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李桦 《地理教学》2006,(12):25-2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教学基本功好等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主要看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入、如何过渡、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画龙点睛做小结。这种评价理念关注的是教师能否酣畅淋漓地表演完自己预设的“课本剧”,关注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毫无疑问,这不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诸多先进教育理念。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好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李桦 《地理教学》2006,(5):12-15
课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含义多重的术语。有关课例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难成共识。有人认为教学课例即教例,课例等同于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也有人认为课例就是教学设计;还有人认为课例就是教学反思。笔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人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桦 《地理教学》2004,(12):27-28
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七年级实验教材的图像系统共有289幅各类图像资料,其中上册有132幅,下册有157幅。这些图像资料占据了两册教材50%以上的篇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掌握每幅图像的编绘意图和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桦 《地理教学》2013,(6):25-27
正一、以课程标准为准线,剖析单元目标,立足学情,厘定课时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1]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又称课堂教学目标)等四个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我国主要金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良好的成矿远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云南省富宁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是我国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产地.者桑金矿位于富宁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以往地质工作投入较少,工作程度较低,研究者桑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探讨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广南某金矿浸出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92-493,496
阐述云南广南某金矿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基础上,对该金矿矿石进行了全泥氰化试验和柱浸试验可行性研究。实验研究表明:A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1.9%,氰化钠耗量为255g/t;B样柱浸尾渣金品位为0.06g/t,渣计金浸出率为909%,氰化钠耗量为310g/t,试验结果证明该矿样为易浸矿石,试验为下步现场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渭南市11县1961—2014年3—5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的气候特点和分布状况。结论表明:渭南市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23日,最早出现在4月19日(华县),最迟出现在4月28日(蒲城)。春季无透墒雨的气候概率为22.2%~40.7%,华阴最少,澄城最多,进入21世纪以后,3—5月渭南市无透墒雨的概率明显增加。春季第一场透墒雨出现时间偏早的气候概率是20.0%~35.2%,正常出现的气候概率是5.7%~18.5%,偏晚出现的气候概率为53.7%~75.6%,总体上以偏晚为主。有透墒雨年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渭河以南四县区春季出现透墒雨的可能性最大,向西北方向依次递减,西北部的白水和澄城出现透墒雨的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李桦 《地理教学》2006,(3):17-18,9
课堂讨论,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为实现一定教学任务,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习,引导启发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发表白己的见解,进行议论、评论或辩论。这一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就成为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少老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课堂讨论更多地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城市内涝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对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城市内涝是由自然因素(如地形)和人为因素(如土地利用)共同引起的。在土地利用方面,相关学者主要关注二维空间因素对内涝的影响,较少顾及土地利用的三维建筑格局。此外,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尽管已有学者利用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模型对内涝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而传统方法在负样本(不发生内涝的地点)的选取上存在不确定性。为解决这2点不足,论文引入最大熵(MAXENT)模型,以深圳市为研究案例,通过MAXENT剖析各潜在影响因子与内涝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内涝风险的主导环境因子为不透水面比例、绿地比例、人口密度、暴雨峰值雨量、地表起伏度。而对内涝发生有重要影响的三维因子为容积率、建筑形状系数、平均高度。通过MAXENT评估的内涝风险结果可知,深圳潜在高风险区的面积约为491 km²,占市域面积的24.58%,主要位于龙华区、南山区、龙岗区北部、光明区、福田区。进一步对潜在高风险区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过往并不存在内涝点的南山区北部、福田区西部、罗湖区中部等部分区域风险概率出现高—高集聚现象,表明上述地区的内涝风险会受到周围地区的正向影响,因此在内涝的监测与防治中应当重点关注高风险地区以实现更精准的防控。由于内涝风险评估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论文提出的相关建议不仅可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考依据,还能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