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降低人工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劳动强度,并直观、逼真地反映地质勘查成果,提出一种基于ArcGIS和Google SketchUp的三维地质剖面绘制方法.通过ArcGIS的VBA程序调用DBF表中的钻孔数据生成三维矢量线,利用ArcGIS的空间查询功能提取各地层钻孔3D矢量线并存储成CAD文件,利用SketchUp的手绘工具快速绘制三维地质剖面线,并自动生成剖面多边形表面.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和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构建三维地质实体模型和地质解译与分析工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ArcGIS和3dsMax的3维地质场景建立与可视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首先利用ArcMap矢量化水平地质构造剖面边界;其次,利用3dsMax及其嵌的脚本语言分别生成水平地质剖面和钻孔数据的3维立体模型;然后,利用Max脚本绘制了3维地质剖面,建立了3维地质场景并实现其可视化。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直观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于地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用以规则格网表示的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绘制透视立体图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透视原理为基础计算出模型点对应的变换点坐标。在分析过去采用的单方向处理隐藏线的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双方向处理隐藏线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绘制出了透视立体图。  相似文献   

4.
以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剖面线自适应曲线拟合的坑槽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点云进行地面滤波,获取地面点云;然后绘制路面连续剖面线,通过点云提取剖面线上网格节点的高程,并进行高程高斯平滑处理;之后对剖面线节点进行最小二乘曲线拟合,以符合角度约束的高曲率点作为候选坑槽边界点;最后对候选坑槽边界点进行聚类去噪优化,提取坑槽轮廓以及面积和深度信息。以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某段道路点云数据为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提取规则、不规则及凹陷形坑槽,提取结果与人工量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崔扬  李青元  董前林  陈春梅  马梓翔  柳根 《测绘科学》2016,41(4):128-131,160
用勘探线剖面图结合钻井与其他资料进行地质模型三维重建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方法。其中勘探线剖面图从二维坐标系向三维坐标系的转换是三维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勘探线剖面坐标转换过程中勘探线上钻孔并不总是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弯折勘探线)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构建弯折三维剖面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由剖面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勘探线上钻孔孔口点作为转折点构建三维折勘探线剖面框架;然后将二维剖面图上分段转换剖面上要素点的二维坐标到三维空间,并对跨越剖面转折点的长边添加转折控制点;最后以青海某煤田勘探区的二维勘探线剖面图数据为例,利用该勘探线剖面坐标转换算法,实现了二维勘探线剖面图到三维勘探线剖面图的转化,结果表明三维剖面上保持了原二维剖面所表达的地质模型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6.
含断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方法充分利用地质剖面数据对现有线框模型进行改进,能够根据地质剖面图的特点半自动化地发现地质断层线,从而构建三维地质断层面和地层面,然后利用OpenGL加以渲染显示。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县龙井煤矿为研究实例,在自主研发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纸质地质剖面数据实现含断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高铁军 《测绘工程》2000,9(3):37-40
在VC^++4.1环境下,通过鼠标画剖面线来实现任意剖面图的绘制,同时实现剖面图坐标动态显示、无极放大、无极缩小、开窗放大、平移等操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线符号中基本线型绘制质量与效率问题,对比分析了5种典型线对象分解与绘制方法。在V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V-O分解与绘制方法,提高了V分解方法三角化的适应性,减少了V分解方法的顶点、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条带的个数。能够支持颜色线、纹理线、渐变线等基本线型的绘制,支持反走样。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绘制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GIS技术自动绘制多色航磁剖面平面图是一种基础性物探图件,在地质填图、地质找矿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改进版的多色航磁剖面平面图具有曲线伦廓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基线——勘探线坐标系结合的勘探线剖面测量方法,利用全站仪能够测量并显示三维坐标的功能,简洁快速地测出任意坐标点,实现一站多剖面测设勘探线剖面,使在困难地区的勘探线剖面测量变得简洁、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