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矿物学报》1989,9(3):269-275
通过对诸广山岩体南体中段花岗岩类锆石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锆石可划分出二个世代,锆石晶形发育明显受岩浆介质中锆的浓度及变化的影响。花岗岩的副矿物组合类型不同,锆石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副矿物组合类型花岗岩,锆石特征随花岗岩从早到晚演化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对华南一些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及非产铀花岗岩体的副矿物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大量的资料表明,那些含量一般不足百分之一的各种微量元素,往往形成比造岩元素要丰富得多的矿物。这些矿物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局部富集,成为有工业意义的矿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华北十一个典型太古代花岗岩体的副矿物,结果表明,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种类简单,含量高,组合稳定单一,几乎都是Mt Ap Zir(Sph)型,这一规律可作为太古宙与显生宙花岗岩类岩石判别的标志。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是由早期地壳中的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经熔融,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粤东地区有广泛的花岗岩体分布,为了解该区花岗岩的铀成矿远景,我们对该区几十个花岗岩体的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类型及其含铀性等方面进行了几次野外调研,并在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以及锶同位素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室内研究。现就福建、粵东地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其含铀性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5)
渭河盆地分布较多的氦气聚集区,氦气来源可能为与其基底隐伏或周缘U、Th含量较高的花岗岩体,通过对这些岩体中富含U、Th的矿物相研究可知,这些中生代花岗岩,具有很强的生氦能力,出现含U、Th元素的褐帘石、绿帘石、磷钇矿、锆石等副矿物,少数岩体还出现晶质铀矿等富U、Th矿物;渭河盆地地热井氦气含量与周缘花岗岩体的U和Pb含量的密切相关,花岗岩体U和Pb含量越高,周围的地热井氦气含量越高,和岩体Th含量关系不大;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整个渭河盆地南缘出露得花岗岩体中U、Pb含量最高的花岗岩岩石类型,这类花岗岩越多,代表生氦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南岭中西段若干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黑云母矿物化学和副矿物特征等研究表明,南岭中西段3个复式花岗岩体的演化规律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花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代表的不同母岩浆演化方式,其补体美华花岗岩可能经历了与花山主体岩浆相似的分离结晶作用;另一种是以金鸡岭复式花岗岩体和大东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代表的相同母岩浆演化方式,它们的补体螃蟹木花岗岩和猪蹄石花岗岩分别为金鸡岭主体和大东山主体花岗质母岩浆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两种不同产出方式的补体花岗岩可能表明它们与主体岩浆的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7.
西藏过铝花岗岩副矿物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副矿物的行为可以更直接地用来指示岩浆体系的地球化学过程,为了探讨过铝花岗岩的成因,对西藏过铝花岗岩体中的岩性、矿物组成、副矿物特征和锆石含量、晶体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矿物岩石特征表明西藏过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电气石和钠质斜长石,属典型的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MPG)。副矿物见有26种,副矿物组合主要有6种类型,其中主要为锆石 磷灰石 钛铁矿型,尤以锆石 磷灰石最为常见。结果表明,可明显分出5种锆石晶体形态;阴极发光图像中,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锆石具有高的Th/U值。西藏过铝花岗岩为岩浆成因,岩浆主要是由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成。副矿物组合曲线图的曲线形态可分为3种成因类型:壳源高铝型、壳源型和壳幔混合源型(壳幔同熔型),主要为壳源高铝型。不同构造岩浆带副矿物特征反映的成因信息不同,喜马拉雅带为壳源成因,而冈底斯带除了壳源成因之外,还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反映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组成和演化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桃花岛碱性和普陀山铝质A型花岗岩副矿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舟山群岛的桃花岛和普陀山分别出露有大片中国东部沿海典型的燕山期碱性和铝质A型花岗岩,二者的岩石化学和主要造岩矿物存在明显差别。利用电子探针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它们在副矿物组合及副矿物特征方面的差异也很显著:桃花岛碱性A型花岗岩中副矿物组合为富钍锆石、褐帘石、硅钛铈矿、钛磁铁矿和富锰钛铁矿;普陀山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组合为贫钍锆石、富钍独居石、磁铁矿、金红石和红钛锰矿。二者更可从单颗粒矿物(特别是锆石)的成份和内部结构上加以区分。这些副矿物上的差异暗示了两类A型花岗岩的源区成分、结晶环境和物理化学特征存在明显不同:(1)碱性A型花岗岩的源岩相对较多地包含了来自较深部的地幔组分岩浆;(2)碱性A型花岗岩形成的温度相对较高,而铝质A型花岗岩结晶阶段的氧逸度较高;(3)碱度和磷活度的差异也是导致一些副矿物种类结晶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开展侵入岩专题调查的同时,较系统地对福建沿海晶洞(钾长)花岗岩类廿余个岩体副矿物组分及主要副矿物形态、物性、成分、稀土配分、晶胞参数等特征进行研究。查明了变生锆石、磁铁矿和钛铁矿的标型特征,进一步确定本岩类标型矿物组台。从而对于省内外花岗岩类研究对比。副矿物的标型特征,反映了这类偏碱性花岗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  相似文献   

10.
崔玉珍 《吉林地质》1991,10(1):56-64
天合兴碱长花岗斑告为同期多次侵入的复式脉体群,岩石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相似,副矿物相同。为S型花岗岩类。成岩初始物质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1.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蚀变花岗岩副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居石。研究表明,热液作用能使副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形成新的矿物,同时使富铀副矿物释放大量的铀进入成矿流体,如磷钇矿蚀变为磷灰石、铀钍石蚀变为铅钍石、独居石可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铀含量较低,而且在蚀变过程中,它们保持相对稳定,且晶形完好,释放的铀量少;部分蚀变锆石出现相反情况,其铀含量不降反升。研究还表明,富铀副矿物受热液作用越强,即距热液活动中心越近,铀含量的降低越明显,释放的铀就越多,从而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15个花岗岩体中55个单矿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造岩矿物加权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仅占全岩稀土元素的25%;尽管在花岗岩成分体系中大部分稀土元素表现出相容性,但Eu是不相容的;矿化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中的长石以低ω(LREE)/ω(HREE)和较小的Eu正常(碱性岩长石的δ(Eu)〈6,斜长石的δ(Eu)〈4)为特征,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中的副矿物对全岩的稀土元素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3.
哈密尾亚地区花岗岩类副矿物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幔混合源型、壳源高铝型、深源碱性型等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在演化过程中,其副矿物组合特征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磁铁矿与钛铁矿,锆石与磷灰石之间的含量及比值,以及花岗岩形成演化到中-晚期时,褐帘石、萤石、独居石、石榴石等的出现及其含量多少,在副矿物组合图上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形态。尤其锆石晶体形态(在皮藩“pupin”群型图上)的分布位置,与花岗岩成因类型密切相关。锆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可直接反映花岗岩时代的新老。而锆石晶体的长短轴之比、包裹体特征和磷灰石的晶面、晶棱特点、包裹体特征等,在不同代,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中都有区别,均具有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量的野外证据证明千里山钨锡多金属成矿花岗岩为一个三分的复式岩体,纠正了沿用近30年的“主体期—补充期”的划分方案;从岩体产状、矿物包裹体、副矿物锆石特征等方面论证了各期花岗岩具有统一的岩浆成因;并根据千里山各期花岗岩之间,以及它们与第四期侵入的花岗斑岩之间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稀土元素分布模型、铅同位素组成以及花岗岩区域分布特点,探讨了千里山花岗岩可能的剖面模型,这种模型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可能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量的野外证据证明千里山钨锡多金属成矿花岗岩为一个三分的复式岩体,纠正了沿用近30年的“主体期—补充期”的划分方案;从岩体产状、矿物包裹体、副矿物锆石特征等方面论证了各期花岗岩具有统一的岩浆成因;并根据千里山各期花岗岩之间,以及它们与第四期侵入的花岗斑岩之间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稀土元素分布模型、铅同位素组成以及花岗岩区域分布特点,探讨了千里山花岗岩可能的剖面模型,这种模型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可能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桂东北豆乍山产铀花岗岩的铀源矿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乍山花岗岩是桂东北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豆乍山花岗岩中绿泥石主要为铁绿泥石和辉绿泥石,而含铀副矿物的蚀变和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铁绿泥石密切相关.花岗岩中主要富铀副矿物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铀钍石,其中晶质铀矿是公认铀源矿物,而其他副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蚀变特征决定了其是否为铀源矿物.锆石多未发生蚀变,U仍保持其结构中,因此不是铀源矿物;而铁绿泥石附近的独居石和磷钇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作用不仅使独居石和磷钇矿结构中的U 得以释放进入热液,而且原磷钇矿包裹的铀钍石变为赋存于次生磷灰石中,其所含铀容易活化而成为铀源矿物.总之,在豆乍山产铀花岗岩含铀副矿物中,晶质铀矿、蚀变的独居石和磷钇矿、次生磷灰石中铀钍石是铀源矿物.  相似文献   

17.
某花岗岩中分散晶质铀矿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产铀矿的花岗岩体中,陆续发现有分散晶质铀矿,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关于花岗岩中这种分散晶质铀矿的成因,一般都认为是岩浆早期结晶的副矿物。通过近来的地质研究,对这一观点开始产生疑问。目前尽管还不能作出哪种花岗岩含有分散晶质铀矿,哪种  相似文献   

18.
藏南定结淡色花岗岩--基底隆升降压熔融成因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定结地区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中淡色花岗岩体紧靠藏南拆离断层内部产出.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显示其为S型、分两期侵入的淡色花岗岩体——早期的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的白云母淡色花岗岩。基底副变质岩中广泛分布淡色花岗岩脉体.在基底副变质岩中的淡色花岗岩脉体中发现紫苏辉石暗色麻粒岩残留体,这表明本区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源岩为基底副变质岩,且基底副变质岩是在基底快速隆升降压的条件下发生缺水熔融生成的淡色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19.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 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副矿物中的类质同像铀、显微或超显微粒状铀 矿物、造岩矿物中的吸附铀、包裹体中的铀,以及简单铀氧化物矿物,并根据来源将蚀变岩石中的铀划分为来源于花岗岩 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 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吸附。交代蚀变作用改变铀的存在形式, 造成铀在岩石中的迁移和预富集,从而有利于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希节  舒良树 《岩石学报》2010,26(10):3057-3064
新疆地区后碰撞期构造-岩浆活动非常活跃,其同位素年龄集中在290~270Ma。天山东段的后碰撞期构造-岩浆活动研究相对薄弱,高质量的定年数据较少。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东天山哈尔里克地区的小堡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分别为297±2Ma和295±2Ma,代表哈尔里克地区后碰撞早期岩浆作用的形成时代。小堡岩体矿物组合以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为主,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与I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矿物组合基本一致。与小堡花岗岩体同时发育、空间并存的还有基性岩墙群和碱性花岗岩,构成后碰撞初始阶段三组合地质标志。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小堡早二叠世花岗岩体是后碰撞初期碰撞造山、地壳增厚引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构造属性为板内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