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赋铀沉积相与油气蚀变带的时空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C、C1/C产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直罗组地层中的烃气来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与油型气同源而伴生的凝析气藏,论述了直罗组下段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蚀变作用的结果,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阻滞一储集域的空间配置是油气蚀变带与铀矿化层位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3.
李胜祥  陈戴生 《铀矿地质》1996,12(3):129-134
本文从研究伊犁盆地不同地段含煤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入手,提出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4个沉积亚相,即冲积扇、扇前辫状河、滨湖三角洲、湖沼相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研究了含煤系沉积相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了滨湖三角洲相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沉积相特征精细研究对油气及铀矿勘查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收集柴西北缘典型油气矿区200余孔典型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古地理及构造特征,分析砂体等厚度图,绘制柴西北缘晚新生代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及七个泉组沉积相平面图,揭示柴西北缘在晚新生代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滩坝、扇三角洲前缘、洪泛-泛滥平原及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及沉积相。通过对跃进二号地区ZK8-20、跃Ⅱ5-21、ZKⅡ1-10、跃Ⅱ4-11下、跃Ⅱ2-6等钻孔不同地层岩性、颜色、沉积序列、测井曲线、沉积结构构造等的综合分析,根据沉积学原理,认为该区在上油砂山组及狮子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表现为水上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沉积特征;第四系七个泉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相,表现为河口坝沉积微相、分流间湾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等。识别出研究区在晚新生代沉积相主要表现为退积式分布特征,湖水平面在狮子沟组有轻微下降,在七个泉组上升;研究区垂向上从下向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滨浅湖亚相,形成了上部湖相,下部辫状河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方砂岩型铀矿已成为我国铀资源扩大的重点类型,在现有铀矿山开采中占绝对主力地位。本文在分析中国伊犁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中部和松辽盆地南缘等重要产铀盆地主要含矿目标层沉积相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控制作用。获得主要认识有:①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Ⅰ~Ⅳ旋回为冲积扇沉积体系、Ⅴ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Ⅵ旋回为浅湖沼泽沉积体系、Ⅶ旋回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冲积扇体系,有利成矿的部位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微)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微)相以及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扇中-扇端亚相;②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有利成矿的沉积体系为直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成矿部位为砾质辫状河、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变部位,如纳岭沟铀矿床位于砾质辫状河向砂质辫状河过渡的区段,罕台庙铀矿床则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转换带附近;③二连盆地中部赛汉组沉积相可划分为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4大类,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沉积相为辫状河河道(古河道),其次为冲积扇相,如果在该区发现了古河道就基本意味着发现了铀矿化带,这是与我国北方其他产铀盆地最大的不同之处;④松辽盆地南缘姚家组下段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和冲积扇,在东部局部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其中成矿与辫状河相关系最密切,辫状河控矿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较为相似,矿体虽然受辫状河道控制,但河道中部砂体最厚的部位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而主河道边部和下游河道分叉的主迎水面是最佳成矿部位。这些认识为铀矿找矿战略选区和相关铀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重矿物组合、岩心沉积相特征、碎屑颗粒粒度特征及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新和-三道桥地区巴西盖组物源及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建立本区巴西盖组沉积微相标志,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滩坝砂及滨浅湖泥等5种沉积微相,完成巴西盖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确定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巴西盖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亚相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新和地区南部及三道桥地区东北部主要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好,是油气有利储集相带。河口坝、远砂坝及滨浅湖滩坝砂储层物性差,油气富集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7.
巴音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主要产于呼和地段下白垩统赛汉组(K1bs)下段辫状河沉积砂体中。其铀矿化的形成受盆地盖层结构与古气候特征和辫状河沉积砂体发育状况以及沉积构造的控制。通过对含矿主岩岩性特征、铀矿化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成矿作用;晚期为油气还原改造成矿作用,即来自周围富铀蚀源区的含铀含氧地下水与沿断裂上升的油气还原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是深凹带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且具有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通过预测有利储集相带,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利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开展了沉积构造及组合特征研究,该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有7种主要岩相类型.大平房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沉积主体,广泛分布于研究区西部.研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相垂向演化特征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为有利勘探区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家湾铀矿化主要赋存在马东山组河流相疏松砂岩中,铀矿体呈卷状、似层状产于氧化带前锋部位,属同生沉积初始富集进而后生改造为主的层控矿床,受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铀成矿主要遵循外生成矿机制。区域上下白垩统志丹群罗汉洞组与志丹群除底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和钻孔岩心观察以及对大量钻孔岩心编录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统计分析,笔者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体系:八道湾组(J1b)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段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山窑组二段至三段的浅湖沼泽沉积体系和西山窑组四段至五段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文中详细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水西沟群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研究了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扇中-扇端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控矿沉积相。  相似文献   

11.
伊犁盆地油气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产有数个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认识基本上都是层间氧化带成因观点,但对铀矿化的富集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认为铀成矿富集机理是含矿层沉积时堆积的有机质及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对层间渗入氧化水中铀的还原吸附作用。油气包裹体及其气相色谱特征研究表明,盆地至少发育过一期石油和一期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铀矿床含矿砂岩中的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纪或更老地层的较成熟的烃源层。油气一方面消耗了含矿含水层中的大量氧气,造就了含矿层较强的还原环境;另一方面也参与了铀成矿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加速了铀还原、沉淀、富集成矿的速度。结合盆地断裂构造研究,本文推断深部油气主要沿近EW向东曼里塔勒迪深大断裂和NWW—SEE向霍城托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造成断裂附近形成较强的还原障,进而控制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白兴吐地区油气后生还原对铀成矿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兴吐地区姚家组铀矿化岩石中有机炭和有机硫都较低,而矿石中烃类含量比围岩高数至数十倍,油气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明显。油气及热液沿断裂上升,热事件有利于CH4在溶液中发生TSR反应,并加速铀的沉淀。断裂及油气是该区铀矿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四方台组33个砂岩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1/ΣC、C1/C2+、C2/iC4、C2/C3、iC4/nC4、iC5/nC5特征表明,四方台组底部砂岩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气型,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的混合气,它们主要沿盖层断裂运移到四方台组底部砂岩中.西部斜坡区四方台组含铀砂岩中烃类流体含量普遍增高,表明该区四方台组铀矿化与烃类气体关系密切.四方台组底部靠近沟通油气田的盖层断裂附近是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位于上扬子成矿省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东部,是我国少有的元古宙铀矿区,其中1841铀矿点是本区最主要的铀矿点,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芭蕉箐地区1841铀矿点矿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铀矿化产出于构造与岩脉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与断层和中基性岩浆岩脉关系密切;含矿岩系为中元古代的浅变质沉积岩及中基性岩脉,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铀矿物以团块状、脉状、网脉状的沥青铀矿、次生铀矿的形式产出于岩石碎裂带中;研究区岩石的U、Th含量明显高于其本底值,为铀矿化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铀源;研究区普遍发育的退变质作用与后期的碱交代促进了铀的富集。铀矿化具有明显的构造-热液叠加改造的特征,属于热液成因铀矿。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东南部油气、煤层气后生蚀变硫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辽盆地东南部上白垩统泉头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岩石中黄铁矿及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泉头组、姚家组中后生还原褪色作用形成的灰色、灰绿色砂岩中的黄铁矿及硫同位素均显示出了深部来源的油气、煤层气有机流体作用成分特征。该区原生沉积成岩岩石及黄铁矿中硫同位素的δ^34SV-CDT为正值,油气、煤层气有机流体还原作用岩石及黄铁矿中δ^34SV-CDT为负值。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不仅使杂色、紫红色原生氧化砂岩还原为灰色、灰绿色还原性砂岩,还使岩石还原容量大大增强,而且油气、煤层气在有机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铀的叠加富集,岩石铀含量普遍增加,局部可形成铀异常、铀矿化。首次在门达地区姚家组含矿砂岩中发现网脉状水云母化,显示铀成矿具有低温热液蚀变特征,铀矿化与低温热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沉积相的分析人手,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下部宜君组、洛河组、环河组(或伊金霍洛组)和上部罗汉洞组、泾川组(或东胜组)之间存在着沉积相的突变关系,认为该区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时期动力学性质的转变恰与区内铀的主要成矿期相吻合,据此探讨了盆地动力学转变与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是近几年在中国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一大型铀矿床。因其独特的特征而不同于其他普通砂岩型矿床,矿体一般受绿色砂岩和灰色砂岩之间的过渡带控制,而这两种砂岩目前都指示着还原地球化学环境。古氧化绿色砂岩主要由与油-气二次还原作用有关的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造成。从成因上讲,该矿床与普通砂岩型铀矿床不同,它有着更为复杂的成因,不仅经历了古氧化的成矿过程,而且还经历了油-气流体和热液流体的再改造。空间上,它与侏罗纪直罗组辫状古河道体系有关。较高品位的铀矿化带一般赋存在辫状河主河道与分支河道的分叉部位,所形成砂岩的不均匀性表明,其沉积相属于辫状河到辫状三角洲的过渡沉积体系。统计结果表明,中、细粒砂岩是铀矿化最有利的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成矿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育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辫状河相杂砂岩体内的砂岩型铀矿,有一系列较为特殊的与放射性铀成矿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成矿地质现象:绿色化蚀变带、漂白退色化带、二次胶结钙化砂岩团块及钙化砂岩断续层与“钙化木”后生蚀变现象;在与铀矿化和与油气的关系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初步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成因及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及铀资源区域钻探评价,基本查明了目的层泉头组、姚家组、四方台组岩相古地理、岩性与砂体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研究,识别和划分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和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原生地球化学类型有原生氧化和原生还原类型,后生蚀变作用类型有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和后生氧化作用类型。对比研究了原生地球化学类型及后生蚀变作用类型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油气、煤层气还原后生蚀变作用识别标志。认为原生含炭质砂岩铀有强烈的沉积预富集,油气、煤层气还原作用中有铀的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