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而对整个作物生育期内气候变化随时间的连续性影响缺乏认识,所以使气候影响评价工作不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的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华  章庆辰 《气象》1982,8(3):20-21
一、前言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大于、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此界限温度以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以日平均温度≥10℃作为喜温作物开始生长的温度指标,并以其持续时间作为喜温作物的生育期。这个生育期随着纬度而变化。近几年来由于气温偏低,特别是高纬度地带,常出现低温冷害,给粮食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变动与农作物生育的关系甚为重要。本文就我国≥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进行初步分析,为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物不同生育期所要求的需水量(本文仅指作物的蒸腾量和土面或水面的蒸发量两者之和,下同)是随各年的气象条件变化而异的。1948年英国农业物理学家彭曼(Pen man)根据水热平衡原理,创立了当下垫面为标准作物复盖时可根据不同生长季节的气  相似文献   

4.
1、冷害发生地带:(略)2、冷害的类型和减产因素(1)冷害的定义作物有各自的生育适温,当作物生育期温度低于适温时,就会发生生育受抑制或生理障碍,其影响如何因生育期和冷温强度而异。在生理学上由冷温引起的生理障碍都是冷害,但在农业上当它成为抑制作物生育或生理障碍的原因,作为最终目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主要作物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会引起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气候资源的变化又会导致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变化。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湖北省几种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积温的变化,发现不同作物生育期间热量资源的变化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并因此引起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均。山区热量资源以减少为主,作物生育期将延长;平原地区热量资源以增加为主,作物生育期将缩短。  相似文献   

6.
石英晶体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它能产生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由此可获得机械振荡。其固有频率只和它的几何形状有关,和产生振荡的电路形式及元件无关。这就给我们设计电路和选用元件时带来了方便。正是因为石英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在制作石英晶体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晶格面来切取晶片。如果切下的石英片随温度变化而几何形状基本不变时,则它的固有频率就随温度变化而基本不变。相反,若切下的石英片的几何形状随温度变化也发生一定规律的变化,则导致晶体的固有频率也跟随温度变化而作一定规律的变化,这时便可用测量频率的办法来测量温度。  相似文献   

7.
李涛 《贵州气象》2003,27(5):40-40
目前 ,全国各地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品种较多 ,且互相引种栽培。有的引种栽培获得高产 ,而有的却失败无收获。因此 ,在引种时 ,必须考虑光照条件的作用。在不同纬度与季节 ,光照时间不同 ,即昼夜长短不同。而不同植物和品种对光周期与感光性的反应也不同。所以 ,不同地区的引种必须注意光照长短对作物生育期的这种影响。从光照上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纬度和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相互引种 ,因光温条件大致相同 ,生育期变化小、较易成功。②北种南引 :短日照作物北方品种向南引种时 ,由于光照变短 ,温度增高 ,生育期常减短 ,会出现早抽穗…  相似文献   

8.
许多农民都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温度越高,喷施的农药效果越好。因而,有不少农民喜欢在中午高温时段施药,但结果适得其反,原因何在?首先是缺乏对害虫生活习性的了解.经查证,绝大多数害虫怕光、怕热。如稻螟、棉铃虫、地老虎等。这些害虫喜欢在傍晚或夜间成群结队大肆活动,边食作物嫩叶,边喝甜美的露水,其害无穷。这是因为,害虫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干扰虫体内的正常代谢,使虫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故  相似文献   

9.
近30年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1—2010年东北地区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数据、1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变率、秩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东北春玉米关键发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春玉米发育期对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春玉米关键发育期 (播种期、抽雄期、成熟期) 均有延后趋势,大部分地区春玉米生长前期 (播种期—抽雄期) 日数减少,生长后期 (抽雄期—成熟期) 日数增加,全生育期日数增加。在绝大多数年份,春玉米播种期在温度适播期之后,成熟期在初霜日之前。近30年对东北春玉米生育期日数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温度,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年际尺度的升温、温度生长期的延长和作物生长期的高温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指出,作物生长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有间接效应,主导气象要素能够解释生育期日数变异的44%。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变化是作物响应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资料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分析水稻各生育期期间热量条件变化特征,生育期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热量条件变化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发现:四川盆地水稻各生育期内热量条件整体呈升温的变化趋势;各个区域的水稻生育期始期及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变化,全生育期呈延长的变化趋势;整体来看,各区域播种—移栽期及抽穗—成熟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缩短,移栽—抽穗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延长。气候变暖对生育期变化有一定程度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水分动态分析和干旱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非胁迫水分贮存量、作物耗水量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是影响冬小麦水分供应状况的主要因子。它们都随时间而变化,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建立了冬小麦水分动态方程,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全生育期水分供求矛盾,揭示了干旱的时间分布和强度。并将Penman公式和生物因子相结合,提出了干旱预报方程,用气象因子和作物因子预报土壤非胁迫水分贮存量,并可应用于区域性干旱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谈谈积温     
廖能器 《气象》1978,4(6):29-29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于温度条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作物在完成某个或全部生育期时,还需要一定的热量,这个热量通常是用相应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来表示的,这个累积温度就叫做积温。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夏季低温冷害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灾害之一.在严重的低温冷害年,粮食产量可减产几十亿甚至百亿斤以上. 所谓夏季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个生育阶段,气温低于作物所需要的临界温度而造成的严重减产.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证明,低温冷害具有影响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调查,它不仅发生在中高纬度温凉地区,在低纬甚至赤道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的主要指标。积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它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在于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稳定通过各种界限温度的积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热量指标。作物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的多少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温度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式近年来已有许多成果,一般都是采用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与作物产量的共变统计关系建立回归模式。该类模式突出了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在关键时段的影响,对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定量影响规律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模式只突出了关键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实时判定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旬、月、季、作物生育期为单位时段,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把单位时段内气候因子的数量变化,通过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转化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计算各时段内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作物生育影响的适宜度,计算结果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输出。经过业务试应用,效果良好,所计算的不同作物不同时段的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光温水综合适宜度符合实际情况,为定量判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物冷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概况在作物生育期里,因为温度低(0℃至20℃)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称为冷害。我国南北方都有冷害发生,而尤以北方为严重,近年的几个严重冷害年,东北地区粮食和大豆的减产幅度高达百亿斤以上,其中减产最严重的是水稻、高粱,其次为玉米、大豆、谷子,并且因降低种子质量影响第二年的生产。所以,作物冷害是影响地域广、减产幅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较,我国对冷害的研究开始较晚。竺可桢于1964年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了冷害影响的存在。同年,冯绍印、朴昌一对吉林省延边地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了冷害的概念及歉收年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指标,并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和危害特点划分为  相似文献   

18.
葛福庭 《气象》1975,1(2):5-5
黔江气象站使用的虹吸雨量计,记录曲线产生随温度变化而升降的现象。温度变化幅度越大,记录曲线上升越明显,最大可达2毫米左右,使雨量记录失真。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白天,即使无降水,从08时左右开始,随温度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到CO2倍增时江苏省温度、降水的变化值,初步确定了CO2倍增时江苏省小麦生长季内的可能气候情景。分析未来CO2倍增时对小麦作物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紫外辐射影响。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增加、CO2浓度上升、紫外辐射增强后江苏省小麦生育期不变和生育期缩短两种情景下的气候生产潜力,并由此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江北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县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根据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系统具有各县自然情况、农事活动、病虫害、作物发育期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作物生育期温度指标、品种热量指标等七大功能模块,可以对农业生产各时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灾情评估、给出对策建议等。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各气象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