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边对一国地区稳定、经济发展等影响重大,中国也一直奉行“邻国是首要”的外交战略,推行“睦邻、富邻、安邻”的邻国政策.主要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在经济依赖度分析等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程度中心性分析、结构同型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从而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贸易网络进行多方面解剖.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不平等的经济依赖度;贸易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在周边贸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研究表明,地缘政治研究中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空间关系的网络化和网络关系的空间化,深化对地缘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卜提供思路.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国内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 但是如何辨识产业集群却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和政 府部门, 关键问题是产业集群缺乏统一的辨识标准。浙江省拥有数量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 且涉及的产业门类非常广泛, 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本文利用2001 年浙江 省基本单位普查数据, 同时选取浙江省各个邮区的四位数产业就业区位商≥3 以及该产业内的 企业数目≥100 家这两个标准, 进行产业集群的辨识, 共辨识了116 个典型产业集群。结果表明, 按照该辨识标准, 能够辨识出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且每个产业集群都具有明确的产业门类 及地理边界。文章最后部分归纳了浙江省典型制造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以及规模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贺灿飞  潘峰华  孙蕾 《地理学报》2007,62(12):1253-1264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 I 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 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华北、东北、四川以及两湖地区有一些连片分布;空间尺度越小,产业划分越细,制造业在空间上越集中,省市县尺度的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显著相关。基于比较 优势、全球化和制度分权以及集聚经济等相关理论,本文构建了考察影响产业地理集聚因素 的计量模型。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接近资源优势,农产品投入较多的产业较分散,金属矿物投入较多的产业较为集中,非金属矿物依赖性产业在四位数层次集中,在三位数层级显著分散。利用外资和参与国际贸易有利于产业地理集聚,区域分权促使制造业分散布局,在省级 层次尤为显著。集聚经济显著推动制造业地理集聚,但在县级层次更为重要。高技能劳动力比重较高和外部科研力量依赖性产业则较为分散,产业联系没能促进中国产业的地理集聚, 可能与地方保护和模仿政策等反市场力量有关。研究表明,空间尺度和经济转轨引致的制度变化对于理解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潘峰华  方成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1473-1481
全球化带来的新国际劳动分工使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GPN)成为研究全球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框架。与此同时,金融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经济金融化在全球不同尺度下深刻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网络。因此,金融已经成为GPN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金融化带来的逻辑也日益深刻地影响到GPN的演化和运行。尽管GPN研究日益重视金融的作用,并开始研究金融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获得国际股权投资或者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主要从生产角度理解地方经济融入全球过程的GPN难以对该现象深入分析。全球金融网络(Global Financial Network, GFN)为刻画和分析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框架。在这个分析框架中,地方经济体通过高级商业服务业(Advanced Business Service, ABS)企业与世界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管辖区产生联系,从而融入GFN。论文介绍了GFN的基本结构,探讨了地方经济融入GFN的主要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GFN未来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可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宋长青  刘静  潘峰华 《地理研究》2022,41(12):3383-339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建设需要做好“四个面向”,其中本科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已有12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在时代的驱动下,北师大地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国家社会需求、主动求变,经历了史地一体、独立设系、强调师范性、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拔尖人才与“四有”好老师并重的发展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以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推动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化的培养模式,争取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地理学本科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潘峰华  杨博飞 《地理研究》2018,37(7):1364-1376
国家中心城市是核心和枢纽城市,也是大企业最为集聚的地方。企业总部是企业的决策和命令中心,拥有大企业总部的数量及企业总部规模是衡量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国内上市企业的数据,计算中国城市的控制和命令指数(简称CCI指数),从全国尺度考察北京、上海和广州等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及其职能演化,并剖析国家中心城市总部职能的专业化格局。结果发现: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控制和支配功能要远远强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一直位居前两位。从2005年到2014年,北京的CCI指数显著增强,且优势逐渐扩大。北京地位的显著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融业央企的上市和增长,这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的结果。而其余国家中心城市的CCI指数大多呈现下降趋势。在行业上,金融业、制造业和采矿业一直占据中国经济的主要控制与支配地位。过去10年,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尤其是东部大城市的金融业CCI指数普遍有大幅提升;相反,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控制与支配功能则明显减弱。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分析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大部分行业中都具有明显优势,属于全国性的综合型大城市。而其余5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专业化程度较低。此外,8个国家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相互联系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产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与合作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VC)空间集聚的研究大多基于国家层面,本文基于北京市VC机构的位置和联合投资信息,运用本文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研究VC机构的空间集聚和合作网络。空间分析发现,VC机构主要集聚在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核心区;在时间尺度上呈现分散—集聚—再分散的趋势。其中,国资机构主要集聚于金融街,外资机构主要落户于CBD,且以私募基金(PE)类机构为主;中关村则依托高新技术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区。叠加合作网络后进一步发现,城市尺度下的VC机构合作并不受地理区位限制,并且各个VC集聚区之间关系颇为紧密。按“中心度”到“边缘—核心”的递推分析表明,外资机构在北京市风险投资合作网络中具有突出地位,其对联合投资的偏好主导了网络的形态。国资虽占据了部分网络节点但核心地位不够突出,而本土民营机构虽然数量较大但在网络中多处于半边缘位置。  相似文献   
9.
政府引导基金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基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从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政府引导基金的扩散与分布、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发现有:(1)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原因在于缓解融资缺口,实现区域发展目标;(2)政府引导基金经历了不同地理尺度的扩散,形成了不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3)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可以分为募资、投资、管理、退出4个环节,公共资本的参与和政府干预是其区别于一般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4)总体而言,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的风险资本供给、创业创新、产业升级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扩大区域发展差距。最后,论文提出地理学要加强区域发展视角下政府引导基金的研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区域视角下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迁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企业总部的区位及其迁移对城市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上市企业为对象,考察2001-2012年期间,中国上市企业的总部和注册地址迁移情况。主要有以下发现:①上市企业的迁移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的地,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上市企业净迁出量最大,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和北京是上市企业的主要迁入地。②上市企业迁移以上行迁移为主,即迁往高行政等级城市,北京、上海吸引了最多的上市企业迁入,而在省内迁移则是主要迁往省会城市。③从企业总部和注册地址的迁移指向,以及企业总部和注册地址分离的情况看,北京和上海在国内公司地理格局中的控制力还在提高,尤其是北京,以较大的优势吸引了国内最多的企业总部迁入。④不同产业的总部迁移率存在差异,总体上服务业迁移率比制造业更高,采掘业和房地产业是迁移率最高的产业。⑤拥有集聚经济带来的专业化、多元化的产业环境和优质配套条件,以及高行政等级带来的信息和政策优势,是企业总部迁往经济发达以及高行政等级城市的重要原因。⑥上市企业的总部和注册地址迁移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兼并重组造成的,这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有关。⑦企业总部的迁移之后,并没有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显著增长,即使有也非常有限,且持续时间很短;同时企业总部的上行迁移也没有比平行和下行迁移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