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志德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1):18-20,27
煤岩成分和煤岩类型,尤其是显微煤岩类型和显微煤岩成分的含量与分布最能反映沼泽的环境条件,它们隐含了泥炭沼泽形成时的诸多信息。讨论了以那架勘探区煤中硫与煤岩特征、煤中硫与沼泽微环境的关系,分析了煤中形态硫的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了本区成煤沼泽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岩学图鉴》是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于1993年立项开展中国煤岩学图鉴编制研究,1996年6月出版的项目成果,也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煤岩学图鉴专著。该书运用现代煤岩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全面地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聚煤期及不同成因类型与煤级煤的岩石学特征;系统分析了各种煤岩显微组分的时、空展布规律。这部专著在翔实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煤岩特征的总体格架。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煤岩学基础;第三章,中国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四章,中国(华南)晚古生代煤的煤岩特征;第五章,中国(华北)晚古生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按煤岩特征与工艺特征对煤进行分类的目的与意义,选取了最优成因参数,参考了原苏联国家标准,在中国煤炭分类划分类别的基础上,对煤类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水压致裂煤层裂缝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同林 《地球科学》1994,19(4):537-545
本文对煤岩基本力学性质、煤层水压致裂缝形成条件、裂缝形态以及裂缝开裂角方位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通过大量煤岩力学性质测试,证实了试验区目的层煤岩弹性模量低,泊松比较高,脆性大,易破碎,易压缩。文章还得出了目的层煤岩Mohr断裂准则二次抛物线型包络线,煤层水压致裂裂缝形式判断,裂缝开裂角方位的计算公式以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肖文钊(1963.4-),男,汉族,重庆梁平人,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物化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煤岩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肖文钊长期从事煤岩学研究、煤岩标准化、煤岩学炼焦配煤研究及煤炭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在煤岩标准化工作中,先后主持制定了GB/T8899-2013《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等8项国家标准和MT/T1053-2008《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的显微镜光度计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PCI-2声发射系统对四川芙蓉白皎煤矿煤岩展开不同围压(0、8、16、25 MPa)的声发射试验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围压下煤岩破坏过程的振铃计数率、声发射时空分布、声发射b值及破坏煤岩的损伤特性变化规律,为有效预测煤岩破坏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声发射现象能够较好地反映煤岩内部裂纹的扩展情况,围压对煤岩破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围压增大,振铃计数率平静期越长;单轴、三轴状态下振铃计数率高频段发生时段不同。单轴状态下声发射定位点均匀分布于煤岩内部,三轴状态下则集中分布于破坏截面。随围压增大,峰前声发射b值波动现象增强,可利用b值变化预测煤岩破坏。基于累计振铃计数、结合煤岩破坏应力建立煤岩损伤破坏模型,结合声发射振铃计数率、时空分布、b值及损伤变量可对煤岩有效破坏的前兆应力点进行预测。研究成果将为煤岩破坏的微震监测分析奠定基础。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7.
气-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耦合作用是煤层气产出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为准确描述这一现象,本文建立了气-水二相流和煤岩变形的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元分别将它们进行离散化,然后讨论了煤岩变形模型和气-水二相流模型进行耦合数值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烟煤的宏观煤岩分类是煤岩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烟煤按煤岩成分-宏观煤岩类型进行两级划分的宏观煤岩分类系统,提出了划分宏观煤岩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制定了宏观煤岩类型的分类方案,规定了描述方法、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已定为国标公布施行的标准有:煤岩名词术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的测定方法;定为部标公布施行的有:煤岩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定为行业标准即将公布施行的有:煤  相似文献   

10.
煤岩动静力学参数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岩的动、静力学参数关系的试验研究,对研究煤岩的位移和变形特征及工程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将取自新河煤矿3煤的煤样加工成Φ50 mm×100 mm的圆柱体标准试件;采用500 kHz频率的纵横波换能器分别进行纵横波速度测试;在MTS815.03电液伺服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静态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结果表明:煤岩动弹性模量与横波速度相关性强于与纵波速度的相关性,煤岩介质的纵波对孔隙和裂隙发育程度的敏感程度要比横波高;煤岩试件Ed/Es比值主要集中在1.4~1.7,室内煤岩试件动、静弹性模量和动静泊松比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1引言显微组分是显微镜下可辨认的煤的有机成分。显微煤岩类型是煤的显微组分及矿物的天然组合 ,不同的显微煤岩类型反映出煤的地质成因、煤相、成煤原始物质和煤的化学工艺性质的差别。因此 ,进行显微煤岩类型分析对研究煤的聚积方式、煤相变化、煤层对比以及评价煤的可选性和炼焦工艺性质等都有实际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提出了显微煤岩类型的分类标准。我国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国家标准[1]中显微组分按三大组划分 :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但这与《烟煤显微组分分类》国家标准[2]的四分法不一致 ,缺少半镜质组—镜…  相似文献   

12.
王凯  付强  徐超  艾子博  李丹  王磊  舒龙勇 《岩土力学》2023,(S1):623-633
原生煤岩组合体界面是非均质的且包含大量复杂的微观结构。为透明求解非均质煤岩界面导致的复杂物理场,采用工业CT对原生煤岩组合体试件进行了扫描试验,重构了原生煤岩组合体界面三维模型,计算了非均质煤岩界面的分形维数;基于此建立了原生煤岩组合体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单轴压缩条件下原生煤岩组合体的应力及损伤特征,并通过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规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煤岩组合体界面具有复杂的微观结构且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能够反映界面宏观形态;单轴压缩状态下,原生煤岩组合体中垂向应力呈非均匀分布,煤岩界面的存在会在煤体中派生水平压应力,在岩石中派生水平拉应力,煤岩界面附近水平应力呈拱形分布;原生煤岩组合体的损伤破坏主要发生在煤体中,煤体的损伤首先发生在远离界面的煤体中并逐渐向界面处扩展,界面分形维数与试件出现初始损伤对应的轴压呈正相关;由于煤岩界面压应力拱的存在导致原生煤岩组合体整体的强度高于煤体,破坏后的煤体呈拱形分布。预期研究结果对于煤岩动力灾害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芳 《世界地质》2003,22(1):26-29
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分进行分类时,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主要采用煤岩学方法,二是采用孢粉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煤岩学方法作为标准,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的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按有机质来源和有机组分光性和形态等方面差别划分为内源有机质、次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三类。内源有机质类中分腐泥组和动物有机组,前者主要来源于菌藻类,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有机体;次生有机质中区分出微粒体、有机包裹体、沥青;陆源有机质类分类术语仍沿用煤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和术语。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且有机质组成特征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质年代有关。碳酸盐岩还存在着差异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电阻率是衡量煤岩导电性的重要参数,是煤岩导电性最直观的体现。煤矿电法勘探的物性前提就是煤岩与周围岩石的电阻率差异(陈健杰等,2011)。传统的电法勘探将煤岩视为电性均一体,然而实际并非如此,自然界中的煤岩常常存在电性各向异性。研究煤岩电阻率各向异性特征,对进一步了解煤岩电性特征、促进电法勘探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不同地区的8块煤岩进行了三方向电阻率测量,并计算了各向异性系数,为今后研究煤岩电阻率各向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煤岩微裂缝发展及破坏规律,对煤样进行不同温度预损伤和三轴蠕变声发射实验,探讨煤岩在经历高温预损伤过后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煤岩预损伤呈幂函数型递增;较低温(≤ 200℃)预损伤下,煤岩呈脆性破坏特征,加速蠕变特征不明显;较高温(>200℃)预损伤下,煤岩呈韧-脆性破坏特征,且加速蠕变特征较明显;稳态蠕变速率εs的对数值与预损伤D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温度越高,煤岩的声发射振铃计数率水平越小,呈低频低幅值变化,且蠕变3阶段越趋于"同频"发展,累计振铃计数Nm与预损伤D之间呈负指数型函数递减;分形维数值呈"减小-动态稳定-再次减小"3阶段变化,并与蠕变3阶段相对应,分形维数由稳态向减小转变的转折点可作为判断煤岩失稳破坏的依据;温度越高(预损伤值越大),分形维数df越大,岩样破坏越无序。研究成果对于揭示经历不同温度热解气化损伤后煤岩的长期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质调查通用标准物质及标准方法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各地质实验室的特点和质量管理规范需求,结合实验室认可及检测实验室能力的需要,建立了地质调查通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提供地质调查通用标准物质、标准方法的基本信息,还增加了与能力分析相关的检测参数信息,并实现了标准信息网上查询和维护管理。该系统适用于地质调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肖晓春  樊玉峰  吴迪  丁鑫  王磊  赵宝友 《岩土力学》2019,40(11):4203-4212
为揭示组合煤岩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规律,通过组合煤岩单轴压缩试验,从能量角度对组合煤岩失稳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分形理论,研究了声发射信号与煤岩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组合结构对组合煤岩破坏过程的能量耗散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煤岩结构力学特性判定冲击危险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组合煤岩顶板岩石高度增加,试样整体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峰后应变软化过程缩短;岩石高度的增加,岩石与煤的弹性模量差值的减小均会导致冲击危险增加;通过对组合煤岩中岩石和煤的高度及其力学性质分析,提出了组合煤岩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数,利用冲击倾向性判定指数对组合煤岩冲击危险进行评价,其准确度和实用性优于传统模糊判定的“四指标”方法,为深入开展煤岩组合结构冲击倾向评价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及其试验方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姚海林  杨洋  程平  吴万平 《岩土力学》2004,25(6):856-859
提出了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的概念,说明了其物理意义,并给出了试验标准。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与膨胀土的蒙脱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之间是线性相关的,反映了膨胀土的本质属性。土壤标准吸湿含水率不仅在膨胀土的分类中,而且在细粒材料的表面物理性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含高压气体煤岩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气体泄压作用诱发的煤岩动力破坏现象,研究了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实验表明,当气体泄压速率小时,煤岩仅会出现轻微变形;当气体泄压速率大时,煤岩会产生破裂和破碎现象。同时发现煤岩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气体的泄压速率,还取决于孔隙气体的压强。当气体泄压速率和气体压强都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煤岩才会发生剧烈破碎。通过气体压强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煤岩发生破裂和破碎的临界气体压强。   相似文献   

20.
李果  张茹  徐晓炼  张艳飞 《岩土力学》2015,36(6):1633-1642
通过对煤岩试件进行常规三轴力学试验,并对破坏后的煤岩试件进行CT扫描,之后将处理过的CT图片导入Mimics10.01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了煤岩试件内部裂隙空间的分布情况。另外,利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煤岩试件的体分形维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煤岩试件在三轴加载条件下主要发生压剪破坏;且围压不同,煤岩试件表现出了特定的力学规律;利用Mimics10.01重构得到的煤岩三维裂隙空间分布情况显示,随着围压的增大,煤岩试件剪切破坏面的连通率和体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体分形维计算的结果显示,煤岩内部破坏越严重,体分形维值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