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盛继福  李岩  范书义 《矿床地质》1999,18(2):153-160
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同量元素研究表明,虽然该区矿床类型不同,但闪锌矿种属一致,多为铁闪锌矿和含铁闪锌矿,而方铅矿中Sb,Bi,Ag含量却明显不同;黄铜矿中的Co,Ni含量明显大于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各类型矿床中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硫化物中Ag普遍有较高的含量,反映了大兴安岭中段银处于高异常区,银,金,镉,铟往往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福建上蔡硫-多金属矿区前峰西矿段矿床中银的地球化学背景值普遍偏高,局部富集,从矿石矿相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中得知银是以独立矿物年银矿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的.首先由各种藻类生物从海水中摄取S,Fe,Cu,Pb,Zn,Ag,Te等元素的离子,于成岩成矿阶段形成多种金属矿物。由于Ag,Te,Pb地球化学性质、晶体化学性质相近,Te,Ag以类质同象状态进入方铅矿。区域变质-矽卡岩化过程中Ag,Te在方铅矿中,也随之结合成Ag2Te(碲银矿)熔离出来成为方铅矿的不混熔包体或次生包体。  相似文献   

3.
曾志雄 《湖南地质》1998,17(4):251-252,266
本文分析了不同矿石中Ag与Pb、Zn、Cu、S等元素的相关性,并根据银含量变化规律,银矿物组合特征,划分Pb(Zn)-Ag-Sn-Sb和Cu(Mo)-Ag-Te-Bi两个不贩银的矿化组合。  相似文献   

4.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3+)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浓度增加,吸附量逐趋向一饱和值,属于此类的有PbS对Fe(2+)、Sb(3+)、Bi(3+)等离子及ZnS对Fe(2+)、Mn(2+)、Mg(2+)等离子的吸附;C类,反朗谬尔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属此类吸附的有PbS对Zn(2+)、Cd(2+)等离子的吸附。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与天然方铅矿和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可类比,这意味着吸附作用可能在硫化物矿物微量元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日本黑矿及现代海底火山岩为主岩矿床相比,白银厂矿田各类矿石,尤其是块状Zn-Pb-Cu矿石具有最高的As和Bi含量,比较高的Ga、Cd和Au含量,以及较高的Au/Ag和Co/Ni比值。该矿田矿石的Au含量与闪锌矿中铁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小铁山矿床闪锌矿与日本黑矿的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很相似。矿田各类矿石REE型式与细碧角斑岩类岩石基体相似,这说明矿石与岩石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研究和对比表明,火山成因  相似文献   

6.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O3、Fe2O3、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  相似文献   

7.
高一峰  石静  陈浩 《物探与化探》2000,24(6):447-447
XGY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生产 ,具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目前产品几乎遍布全国 ,并出口加拿大、伊朗。XGY 10 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曾获地矿部 199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5年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BCEIA金奖。XGY系列仪器用途 测定Hg ,As,Sb ,Se ,Ge ,Pb ,Bi,Sn ,Te ,Zn ,Cd等 11种微量、痕量元素 ,适用于环境监测、水质分析、食品、保健品、医药、商检、地球化学样品测试等领域。XGY系列仪器特点  10 11A型…  相似文献   

8.
江西银山矿区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山矿区黄铁矿有七个世代,其中与矿化密切的为3-6世代,随着矿化的演化,黄铁矿中硫相对减少,砷相对增高。银山黄铁矿微量元素以高As、Te,低Se、Co、Ni,且Se/Te<1,Co/Ni<1为特征,黄铁矿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矿区火山岩一次火山岩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化学成分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康  李博昀 《河南地质》1996,14(4):249-255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及工业类型,为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岩石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查明了化学成分和成矿的关系,高Al2O3,MgO,Fe2O3+FeO,K2O,P2O5,H2O^+,MnO,低SiO2,CaO,Na2O,CO2,S等,利于钛富集;高TiO2,MgO,P2O5,S,低SiO2,CaO,K2O,Al2O3,Fe2O3/FeO,利于金红石形成,高Sf,  相似文献   

10.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素芝  熊采华 《岩矿测试》2000,19(3):205-208
拟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铅锑合金中As、Bi、Ca、Cd、Co、Fe、Mn、Se和Zn等九个元素的分析方法,考察了Pb、Sb基体对待测元素的干扰情况。样品以HNO3分解,酒石酸抑制Sb水解,ICP-AES同时测定多元素。方法对各元素的测定限在0.07~5.2μg/g,相对标准偏差(n=8)为0.78%~25.5%,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6%,经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二台子铜金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矿物地示化学研究,认为陕西二台子铜金矿床属钠长石碳酸角砾岩型矿床,是大陆热点成矿系统中幔源碱性热流体成岩成矿作用多期叠架所形成。砷黝铜矿富Fe、As,低Sb、Ag;黄铁矿中富As、Se,白云石(内核)有显著的锰铁白云石(外部环带)增生环带;长石类矿物出现富Mg铁长石;这些特征是陕西二台子铜金矿床属钠长石碳酸角砾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地球化学组合类型指标可判断不同矿化类型及分散矿化  相似文献   

13.
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表明:与301花岗斑岩和304花斑岩岩体有关铅(锌)-银-锡-锑矿化组合,银矿化伴随铅矿化出现,其微量元素富Sn、Sb、Ag,低Bi、Te、Mo、Wo、W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硫银锡矿-银黄锡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硫锑铜银矿组合为特征,与石英斑岩有关的铜(钼)-银-碲矿化组合,铜矿石以高Te、Bi、Mo和W,低Sb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碲银矿-六方碲银矿-粒碲银组合和硫银铋矿-块辉铋铅银矿-碲银矿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成果建立在对产于晚太古代录岩带中的55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的137个大样的约70种元素的分析基础上,尺管这些矿床在成矿省和单外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和富集上有明显差别,但总体来看,Au,Te,S,As,W,Bi,Ag和Se依然是金矿勘探中最重要的元素,Te,As,Bi和Se的富集一般大于玄武岩平均丰度的1000-100倍,W、S和Ag的富集系数则为100-10。Sb,B,Mo,Cu,U,Hg,Pb,  相似文献   

15.
胶东金矿床的矿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胶东半岛存在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地质特征的两类金矿床---中深成热液金矿和浅成热液金矿。本文利用5个中深成热液金矿和5个浅成金矿的328件矿石地球化学样品,查明前者以相对富含Bi和Au/Ag比值高为特征,后者以富含Ag、Cu、Pb、Zn、As、Sb和Au/Ag比值低为特征,建立了判别两类不同成因金矿床的不同成因金矿床的函数式。模式与矿床地质的研究结论一致,深化了对区内金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监控网络第一次采样的结果,发现中国东部,尤其是华南地区,是Na2O,MgO,CaO的低背景地球化学区,Al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区,这个独特的地球化学区,恰好也是我国酸性沉降物的分布区,由于持续的酸性物质沉降,使这一地区成为对酸性物质沉降最脆弱的地区,有可能导致土壤中Al的突然释放,出现森林大面积突然死亡的环境危害。研究还发现,该地区也是Th、Cu、Cd、Ti、Au、B、Tl、W、Zn、Sb、Ag、I、U、As、Se、Mo、Bi、Rb、Ga、La、Ce、Y、Pb、Ge、Zr、Be、Nb、Sn等2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分布区。随着土壤的pH值不断降低,最终将导致这些金属中的一种或数种元素同时从土壤中释放,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及不同地区的大面积范围内出现不同元素的化学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7.
莫托萨拉铁锰矿硅质岩呈层状产于铁矿中,含热水沉积矿物。岩石的Fe2O3,Au,Ag,Cu,pb,Zn,As,Sb,Hg质量分数高,Cr,Ni,Co,FeO,Al2O3质量分数低,e(Al)/w(Al+Mn+Fe)比值低,这些元素组合指示出其热水 成因,在判别硅质岩形成作用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关系图上,硅质岩主要位于热水沉积作用的范围内或接近于热水沉积作用。岩石的稀土元素和O,Si同位且成表明硅质岩是  相似文献   

18.
浙西石炭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浙西石炭纪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中FeO、MnO、TiO2、Al2O3、MgO、CaO、Na2O、K2O等含量相对较高,富集As、Sb、Bi、Au、Ag、Ga,Fe2O3/FeO、SiO2/Al2O3、SiO2/(Na2O+K2O)、SiO2/MgO比值较小,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包裹体富含气相组份CH4、CO2、N2、CO、H2,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Fe—Mn—(Ni+Co+Cu)三角图及SiO2—Al2O3、SiO2—Fe2O3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中硅、氧同位素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Ce/Ce※值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为98℃~152℃  相似文献   

19.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δCe及δ30Si值分析表明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存在地导整合产生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003~0.00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0.0148~0.0223,均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均属于典型的热水积硅质岩,硅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