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临近端午,佳节思亲。餐桌上的一盘粽子,薄薄一片疑似染过色的苇叶包裹着,用白色塑料细绳捆着,不由想起家乡的粽子,想起儿时的端午节。在我们陕南,包粽子用的是槲树叶。这种槲树,秦岭山里随处可见。"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相似文献   

2.
悠悠端午情     
正在不知不觉中端午节已经悄然来临,小城的大街小巷顷刻间飘起了粽子的味道,而我最喜欢那剥开粽子后的一丝清香,那是青青的苇叶混合着糯米煮熟之后特有的香味,那香让我想到了母亲,还有那些熟悉到心坎里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她要提前在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苇叶和槲叶,等到五月初四那天一大早,母亲把买来的苇叶和槲叶放在锅里煮。煮透以  相似文献   

3.
悠悠端午情     
<正>在不知不觉中端午节已经悄然来临,小城的大街小巷顷刻间飘起了粽子的味道,而我最喜欢那剥开粽子后的一丝清香,那是青青的苇叶混合着糯米煮熟之后特有的香味,那香让我想到了母亲,还有那些熟悉到心坎里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母亲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她要提前在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苇叶和槲叶,等到五月初四那天一大早,母亲把买来的苇叶和槲叶放在锅里煮。煮透以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去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五月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端午节来历:向一种自杀致敬屈原,端午节因他而生。传说屈原被楚襄王放逐到湖南。本来他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反而被奸臣们排挤出去,他简直气疯了。屈原经常在汨罗江一代边走边唱伤心的诗歌,江边渔父见他委屈的样子,问:"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弄到这种地步?"屈原答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  相似文献   

5.
<正>当绿意正浓、麦子发黄的时候,人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端午节。这个节日是阴历五月最重要的节日,如今,虽说人们吃的用的已不怎么短缺,但心里似乎还对节日抱着一份希冀。小时候,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上好吃的东西。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端午节那天要插艾草、吃鸡蛋、煮大蒜、包粽子、戴五色线……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大人、孩子在天亮之前要去村中的小河里洗澡,据说能洗去晦气,一家人一年里就平平安安、没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元宵节的美食,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元宵,而在我们家乡汝州,还有一款特色的美味佳肴——清心茶。“清心茶”其实并不是茶,俗名叫“茶面糊涂”,是一种稠糊糊的粥饭,因为我们家乡有的地方称“喝粥”为“喝茶”,因此就叫“清心茶”了。我们汝州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吃罢腊八粥,心里就糊涂;喝了清心茶,  相似文献   

7.
正端午放假,难得有空打理家务。在平房的角落里,堆放着旧家具、书籍,还有盆盆罐罐,小小的房间堆得满满的。一抬眼,望见墙缝里插着一把破扇子,已被老鼠咬坏了半边,上面覆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仔细辨认,才发现这是奶奶亲手编织的麦秸扇。儿孙不知为何物,我与老伴就慢慢讲述它的光荣历史。"现在有电扇、空调,用不着它了。当年夏日里,人人离不开它,去汗、驱蚊管用得很!"老伴说。  相似文献   

8.
"中原崛起"遭遇矿产资源承载力约束 (一)矿业经济推动"中原崛起" 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5月30日一大早,睢县后台国土资源所所长崔东伟起床后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祝朋友们端午节安康",便匆忙喊上同事小张,驱车赴后台乡巡查。走到半路,崔东伟的手机响了:"喂?是崔所长吗?有人在我们村南路边的耕地里搭了两间房,你赶紧来看看吧!"后台乡鲁庄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老王气喘吁吁地说。"啥时候的事?我们马上到!"十分钟后,崔东伟赶到案发地点。"这么快!昨天下午巡查的时候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原腹地,耸立着一座海拔不高山势却很嵯峨的山。在亿万年间的地质演化中,大自然这位年长而慈祥的母亲格外垂青这块山地,将它精雕细刻,是它呈现出一派"峰峰有奇石,石石挟仙气"的迷人景观。它,就是被誉为"中原盆景"的嵖岈山。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南,系伏牛山东部余脉,海拔786米,又名嵯峨山、玲珑山,因奇峰异石、犬牙交错而得名。嵖岈山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端午节前夕,广西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街道上,车水马龙。街道一侧,一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楼的"健宝母婴连锁店"传来一阵阵电锯声,店铺正赶着装修。"感谢国土部门帮助我们解决了土地权属纠纷,我小时候这块地就是露天市场,我始终相信政府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一见到陆川县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原崛起"遭遇矿产资源承载力约束(一)矿业经济推动"中原崛起"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13.
正川西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这片土地风光旖旎,森林植被茂密,孕育产生了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蜀文明"。对今人来讲,古人的生活环境充满着神秘色彩。他们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现在一样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些都是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古人类学家极为关注而又探讨不尽的课题。随着不断的研究,一把打开秘密之门的"钥匙"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把钥匙就是乌木。它  相似文献   

14.
<正>"又有6头土猪马上出栏了,端午节期间西宁的订购家庭就能吃上我们绿色纳家的土猪肉!"说这句话的,不是生猪养殖户,而是一名探矿高级工程师。青海互助县纳家村,一个贫困人口高达116户418人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已成立7个专业合作社,土法压榨纯菜籽油、手工制纯土豆粉、八眉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些产品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叫"绿色纳家"。品牌创始人,正是纳家村的第一书记刘维鹏,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核工业地质局的探矿专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12月2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联合主办,啄木鸟科学小组承办的"龙腾中原——路易贝贝及中原巨龙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拉开帷幕。从12月2日到2015年4月19日,北京市民和游客可以在京一睹包括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恐龙巨型汝阳龙复原骨架、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等在内的中原恐龙化石群的庞大阵容。自2006年以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作,在汝阳、栾川及南阳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4月3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共同组建"地理国情监测中原中心"(以下简称"中原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当天举行的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座谈会上,本着"优势互补、协调创新、服务中原"的原则,上述三方约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科技进步与成果应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地理国情监测。据介绍,"中原中心"将以郑州为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来电话说:"要过端午了,我从灞河割了艾蒿,你们兄妹每家一把,已经捆好,快来取吧!"每次听到父亲的呼唤,我的心情总是在不断地激荡,一股暖流自心窝里流淌。取来艾蒿,上面沾满父亲了满满的思念,还有满满的爱,我将这思念和父爱,小心翼翼地用胶纸粘在门上,轻嗅艾香,沁入心脾,轻抚父爱醇香入醉。"艾蒿插在门上,一可以辟邪,二可以驱蚊虫,愿你们的身体都健健康康,无病无恙。"多么朴实的话语,它寄托了父亲对儿女浓浓的情,也流露出父亲绵绵的挂念和牵绊。  相似文献   

18.
草根的规矩     
到侗乡旅游,在侗区工作,经常听到侗家人提到"款"和"讲款"。"款"是什么,许多人不解,"款"也早已消失了五六十年,但是,"款"的遗风仍然渗透在侗家人的生产生活中,时时刻刻发挥着它的作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岜团景区正在把"讲款"设计成一个观光项目,为游客介绍"款"——曾经在侗族社会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的一种民间自治和管理的形式,一种看不见的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制度,叙述或者转述难免有点枯燥,不那么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两年时间,700多天,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四院濮阳市清丰县国土三调项目组的一群爱测绘的年轻人,有的从新婚燕尔走到了初为人父,有的从刚入职的"青瓜蛋"成长为众人称赞的技术"大拿",有的从开口说话就脸红的"腼腆娃"变成了协调各方的项目经理……在充满希望的中原大地上,他们亲历了国土三调的艰辛与浪漫,找到了闪耀青春的舞台。"出门瓷娃娃,回来泥娃娃""出门瓷娃娃,回来泥娃娃"是国土三调人外业举证工作异常艰辛的真实写照。难忘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陕北延安,人们无不感到亲切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那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同时,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里是黄土高原,是西部,是老少边穷地区。于是,又会产生一种忧虑,一份牵挂:那里的人们现在生活得好吗?我们来到宝塔区甘谷峪镇石家河村的治沟造地现场,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因嫌家乡荒凉贫困而远嫁的姑娘,当她几年后再回娘家时,站在沟道口突然找不到家了。因为家乡开展土地整理治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