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代,信息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信息的获得和传播成为人类社会之急需,图书情报工作为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对如何更好的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改革之需要,为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必须开拓视野,发展新观念,才能使图书情报工作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3 综合”高考改革已拉开序幕。地理学科以时空联系广、兼顾理科、综合性强、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等时代潮流的优势,奠定了在综合测试中的地位。高三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阶段,为适应新的形势,当务之急的是要处理好“3 综合”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课改形势,面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情况,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重塑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借用计算机有关术语,教师就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能不断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和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俄罗斯联邦全面开展学校地理教育改革,打破以前全国“一纲一本”的地理教学大纲与课本模式,逐步形成“多纲多本”的新格局。为了提高普通学校学生地理文化素质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普通公民地理文化的需求,并与国际地理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6.
深化地名管理适应形势的需要王忠林,马自立近几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地名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以抓管理、订规划、设标志为内容,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重点,辐射乡镇农村地名管理网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先市区,后城镇,再次搞公路沿线村镇设...  相似文献   

7.
蔡玉霖 《福建地理》2004,19(2):49-51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课题从泉州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改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努力优化乡土教材《泉州地理》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宋长青  刘静  潘峰华 《地理研究》2022,41(12):3383-339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建设需要做好“四个面向”,其中本科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已有12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在时代的驱动下,北师大地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国家社会需求、主动求变,经历了史地一体、独立设系、强调师范性、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拔尖人才与“四有”好老师并重的发展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以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推动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化的培养模式,争取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地理学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9.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可促进观念的转变。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弘扬学生个性和开发学生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一定要树立:①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师《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素琼 《福建地理》2001,16(3):56-58
由于《经济地理学》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本文在教学工作的总结与体会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补充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分析等新近研究成果,反映中国特色,吸取相邻学科的知识,并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根据高师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教育方法,地理考试等方面来一个大的转变。这是一个虎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入手呢?我认为,用改进地理考试内容的办法来促进地理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地理学》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本文在教学工作的总结与体会上,根据形势发展的需求,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补充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分析等新近研究成果,反映中国特色,吸取相邻学科的知识,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根据高师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文化适应研究需要同时考虑人和地2个方面的因素,关注“地理因素”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了分析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散杂居情景下社亲文化的产生原因及地理因素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作用,以豫北地区的社亲文化为案例,采用文献法、参与观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对2组文化适应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豫北不同群体间的社亲文化是在特定的散杂居地理情景下形成的。豫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区位是社亲村落之间交流的前提,而特定距离范围内的祈雨仪式路线和共同的信仰是维系社亲联系、延续社亲文化的纽带。2)社亲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基本遵循“分离、碰撞、汇融、延续”的文化适应过程,在维护基层团结、实现社会稳定的过程中,“整合策略”在这种特有的文化适应形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在文化适应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地理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于社亲双方而言,空间距离和文化距离都需在特定范围内才能维系社亲文化。4)在散杂居情景下,同一文化群体与不同村落群体的交流中均采取“整合策略”实现了较好的文化适应效果,拓展了文化适应在特定情景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桂兰 《地理教学》2006,(7):19-20,4
教学地图是应教学需要而诞生,它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目的,与教材、课堂、教师、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地图的发展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而逐步发展完善的。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变化,随之带来教材体系的深刻变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得教学地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地理教学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就是在历次课程改革中为适应地理教学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恐龙主题展一直是国内展览市场上的"宠儿"。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原创展览"如何复活一只恐龙"为恐龙主题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实现主题、内容和形式的全面创新和有机结合,才能突破传统的"标本+标牌"模式,增强展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剧变,新冠疫情、“碳达峰”目标以及RCEP和CPTPP等新型国际经贸规则对我国的产业和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电力需求产生影响。针对2021—2040年华东地区的电力需求,在设定新冠疫情影响中长期化、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国际经贸格局变动如中国成功加入RCEP和CPTPP等情景基础上,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等方法,预测2021—2040年各省市的GDP及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数据和发展趋势,并采用电力强度法对该地区电力需求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新冠冲击情景和综合情景下,四省一市的电力需求稳定增长;“碳达峰”目标实现情景下,各省市在2025年前相较于基准情景电力需求增长率略微提升,2025年之后的增长率相对放缓,RCEP情景则与之相反;由于各省市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入CPTPP对各省市的影响也将呈现不同倾向。  相似文献   

17.
“以草定畜”可以理解为,以草原和人工草场的草,农区农副产品包括饲料粮等进行定畜,但实际上人工草场无几,农牧分离的条件下,“以草定畜”不过是“靠天养畜”的代用词。它是新疆畜收业生产水平徘徊不前的原因之一。1.在我区四季草场呈冷季不足,暖季有余的不平衡状态下,减少牲畜头数,视冬场情况存栏,是对畜草平衡的适应。在质次量差的冬收场交织于严寒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上等于靠天养畜。2.以草定畜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以草定畜适应自然规律而无视社会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部大开发与国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国土形状呈三叶螺旋浆形的特征,指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行政管理均应实行中心辐射型结构模式,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的措施,将经济区以国防功能区分为核心经济区,纽带经济区,支撑经济区,有序建成这三类经济区,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扩大我国的战略防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河南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到2000年,河南粮食生产能力必须达到4000万t的水平,才能实现小康目标。作者从需求、生产依据和增产对策三方面具体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课程,无论在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职地理教师应接受再培训,才能适应这些新的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地理专业,要修订教学计划,将这些新要求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去,不能让当前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马上又要去接受再培训。因此。认识新高中二年级人文地理课程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特征,是很重要的。一、知识结构新特征1.理性知识比重增加一如下表1所示,在所有8类地理知识中,共有知识点39项、其中,4种感性地理知识共计8项,4种理性地理知识共计里项,理性知识比重占3/4以上,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