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信基站建设诱发雷电灾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启 《气象科技》2012,40(4):651-655
针对大足县城南中学附近建设移动通信基站后频遭雷击的状况,结合2006—2009年重庆地区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重点分析该校频遭雷击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增加了遭受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概率)是城南中学频遭雷击的诱因;该校未安装防雷装置,且部分教学楼处于铁塔保护范围外,而位于雷击铁塔的散击区内,是频遭雷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气形势图、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 对2012年7月30日下午蒙阴县联城镇沙沟峪村发生的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雷击事故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地面倒槽和高空槽的激发而引起的;山区孤立建筑物遭受雷击后,雷电流下泄时产生的闪络和击穿,导致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某自动气象站3次遭受雷击为例,分析了雷击事故原因及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起高层住宅电梯遭受雷击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气原因是雷害生成的首要条件,地闪观测资料证实有雷电发生,地理环境显示建筑物位于河流附近而且是高层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天面,三种外部条件是外因,内部原因是:在高层建筑物已安装了外部防雷装置且符合国家标准及电梯的供电线路也安装了多级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情况下,电梯的控制系统最容易遭受雷击电磁脉冲的损坏导致电梯控制箱内的电路板、变频器损坏出现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田林县110KV中心变电站遭受雷击为例分析造成雷击事故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钦州市某次雷击事故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5月12日钦州市钦州港某三星级宾馆遭受雷击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霓虹灯和计算机系统等的防雷措施.并以此次雷击事故为鉴,提出了搞好防雷工作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戴世昆  苏可忪 《广西气象》2006,27(A02):86-87
以广西田林县110KV中心变电站遭受雷击为例分析造成雷击事故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小学教学楼遭受雷击事故的分析和思考,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物雷击灾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古建筑雷击灾害的调查,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部位的分布规律,发现吻兽等突出部位、古树、塔亭、服务设施等是古建筑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发现有雷击历史的古建筑容易再次遭受雷击,分析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起火的原因,统计了古建筑遭受雷击后造成的人员伤亡比例;讨论了古建筑物遭受雷击的原因,得出地理位置、古建筑的自身结构、树木引雷、古建筑内部环境变化、年久失修进水潮湿等因素是古建筑易受雷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4年象州国家一般气象站发生的几次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雷击事故,分析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途径,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旨在为本站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简要比较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2005年夏季中国降水跨季度预测与实况的异同,并对2005年夏季我国主要雨带及降水偏少区的形成与东亚热带、副热带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进行了分析。对2005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预测不好,这是造成跨季度降水预测有失误之处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夏季在亚洲对流层中高层,沿着副热带急流轴准静止Rossby波有几次能量传播过程,西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与西伸与副热带急流中Rossby波的活动强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而产生了亚洲不同地区高影响性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2.
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旋的眼墙非对称结构与其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非对称风场伴随着边界层内非对称摩擦而引起的辐合,影响着热带气旋眼墙内的对流分布。此外,风垂直切变作为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重要因子,将上层暖心吹离表层环流,引起眼墙垂直运动的非对称,导致云、降水在方位角方向的非均匀分布。当存在平均涡度的径向梯度时,罗斯贝类型的波动可以存在于涡旋内核区域,影响眼墙非对称结构。海洋为热带气旋提供潜热和感热形式的能量,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关于海洋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着重回顾了热带气旋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海洋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机制。海洋对热带气旋最显著的响应特征是冷尾效应,该效应通过降低海表温度,减少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和感热,从而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此外,海浪改变海表粗糙度,通过边界层影响移动热带气旋的眼墙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淮河三站1998-05-21-08-31逐日土壤水分6层观测资料和黑河1991-06-20-08-21、1990-12-17-1991-02-15逐日土壤水分4层观测资料,分析了邻近绿洲的沙漠区、河网区(湿润区)几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下垫面条件下,夏季土壤水分在湿润研究区呈明显的单峰偏态分布,且以β分布拟合效果为最好;而在邻近绿洲的沙漠研究区则呈多峰分布,冬季呈Γ分布,且湿润的研究区域夏季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呈显著的10-25d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国内民航机场主要使用的雨量观测设备为芬兰维萨拉公司生产的RG13型雨量传感器,为保证雨量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很有必要。根据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方法,分别进行大雨强和小雨强的重复测试,并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要求,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B类不确定度来源,进行B类评定,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小雨强下,测量不确定度为U95=0.17mm,包含因子k=2。在大雨强下,测量不确定度为U95=0.16mm,包含因子k=2。该研究完善了雨量传感器的现场校准工作流程,对雨量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评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与全国其它重点城市之间的比较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和趋势变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玉屏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QX/T15—2012)方法,对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四季起始日期:入春3月5日,入夏5月23日,入秋9月22日,入冬11月28日;四季长度:春季79 d,夏季122 d,秋季67 d,冬季97 d。(2)56 a来玉屏县春季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长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转折,但未发生气候突变;夏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趋势变化不明显;秋季起始日期呈推后趋势,长度变化不明显;冬季起始日期变化不明显,长度呈减少趋势;春季长度增加、冬季长度减少主要为春季起始日期提前所致。(3)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的年际变幅大,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晚)连续2候以上的异常年份,春季为23%,夏季为27%,秋季为32%,冬季为25%。(4)玉屏县春季开始后出现低于季节指标≥1候的概率达41%,表明玉屏县春季出现倒春寒天气的概率很大。(5)比较气象行标法与稳定通过法的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气象行标法对玉屏县的四季划分更能满足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球载式下投北斗探空仪测风观测试验,建立了针对下投式的测风试验评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段北斗测风的准确度接近RS92探空仪的探测准确度要求,两者一致性较好;下降段RS92测风误差基本上与上升段的属于同一量级水平,下降初期测风数据在使用时需要做预处理或者有效控制;下降段BD探空仪测风误差与下降段RS92的基本相当,除了球炸初期外,基本上接近WMO的测量要求,此外初期的急速下降对导航定位测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体而言,球载式下投探空观测在时间上可以实现对原有的1次探空进行加密,在空间上可以增加1个区域的探测,并为对现有探空站网分布进行合理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何财福  朱光宇 《大气科学》1993,17(4):424-433
β近似下,在等压面上的锋区可变换成孤立子.因此,为了了解锋面形成和维持的动力机制,本文从锋面方程组出发,设基态流场定常,利用地转动量假定及在平衡态附近按Taylor级数展开的方法,最后导出KdV方程。通过讨论,我们得出,锋面是由于非线性过程与频散过程共同作用并达到平衡而形成的,其中形变场对锋面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线性情况下形成不了锋面.锋面移速与锋区强度、基态流场及非绝热加热等有关,而等压面上锋区宽度与锋面强度、切变场等有关,与形变场无直接关系.斜压性对锋面形成是必须的,而凝结加热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全天空数字成像仪的等角投影成像原理为基础,将云型简化为正方体及圆柱体云体。模拟了相同云体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移动轨迹情况,对其所占面积变化(云量)进行了计算,并对云在移动过程中云体侧面成像情况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量随空间位置变化情况与云的宽高比相关,当宽高比大于某一值时云量随天项角(云所处位置)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反之则随着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