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盾构法地铁隧道施工测量中,提高联系测量对隧道贯通起着决定的作用。本文对地铁施工测量贯通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配,对二井定向利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点方案进行了精度分析,并和钢丝投点法的计算成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激光铅垂仪向上投点法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对施工控制测量提出了较高的精度要求。结合工程实践探索后方交会测量方法进行地铁施工测量,提高了隧道的贯通精度,解决了地铁盾构施工一次成洞对测量提出的高精度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毕元  王解先 《测绘科学》2014,(6):108-111
地铁隧道的贯通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下测量的极限误差较大,传统采用导线测量和精密陀螺仪定向较多。本文借鉴高铁建设使用的CPⅢ测量方法,利用隧道自动全站仪测量数据,利用三维平差方法对隧道导向精度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地下控制点、联系观测点、隧道直径和观测精度对导向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联系测量与导线测量在中长地铁隧道贯通中的不足,将全自动陀螺仪定向方法应用于中长距离地铁隧道贯通。文中简要介绍了全自动陀螺仪定向原理,并详细推导了陀螺定向边参与导线网平差过程,最后以武汉市7号地铁线某一贯通段为例,验证了陀螺仪定向精度与精密导线测量结果处于同一水平,证明了全自动陀螺仪在中长距离地铁隧道贯通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类似贯通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地铁工程项目的实施,隧道在交通线路越来越多,隧道能否顺利贯通,控制测量在隧道贯通中至关重要.采用合理的仪器设备以及合理的测量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控制网的整体精度可以为隧道贯通奠定良好的基础[1].现以甘肃定西到临洮高速公路华家岭隧道为例,介绍了GPS测量法建立特长隧道测量控制网的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方法,阐述了利用一点一方向法建立特长隧道独立坐标系的过程,并进行了精度分析、验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并为同行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北京地铁16号线的工程实践,从地面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地铁暗挖区间的工程测量方法和贯通误差;并根据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4个环节的贯通误差进行了合理配赋,有效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7.
目前长大隧道盾构施工控制测量一般都采用传统支导线法,存在误差累积过快、缺少独立检核点及贯通中误差受施工条件影响较大等问题。本文结合地铁施工建设实例,根据盾构施工现场需求及设计精度要求,探索实施了一种新的盾构施工隧道内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从控制点布设、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与传统导线测量的两种方法进行精度、可靠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可以提高盾构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强化平面控制点及吊篮点可靠性,有效控制隧道平面累积误差及贯通中误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隧道控制网的测量精度,保证隧道施工正确贯通,采用GPS对秦岭隧道群进行控制测量,满足了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使常规方法进行隧道控制测量难以达到精度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地下工程贯通测量的工作特点和包含的内容做了介绍,阐述了陀螺全站仪的工作原理和在进行地下工程测量时其方向传递原理。本文以HGG05陀螺全站仪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为例,探讨陀螺全站仪在地下贯通测量中的作用,论证该技术能有效地提升地下隧道的贯通精度,实现隧道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0.
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地铁隧道贯通测量偏差控制、动态变形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的重点是结合笔者负责承担的上海地铁二号线:东方路站至东昌路站、东昌路站至陆家嘴路站、陆家嘴路站至河南路站、静安寺站至江苏路站4个区间隧道轴线贯通的实际,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地铁贯通测量的有效方法。指出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等影响原则分配地铁隧道轴线贯通各环节限差的缺陷,提出了切合地铁隧道贯通实际的限差配赋原则。分析探讨并对每一环节的误差进行精度分析、估算,并加以控制。提出在确保隧道轴线贯通的前提下所采用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其有效性以成功地用于解决上海地铁二号线4个区间段的贯通测量任务而得到验证。   论文运用动态数据处理的理论,探讨了从盾构推进中地表变形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途径出发,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适宜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动态变形分析及趋势预报的有效方法。为克服陈旧数据的不良影响,提出动态模型中衰减因子的优选算法,从而用于解决盾构掘进中,地表变形动态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变形预报。对变形分析及预测的研究扩展到运用神经网络的研究,充分利用神经网络对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对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地铁施工中隧道内部及相应地表变形预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防止网络训练过拟合及局部最小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收敛的各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隧道内部及地表变形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不断增加、地下水位的上涨,地铁隧道渗漏水情况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传统的检测方法为人工现场巡查,效率低、准确率差,高自动化、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漏水检测方法是改进传统检测方法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激光扫描隧道进行渗漏水检测的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利用获取的隧道衬砌点云建立渗漏水数据集;②通过基于掩码区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自动渗漏检测。在南京地铁2号线奥体东—兴隆大街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实现了隧道衬砌漏水在二维平面的自动化检测和评价,为检测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漏水信息展示。  相似文献   

12.
贯通测量在煤矿掘进、隧道贯通等多种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徐州徐庄矿贯通测量为例,将井上GPS控制网、井下三角高程测量、井下导线测量、陀螺定向测量相结合,并根据此方案进行贯通误差预计以及精度分析[1]。  相似文献   

13.
地铁施工、运营阶段的监控量测,可有效保障隧道结构的稳定与周围环境的安全。现有的收敛计、全站仪等变形监测手段,虽然可以得到高精度的观测数据,但获取的监测点位过于稀疏,难以全面反映隧道整体的形变特征。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用于地铁隧道形变监测,提出了基于激光点云的隧道断面连续提取与形变分析方法,并对提取的两期断面进行了形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直观地表现隧道整体变形,研究成果可为隧道形变动态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面激光技术的隧道变形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地面激光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变形监测,运用基于点云法向量差异的点云分割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抽稀,使用抽稀后点云数据构建地铁隧道模型,对隧道进行整体变形分析,构建地铁隧道三维模型不仅提高了变形监测精度,而且能够反映隧道整体变形趋势。将此方法应用于天津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监测,通过与光纤位移计结果对比,变形监测精度在4 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付和宽 《现代测绘》2011,34(1):43-46
在轨道交通保护区内的重大、危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了解地铁结构变形情况。静力水准测量是地铁隧道结构自动化垂直位移测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对静力水准在地铁隧道内观测精度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布设在地铁隧道内部的静力水准仪进行遥控测量,对采集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地铁隧道内静力水准的观测精度以及地铁列车运营导致容器内液面震动对观测精度的影响,为类似自动化观测精度分析、观测数据取舍以及变形观测数据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铁隧道点云数据特征点少、在大视角点云数据间配准拼接时出现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提高配准效率及精度作为出发点,以目前主流的ICP算法为基础,首先将激光点云按中心投影方式生成反射强度图像并以此作为配准源,采用规则格网分割提取匹配,建立均匀分布的同名点;然后利用反射强度图像上的同名点与点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完成视角点云间的初配准;最后在初次配准的基础上,采用KD树改进算法进行点云数据的精细配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在实现点云数据自动配准的同时,提高了地铁隧道点云数据的配准效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现阶段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该方法布设的变形监测点有限,且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整体变形特征。本文将移动式三维激光技术引入地铁隧道监测,采用推行式扫描方法快速获取隧道完整结构信息,自动化后处理软件全面监测隧道结构变形信息。该方法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地铁隧道快速、全面、可靠的结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盾构法施工构成隧道的中线测量和限界(横断面)测量是铺轨的前期必要的工作。结合南京地铁TAT标隧道限界测量探讨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替代断面仪进行隧道横断面的确定并分析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