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基于平三角形搜索消除平三角形的算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特点的研究和对已有算法的改进,得到一种新的、基于等高线的TIN模型中平三角形处理算法,并阐述了其原理和思路。通过对在不同情况下的等高线反演DEM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于消除平三角形、提高1∶1万比例尺DEM精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顾及等高线和凹边界特征的不规则三角网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不规则三角网生成算法会导致等高线凹边界处生成大量的狭长三角形,影响地形表达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该文提出了渐进式的三角网扩展生成方法,设计了三角网渐进式的扩展原则和具体的实现方案,发展了闭合扩展边链的提取和三角化的方法,构建了顾及等高线特征的Delaunary三角网模型,并应用某煤矿煤顶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保留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又能有效地消除等高线凹边界处的狭长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形渐变技术的等高线连续尺度表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等高线图形渐变技术。对2个不同比例尺地图上表达的同名等高线,由计算几何的方法构建特征点多层次树状结构;利用距离邻近性和弧段的形态分析实现特征点的匹配;在匹配的同名弧段间实施图形渐变技术得到2尺度内任意中间尺度的等高线表达。实验证明,提出的基于多层次特征点匹配的图形渐变技术是在网络环境下等高线多尺度表达的一种有效尝试,由于在两尺度端进行了图形的控制,等高线的拓扑一致性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等高线追踪算法基础上,从计算机地图制图角度出发,对基于整根内插的等高线追踪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固定遍历方向值和左上角点统筹思想,优化格网单元遍历原则、等高线方向一致性处理;提出交点符号法,对等高线走向二义性问题进行了优化。使用C++语言在VC++6.0开发环境中实现了上述算法,实验结果与算法分析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简化等高线追踪算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中“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是个难点,教材中虽有插图,但学生还是难以看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是因为插图中的山与其对应的等高线示意图都是静态的,二者之间需要学生加以想象才能联系起来。如何使等高线与其所表示的地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形象直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呢?  相似文献   

6.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丘陵、山地及丘间盆地混合地带为研究区,利用国家测绘局提供的1∶5万地形图,比较ANUDEM方法与生成DEM常用的内插算法TIN、NNI、Kriging和IDW之间的精度。DEM质量评价采用数值精度指标验证,并辅以地形属性可视化分析、等高线分析和不同算法插值结果差异分析等,结果表明不同算法内插高程误差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结构线附近;且ANUDEM方法生成的DEM精度较高,在其上提取的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吻合度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真实地形。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了在1︰10000基础测绘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宁夏贺兰山测区高山地区域作为研究,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Geoway-DPS对等高线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利用DEM自动匹配模块GeowayDEM生成DEM进而提取自动生成的等高线,同时与传统等高线采集方法相结合,高效、高精度的完成等高线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9.
自动矢量化后等高线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高线是地形图中反映地貌形态特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其自动矢量化后普遍存在毛刺和断点连接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毛刺生长点的邻域搜索剔除毛刺法和复合连接法等解决方法。在CAD环境下通过VBA编程对技术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连接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等高线蕴含的历史高程信息可有效延长地形研究的时间序列,有利于深入挖掘地形变化长期规律,然而,图幅接边处的高程属性错误降低了等高线的数据质量,制约着等高线高程信息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格网索引的图幅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识别和自动修正方法:首先,将层次格网索引与方向性二邻域算法相结合,以减少数据重复计算;然后,利用等高线空间位置标签及快速排序算法构建强空间位置关系,解决图幅接边处等高线匹配的准确性问题;最后,以高程冲突位点为驱动因子进行逻辑判断,实现等高线高程错误的识别及自动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效率较未进行效率优化时提高了203倍,接边处等高线高程错误识别与修正精度的最大值分别达97.71%和91.40%;相较于现有方法,该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表现更佳,对区域性错误和变形等高线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王宁  姚志宏 《干旱区地理》2020,43(1):144-152
等高线曲率是一个重要的地形属性,反应了地形表面在水平方向的凹凸性,表达了地表物质运动的发散和汇合模式。基于安塞县县南沟小流域的矢量等高线数据和DEM,分别利用圆拟合算法(相邻三点法、间隔三点法和最小二乘法)和曲面拟合模型(E模型、S模型和Z模型)提取等高线曲率,通过对实地地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在矢量等高线数据的计算结果中,三点拟合法计算结果相比最小二乘法结果差异大,对等高线曲率空间格局分布描述更准确;(2) 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频数分布集中程度最高,两种三点拟合法计算结果频数曲线差别微小;(3) 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结果中,基于S模型计算结果在空间格局上较E模型和Z模型的结果差别大,基于E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等高线曲率描述效果更好。结果能准确说明采用不同算法计算等高线曲率的差别,对在实际数字地形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等高线曲率计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1~2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 立意思想选取简洁的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学生判读地图的能力及对坡度、区域面积的合理推测。该组题作为开篇前两个题目,设计平实、稳妥,又突出了地理试题的独特性:地图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SRTM90m数字高程数据空值区域的填补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中国地区SRTM9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的空值区域做了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了4种内插填补的方法,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过程及结果做了比较,从而确定先从SRTM90m数据中直接提取等高线,再内插生成DEM,用内插出来的值填补原始数据的方法在目前较为适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后期处理方法以完善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下面介绍一种变形的方格法——“231”几何图形控制法的作图步骤:一、建立“231”几何图形控制网:用方格法缩放地图,关键是建立方格控制网。但在图形弯曲多变处,又可在有关方格内加绘对角线、中位线等,从而将“方格”变形为三角形、长方形等。依据这一原理,在画中国轮廓图时,我们只要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一套由2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1个长方形组成的控制网即可(如图1)。其画图顺序为:  相似文献   

15.
孙超 《地理教学》1995,(4):29-30
等高线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水库坝址,主要从库容量、大坝工程量及大坝牢固程度等方面考虑。一般而言,在宽谷和峡谷并存的河段建大坝,坝址应定于峡谷处。  相似文献   

16.
等高线植物篱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等高线植物篱技术是近一、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坡地改良利用的一种生物措施。本文简要阐述了等高线植物篱的基本概念、类型及主要科学问题;从篱笆植物种类选择、布设与管理、效益评价、农林政策等方面,对等高线植物篱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该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潜力与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表示地貌之方法不下十余种,但以等高线法应用最广。若地图缩尺大於十万分之一,表示之效果,诚无出其右者。惟地图辅尺较小时,则等高线并非最适宜之方法。因缩尺较小之地图,等高线间距必大,局部之地貌改变,常被抹杀。即平原与同山地等最重要之自然地理区划,亦竟不能明显表示。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原多起伏之邱陵,而太原、长安及成都附近,实为广大之平原。但在一般采用  相似文献   

18.
杨玉侠 《地理教学》2004,(11):24-25
纵观近几年文综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地理知识的考查点多以图为载体,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图,无非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其相关变形图。现就本人近几年在高考备考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中的几点浅显认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P2082007043671基于排序预处理的等高线提取算法=The extraction of con-tour lines fromgrid DEMbased on sorting/王涛,刘纪平…∥测绘学报.—2006,35(4).—390~394从规则高程格网中自动提取等高线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功能.针对当前高程格网数据的海量性,在以  相似文献   

20.
以西南丘陵地区两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GIS软件平台研究不同等高线节点密度下的DEM精度,旨在揭示节点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节点密度所生成的DEM的高程主要差异区域分布在地形结构线附近;当比例尺为1:2000和1:1万,分辨率分别高于2 m和5 m时,节点的变化对DEM的精度并没有明显影响;分辨率低于2 m和5 m时,其理想的节点密度分别约为1/7个/m和1/12个/m,当大于此节点密度时,增加等高线节点并不能改善DEM的质量,反而会降低DEM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