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空间优化提供资源、实体等的高效配置与最佳空间组织方案,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大数据背景下,各类蕴含时空信息的时空大数据能反映地表各要素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为空间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基于国内外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研究成果,分析大数据发展历程、特征、定义及其影响,概括时空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总结出对地观测、社会经济、物联网、互联网与社交网等5类时空大数据;在宏观(全国)、中观(省域)、微观(市县)3个尺度下,综述现有研究中的各种空间优化;将时空大数据在各类空间优化中的应用归纳为城市(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分析等7大类,并分别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应用研究。该综述可为时空大数据、空间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永阁  余磊  雷杨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1-5,35,I0001
基于国家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综合盘点自然资源数据家底,通过对自然资源多源异构数据的同构、同化、同步处理,实现不同数据的集成、融合,形成自然资源基础大数据。结合时空大数据和政务大数据主流技术和基础平台,建立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为自然资源大数据相关体系架构和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部制改革以来市场监管机制体制改革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通过梳理提炼市场主体监督与管理流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3S技术,以时空大数据为支撑,集成海量地理信息资源,按照"网格化+分类监管"理念,设计并开发了面向服务架构的市场监管平台,建立了时空融合下的市场主体综合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数据GIS面临的大规模数据的多源异构动态性与数据存储优化等问题,本文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时空数据组织与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数据的可扩展立方体处理框架,在典型的流数据二维数据序列基础上,构建增加垂直方向的非结构数据立方体;结合立方体数据组织模型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扩展关系型数据库与协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GIS时空大数据组织方法;通过扩展数据源、数据类型及数据操作等属性,突出多源异构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时空关系和演变过程关系等特征,对地理时空大数据进行数据一体化组织、存储和分析;进而解决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的大体量、异构与动态性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的技术瓶颈,并且对GIS时空大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性方法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时空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非时空数据转换为时空数据时,存在人工依赖程度高、转换效率低等问题,且实现异构海量时空数据高效存储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重庆市时空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总结提出了4种时空数据转换模式;并通过研究流程转换自动化、时空大数据存储、时空大数据计算、时空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数据接入、转换、管理、分析、服务到数据应用的自动化全流程服务.  相似文献   

6.
时空大数据是空间信息领域近年来研究和建设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嘉兴市在时空大数据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唯一关联标识载体的信息空间化和融合关联方法,并在"智慧嘉兴"时空信息云平台(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大数据蕴含了丰富的时空关系,反映个体或者群体时空事件之间的变化模式,在资源、环境、交通等领域的智慧应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地理信息大数据拥有的多尺度和多语义特性,在挖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时空关系时会存在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构建多尺度多语义时空关系,并直观地表达这些时空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本文设计了一种时空事件关系可视化分析框架,通过定义事件间时空关系的描述,设计了一种多视图协同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时空关系的可视化协同交互,实现地理信息大数据时空事件可视分析。基于时空轨迹数据,通过试验说明该方法可以探寻时空事件及背景间的时空关系,实现时空事件的交互可视分析。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面向时空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平台,以GISCloud的云计算框架作为基础资源平台,通过两层服务架构为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的管理。以数据融合思想构建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支持,依托GISCloud建立各种资源池,对数据进行抽取和分析,建立核心数据集与共享数据集,实现数据资源的差异化共享。通过面向时空信息数据的大数据平台设计,构建时空信息数据中心,利用公共服务时空信息和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实现海量时空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刘杰  张戬 《现代测绘》2017,(3):31-34
随着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等能力不断提升,在数据挖掘领域,基于大数据的时空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正是当前研究的热门问题。步入"互联网+"时代后,从巨大体量的时空大数据中挖掘出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大意义。加之时空数据处理更为复杂,日趋繁重的时空数据处理任务急需寻找有效时空数据挖掘方法。据此,从数据挖掘中的时空数据挖掘模式的分析和展示角度出发,探讨时空数据挖掘的几种模式,包括时空频繁模式、时空关联模式、时空共现模式、时空分类、时空聚类、时空异常模式检测等,分析这些时空数据挖掘模式目前发展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空大数据技术、面向服务模式、高性能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时空大数据平台,集合了时空数据整合、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功能,并具备后台资源弹性分配和管理能力.规划了适合本地情况的时空大数据重点应用方向,基于大数据空间分析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化情况;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地价预测模型,实现了远期地价预测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及存储手段,实现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游景区流量分析.为黄山市提供了统一的时空大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并为智慧城市全面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时空聚类分析是对时空大数据进行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传统聚类算法存在着大规模分布数据难以处理,海量数据处理时间较长,确定参数困难,聚类质量较差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种分布式增量聚类流程DICP,利用广域网分布增量聚类方法,避免大量数据的传输拷贝,有效提升聚类运算效率。对于DICP流程中的时空数据聚类算法本身,研究了一种大数据环境下的IMSTDCA时空数据聚类算法,借助密度聚类的思想,通过时空数据的聚集趋势预分析、时空数据聚类算法,以及时空数据聚类结果评价3个步骤完成聚类分析,实现时空大数据的快速高效信息挖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立智慧城市成为城市转型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具备数据获取、挖掘分析、时空数据服务等能力,为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带来可能。本文分析了传统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欣 《测绘通报》2017,(7):61-65
时空聚类分析是对时空大数据进行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增量大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利用分布增量机制不但可以减少重复计算和迁移拷贝次数,而且可以持续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能够在保持聚类准确性的条件下提升整体运算效率。而聚类算法本身通过数据聚集趋势预分析、聚类算法和结果评价3个步骤,构建了一体化时空邻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保证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时空大数据的快速高效信息挖掘。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资源机构改革,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时空大数据平台如何在新的组织机构下发挥作用,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后,提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时空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提出大数据战略,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时空大数据作为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时空数据汇聚、快速更新、智能处理、多源融合、高性能服务、支撑多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如何构建时空大数据资源,实现时空大数据智能化处理,提供时空大数据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方法、模式及技术思路,并结合已开展的智慧应用,对新时代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背景下,传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时空大数据高效存取、实时处理、分析挖掘等需求。本文结合智慧广东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建设案例,探讨了面向大数据的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情况等内容,为解决海量时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性能问题,推动地理信息服务高质量发展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时空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家耀 《测绘学报》2017,46(10):1226-1237
地图学研究的主战场是"地图",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其信息源、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制作方法和应用方式是不同的,当然它的全方位价值也就不同了。从科学史上的科学范式的变化来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今已经步入"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时代,地图学亦如此,具有明显的大数据科学的特征。所有大数据都是由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地理世界的任何事物和任何现象运动变化产生的,都具有空间和时间特性,当然也就离不开空间参照和时间参照。因此,大数据本质上就是时空大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的现代地图学,即信息化时代的地图学,是以时空数据为对象的,其核心是时空数据处理与表达,但并没有像今天面对天空地海一体的大规模多源(元)异构和多维动态的数据流(或流数据),地图的实时动态性、主题针对性、内容复合性、载体多样化、表现形式个性化、制作方法现代化、应用泛在化等特征,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这就产生了地图学理论、技术和应用体系的巨大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正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的约60年间,故以本文纪念《测绘学报》创刊60周年。  相似文献   

18.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对时空大数据组织分类提出的新需求。本文在梳理总结国内大数据分类体系的演化特点和解析中国现行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部对大数据分类的需求,通过历史继承、合并和添加,提出了一套既能服务于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又能服务于全社会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研究建立的时空大数据分类体系为3级分类,共6种类型,分为17个一级类型,68个二级类型,24个三级类型,该分类较之前最明显的变化是将自然资源数据单独分为一大类,该分类对于大数据的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空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时空数据。本文以智能应用为导向,提出了时空数据的组织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计算、分析、服务框架,实现了时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与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