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西藏阿里日松乡一带。岩性组合、沉积环境、古生物特征的详细研究为该地区中生代地层的时代归属提供依据。在日松乡日买栋纳一带原1:25万日土县幅侏罗系中发现了大量扁平古圆笠虫和小星准柱珊瑚等早白垩世标准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区地层的时代归属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结合地层的初步沉积环境分析可知研究区早白垩世为残余海盆地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2.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木纠错西的申扎县多布日一带发现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滨浅海相地层,并采集到了珊瑚化石、海参化石、植物化石、介形类化石、腹足化石、藻类化石和孢粉化石等。根据这些古生物化石确定该套地层为晚三叠世沉积。从而首次证明了冈底斯-腾冲区永珠蛇绿岩带以南存在晚三叠世地层。这一发现为我国三叠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古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西秦岭舒家坝组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以RetusotrilitescommunisHaun ,Convolutisisporaimplicata (Kodo)GaoetZhong ,PunctatisporitesrugosusGaoetHou ,CalamosporaplanaGaoetHou ,Punc tatosporitessp .等为代表的古孢子化石共 77个属种 ,该组面貌可与我国峡东地区秭归、长阳及贵州独山、都匀等地的泥盆纪古孢子化石组合对比 ,并根据其化石论证了该组地层时代应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纪遗迹化石采集产地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古错,地层剖面位置(见图1)。地层区划归属为喜马拉雅区的珠峰分区,该区的大地构造位置,目前认为是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的喜马拉雅辗掩构造带。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地矿局418地质队区调分队于1984年在湘中南部进行1:5万《一渡水、花桥、芦洪市》三幅区调联测工作中,于新宁县靖位乡畔泥田、三渡水乡瓦屋里的晚寒武世和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这个地区以往化石资料甚少,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缺乏充分依据,此次微古植物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畔泥田剖面层序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海拉脊山火山岩系地层,过去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又划归震旦系,但都没有化石为依据,青海区测队在1/20万区测补课工作中,在拉脊山中段采到了寒武、奥陶纪地层化石,对拉脊山早古生代地层的存在给予肯定,且进行了相应划分。笔者在参加拉脊山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以铁、铜、铬为主的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课题工作中,有机会从构造因素、火山作用与古地理沉积环境等对地层又进一步进行工作,采集了化石。现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及有关问题的认识提出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甘肃的侏罗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岩石地层学观点对甘肃的侏罗系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出北祁连等7个地层区,2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列述了各组的层型和次层型、各组的定义和研究史及沿革情况,提出停用的地层单位和停用原因。按植物化石成分将西秦岭地区划为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与Coniopteris-Ptelophylum植物群的混生区,其北为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区系。分析了侏罗纪岩相、古地理概况,按世恢复其古地理面貌。列述各组生物化石,讨论各组的地质时代。简述侏罗系中沉积矿产的形成规律和规模。根据构造体系复合情况及地层分布,预测省内4个地区6个盆地和低地为形成煤和石油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的第四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全面系统分析、整理第四纪地层资料基础上,以岩石地层为基础,以古地磁、14C、热释光测年资料为依据,以化石资料为参考,对更新统及全新统进行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单位的对比和划分;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单位的名称和含义;统一了各地层区的地层系统;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甘肃第四纪地层层序。确定了兰州、陇西及陇东地区黄土的开始沉积时间。对甘肃第四系的动物群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额济纳旗早二叠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部戈壁滩古硐井下二叠统菊石滩组;产遗迹化石的地层剖面,位于酒泉以北约250km,沿酒泉至额济纳旗公路,即到达化石产地古硐井。遗迹化石系甘肃省第一区测队二分队采集,后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同志转赠,甘肃区测队李志琛、李大庆等同志提供有关地层资料,作者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一、含遗迹化石的地层本区附近出露的地层,在北部有长城系石英岩,南部见有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Triassic marine reptile fossils in Guizhou Province, especially the fossil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found in the Guanling area. Based on three sections at Guanling and Xingyi, Guizhou Province and Luoping, Yunnan Province, four horizons with vertebrate fossils are recogniz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iassic of this area; They are from bottom to top: Member I and Member II of the Guanling Formation, and the Zhuganpo Member and the Wayao Member of the Fala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山东基岩区三叠系一直缺少化石依据(隐伏区已发现三叠纪化石),前人在该套地层底部发现了铱等元素异常,认为可作为划分三叠纪地层的时代依据。在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该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结合铱元素等异常特征,经区域对比确定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认为区内原“孙家沟组”相当于华北地区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原“刘家沟组”则相当于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13.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区调项目组2007年在罗平县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发现了罗平生物群。罗平生物群是三叠纪的化石宝库,化石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海生爬行类和鱼类为主。无脊椎动物以节肢动物为主,伴生有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动物、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和植物类化石。牙形石研究显示罗平生物群处于Nicoraella kockeli牙形石带,时代上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罗平生物群保存在一个局限的台盆环境中。其化石的特异保存很可能与底层水缺氧和微生物席的密封作用有关。罗平生物群目前是研究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最好的一扇窗口,也是三叠纪海生鱼类和节肢动物化石保存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复苏以及中生代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阿木岗群硅质岩段时代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阿木岗群硅质岩段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灰岩砾石、灰岩夹层中所发现的生物化石及才玛尔错和绒马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硅质岩段不属于基底地层,其时代相当于三叠纪,大致可与晚三叠世结扎群相对比。  相似文献   

15.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笔者等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冉维宇  史振华  胡歆睿  秦燕娇  蒋良兵  邓小杰  贺箫  喻美艺  罗永明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1-2023030021
贵州安顺龙宫戴帽山是新发现的一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产地,通过在该地区开展化石发掘与修理工作,共获取3块保存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上述3块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均归属于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基于古生物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判断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化石产地的古地理位置位于扬子台地西南缘,是滇黔桂台地边缘相区内首个产出完整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系统演化、重塑当时古环境、中三叠世安尼期辐射强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海生爬行动物的古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分带及其全球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处于下扬子碳酸盐岩缓坡较深水区域,地层序列完整、清晰,各类化石是区域乃至全球最为丰富、序列最为完整的,是研究国际早三叠世年代地层最经典地区之一.对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平顶山北坡剖面、马家山南剖面系统采样和精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果表明,下三叠统至少可以划分为8个牙形石带,建立了在华南具有代表性的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1)Hindeodus typicalis带;(2)Neogondolella krystyni-Neogondolella planata带;(3)Neospathodus kummeli带;(4)Neospathodus dieneri带;(5)Neospathodus iaageni带;(6)Neo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带;(7)Neospathodus homeri带;(8)Neospathodus anhuinensis带.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为建立下三叠统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GSSP)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Cali microbialites near the Permian-Triassicboundary are a special sedi mentary framework whichis formed on the top of reefs or isolated carbonateplatforms after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 Cali mi-crobialite in South China was first found by Lehr-mann (1999) in Bianyang, Guizhou. Al most si multa-neously , Kershawet al .(1999) reported cali microbi-alites in East Sichuan. Discovery of Permian-Triassiccali microbialites in South China has attracted muchattention. Based o…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海平面变化对含锰岩系的影响,找到沉积型锰矿层的分布规律。本文综合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生物化石标志等分析了滇东南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含锰岩系的沉积体系与其空间配置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建立了研究区中三叠世拉丁期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锰矿层位的空间叠置关系及其形成机制,指出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的低速率沉积期最有利于锰矿沉积成矿,并提出研究区锰矿成矿模式:由于海平面区域性下降,由构造活动或风化淋滤带来的锰矿物质,在凹陷或者低洼部位聚集,伴随新一轮海平面快速上升,促使凹陷或者低洼部位更加封闭缺氧,达到锰矿进一步富集,最终在蓝绿藻类生物化学作用下成矿。  相似文献   

20.
罗平生物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叠纪海相生物群,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主要分布在云南罗平县城周围大洼子、九光村等地.在泸西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发现了海生爬行类、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植物等罗平生物群化石类型,初步研究显示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构成面貌与罗平基本一致,但新发现的盾鳞化石是罗平生物群层位软骨鱼类的首次报道.在泸西白水塘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剖面中识别出了Nicoraella germanicus、Nicoraella cf.kockeli和Neogondolella? bifurcata等牙形石类型,构成面貌特征表明其归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与罗平地区地层时代相当.泸西地区罗平生物群化石的发现扩大了罗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其中新发现的盾鳞化石为研究华南中三叠世软骨鱼类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