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湖北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2.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原生金矿);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3.
湖北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在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1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 ̄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10 ̄(-6)。矿石氧化程度高,金主要呈游离态次显微金形式存在。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受基岩岩性、地质构造环境和松散层性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化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的原生金矿体、具金矿化或金异常的含金地质体。矿床形成是表生风(红土)化作用的结果,为风化残积成因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湖北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虞人育 《矿床地质》1994,13(1):28-37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 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l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l0-6。矿石氧化程度高,金主要呈游离态次显微金形式存在。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受基岩岩性、地质构造环境和松散层性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化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的原生金矿体、具金矿化或金异常的含金地质体。矿床形成是表生风(红土)化作用的结果,为风化残积成因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发现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类似澳大利亚布丁顿金矿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经过勘探和选冶工业试验,矿山正在建设。矿区位于江汉盆地南缘的丘陵区。矿床出现在第四系中更新统网纹状红土中,含矿层厚20~100m,自下而上分为棕色亚粘土、黄色高岭土质粘土、...  相似文献   

6.
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6,2(3):25-30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体(层)赋存于第四系红土中,矿体呈似层状近水平产出,品位低,规模大,易采易选,矿石松散,组分简单,Au呈超显微粒状吸附于粘土矿物中,成矿物质来自含矿原岩,成矿作用主要与第四纪中更新世湿热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有关,该矿床是通过检查化探异常发现的,在勘查过程中坚持探采结合,勘查工作指导金矿开发,金矿开发利用又促进矿床勘查,为我国金矿探采一体化工作探索出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松生 《矿床地质》1998,17(2):114-124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相似文献   

8.
云南广南某金矿浸出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92-493,496
阐述云南广南某金矿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基础上,对该金矿矿石进行了全泥氰化试验和柱浸试验可行性研究。实验研究表明:A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1.9%,氰化钠耗量为255g/t;B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09%,氰化钠耗量为310g/t,试验结果证明该矿样为易浸矿石,试验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隆林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隆林卡林型金矿主要产于上二叠统合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及砂质白云岩中,受背斜或穹窿构造核部的高角度正断层控制明显,矿体呈脉状或似层状,矿石类型包括块状、条带状、碎粒状等。根据金矿产状和下伏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较高的金丰度,推测该地区金矿成因与热液流体活动密切相关;最后还对研究区找矿标志和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这项研究为我国西南碳酸盐岩地区寻找金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水银洞(岩上)微细浸染型金矿产于贵州省贞丰县境内,是目前我国第一个成功地从原生硫化物矿石中商业性生产出金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山。该矿床的矿体产于灰家堡背斜东段核部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及其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的接触带,呈几层基本平行排布的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硅化白云石化生物碎屑灰岩和泥灰岩(85%)和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14%)中,  相似文献   

11.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2.
何维基 《矿产与地质》1998,12(5):329-334
赣西红土层分布广泛,红土风化壳具有典型的红土剖面特征,红土型金矿主要形成于杂色粘土带中,分为蛇屋山式和大坊式两类。矿体呈线型—面型分布,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较平缓。矿石构造为土状、花斑状、角砾状,矿床规模小—中型。通过分析红土型金矿构造地貌条件与红土风化壳、含金矿源体、卡林型金矿的关系,认为在萍乐坳陷带中成矿条件较好,含金矿质来源丰富,构造相对稳定,地貌多低山丘陵,对成矿有利。并指出萍乐坳陷带中与卡林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形成的红土区是寻找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地区,认为赣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蛇屋山、云南北衙、湖南龙形寨三个红土型金矿为例,本文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和构造在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也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构造和矿区构造通过控制区域成矿带、原生金矿床(矿体)或高含金地质体的风化母岩的形成、风化母岩的抬升、出露与风化作用、古地理及古构造地貌、古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而对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动力学模拟表明,断裂构造可以显著增高岩石渗透率、促进地下水的流动,从而有利于岩石的化学风化与红土化作用、促进金的溶解、迁移、富集与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并导致断裂部位的风化壳与金矿体厚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红土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土型金矿是80年代新发现的金矿类型,它可分为初生型和改造型两类。矿床规模大,矿体成层状、似层状和透镜体,产状平缓。矿石呈松散状,品位低,金主要呈次显微状或微粒状的游离自然金存在,其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地下水流动带。形成红土型金矿的条件为:相对稳定的地质区及地台区,存在含金矿源体,古气候为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气候,准平原及低山丘陵地貌,找矿评价标志为:发育红土型风化壳是找矿前提,金矿源体存在是找矿基础,化探异常、红土发育区残留的“硅帽”及红土化剖面中的铁质带为重要的找矿标志,网纹状红土下面的高岭土层为矿体顶板的标志层,砂金为指示其上游红土发育区可能存在红土型金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虞人育 《地质与勘探》1996,32(1):1-6,32
蛇屋山金矿床是我国首先在湖北省发现并探明的大型红土型金矿床。矿床经渗流热卤水成矿作用,形成原生金矿化(体);再经表生同化成矿作用形成风化型金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渗流热卤水-表生成因的残积粘土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Au-Hg-As-Tl矿田的东段,是该区发现较晚,品位较高(6~18g/t)的大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全都位于距地表200 m以下,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所夹的生物碎屑灰岩之中.原生矿石具有去碳酸盐岩化(Decar-bonation)、硅化、硫化物化(Sulfidation)等典型卡林型金矿的热液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由甘肃省地矿局第3地质队发现并普查探勘的甘肃省评定砷-金矿床的总结报告,最近已通过评审。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也是甘肃省发现的第1个独立的岩金矿床。评定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白龙江复背斜北翼褶断带次级向斜翼部。含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下吾那组黑灰色泥质粉砂质板岩和泥质灰岩、灰岩,夹少量凝灰质板岩。区内北西向走向断裂及其派生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矿田和矿体的分布。区内见少量花岗闪长岩脉。硅化、碳酸盐化、粘土化、黄铁矿化和雌、雄黄矿化同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岩石为角砾状次生石英岩、角砾状和碎裂状凝灰质板岩及少量泥灰岩、花岗闪长岩等。矿体呈透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利用湘中南红土型及部分卡林型金矿,对祁东县三德堂金矿点进行野外半工业氰化堆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泥小于25%的红土型金矿氰化浸出效果较好,致密的硅化较强的卡林型金矿氰化浸出效果较差,粒径小于1cm的氧化矿石易于氰化浸出,最佳浸出时间是夏秋季节,为30~40天,本次氰化浸出率为89.5%,利润率为14.95%。湘中南红土型及部分卡林型金矿采用氰化堆浸法,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一年的开发试验研究,确定了花崖沟金矿氧化矿石最经济的提金工艺流程,取得了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入堆品位平均为0.806g/t,尾渣品位0.2g/t,开采成本8元/t,氰化钠单耗145g/t,临界品位0.55g/t,总回收率68%。这些指标与国内外同类矿床开发相比较,已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有些指标可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20.
卡利翁含金石英脉赋存于诺斯曼-威卢纳太古代绿岩带的变玄武岩、夹层沉积岩和酸性变凝灰岩中.该区遭受到强烈的红土风化作用.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找到了一个红土金矿,地质储量10.3万t,含Au1.86g/t(边界品位0.7g/t).继而发现了下伏的石英脉矿化,储量10.4万t,含Au7.9g/t(边界品位2g/t).石英脉矿化是红土下2~10m盲矿脉.沿走向可追索1km矿脉,矿化长度300余m.矿脉附近的风化深达地表以下70m.镜下显示风化矿脉中的Au部分迁移,并与含铁氢氧化物同时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