中丁香油相比MS-222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大泷六线鱼高质量运输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盐度为25和30时,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为100%,低盐96hLC50为10.14,高盐为44.36;方斑东风螺存活率随氨氮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0mg/L时,存活率均为100%;氨氮96hLC50为253.83mg/L。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实验中,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和排氨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8.62和0.07mg/(g·h),耗氧率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为1.84mg/(g·h)。氨氮实验中,摄食率和排粪率在1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8和10.42mg/(g·h),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0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9和0.13mg/(g·h)。通过能量收支方程发现,随着盐度和氨氮浓度的上升,方斑东风螺生长能占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盐度30和氨氮浓度5mg/L时达到最大值。本研究首次从能量收支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可为其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及排泄率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耗氧率和排泄(NH4-N)率的影响,实验在投饵后6h,静水(盐度32)条件下进行,溶氧量和氨氮量分别采用Winkler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不同规格(壳高1.6~4.8cm,软体部干重0.0342~0.6908g)的墨西哥湾扇贝耗氧率的总平均值为2.35mg/(g·h).排泄率总平均值为350.89μg/(g·h).墨西哥湾扇见的耗氧量和排氧量都与扇贝体重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在10~28℃范围内,不同规格的扇贝耗氧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继续升高到31℃时,耗氧率反而下降.在实验温度(10~31℃)条件下,扇贝的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泄率的影响都可用指数方程表示.本实验证实,高温(31℃)将进一步提高墨西哥湾扇贝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耗氧量(O)和排氨量(N)与温度(t)、扇贝软体部干重(W)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587.804+36.787t+1697.864W;N=-92.344 9+4.534 1t+276.781 8W.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0 6和0.8035 ; F检验表明,两个回归方程均极显著(F>F0.01).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将采集于湛江雷州的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e,根据其个体大小分为A组和B组,外壳长度分别为(4.51±0.17)cm和(3.69±0.11) cm,并采用Winkler碘量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分别测定了其单位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及其氧氮比(O∶N),研究了盐度和规格对波纹巴非蛤代谢的影响.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氮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硕  董双林  王芳 《海洋学报》1999,21(6):81-86
研究在20、25和30℃的正常海水(盐度为31)和5个盐度、水温为25℃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个规格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氮收支。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氮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盐度为5时氮摄食率最小为11.78mg·g-1d-1,盐度为13时最大为13.88mg·g-1d-1.生长氮的比例随温度的升高显着减小;盐度为20的生长氮比例最大为26.52%,此时的特定生长率也最大为7.8%,盐度为5时的最小。中国对虾摄食沙蚕和配合饲料的平均氮收支模式分别为100I=27.63G+3.58E+1.66F+67.13U;100I=18.34G+4.10E+6.07F+71.49U.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室内受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色下,大(73.32±1.73) g、中(46.71±0.15) g和小(25.67±0.25) g 3种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实验采用红、橙、黄、绿、蓝色和对照组(白色)6种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3种规格刺参的耗氧率趋势相同: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橙色;3种规格刺参的排氨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白色>红色>橙色、绿色、黄色、蓝色.刺参的体重与单位体重耗氧率及排氨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均可以表示为R=aW~b,耗氧率a值在0.005 9~0.012 1之间,b值范围是1.119 7~1.214 6,排氨率a值的变动范围为0.004 2~0.02,b值的变动范围为0.455 3~0.867 8.这说明光谱对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丰富了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