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区公路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采用强夯法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地基采用各种原位试验,得出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并对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评价,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以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机理为理论基础,将该法应用于实践工程,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验证了该法是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志焱  林在贯  郑翔 《岩土力学》2005,26(11):1834-1836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经常要求既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而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工程的桩体载荷试验、桩间土载荷试验和桩间土挤密效果的试验及其结果分析,表明孔内深层强夯法能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形成的复合地基能显著地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土的承载性状,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能级强夯法在石油化工项目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詹金林  水伟厚 《岩土力学》2009,30(Z2):469-472
对甘肃董志石油化工项目中3 000~15 000 kN 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其中12 000、15 000 kN m能级均为国内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最高能级。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利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并提出适应该地区强夯法处理深度的经验公式,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加固温陷性黄土后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后的承载力与夯击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工程技术人员在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后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后的承载力与夯击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工程技术人员在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际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在强夯处理前、后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作了对比,评价了夯实效果,并分析了原因。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材料加固黄土试验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强夯法和化学加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强夯法相对较为成熟,造价低廉,但强夯后的黄土地基不抗水;高分子材料固化处理强度高,价格昂贵,其最大的优点是固化后黄土地基的水稳性好。以系统科学思维为指导,借鉴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强夯法与高分子材料固化组合处理,以发挥两者优点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新途径;建议以创建这一组合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新方法为研究目标,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电镜扫描和高精度的粒度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西安至禹门口高速公路路基黄土采用强夯处理前后的粒度组成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及其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得出了“强夯的冲击能破坏了黄土的初始颗粒骨架,黄土中集粒、团块表面的胶结物剥落,颗粒变细,并填充到孔隙中,使得孔隙减小,土体结构变密,黄土湿陷性减弱甚至消失”的重要结论。揭示了强夯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黄土受强夯扰动的工程特性与环境公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孟喜  王玉玲  冯建龙 《岩土力学》2004,25(12):1903-1909
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原位测试试验,对强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密实度、湿陷性、比贯入阻力和承载力变化等扰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划分了不同的扰动区域;同时对强夯所引起周围建筑物的环境公害进行了分析。在实测统计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不利扰动影响系数,该扰动影响系数不仅考虑了振动的基本特征,而且考虑了包括建筑物刚度、强度、高度、基础情况以及隔振措施等综合影响因素,其结果可作为强夯振动的扰动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范围广,湿陷性土层厚度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根据工程特点所采取的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注浆法等,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无法做到既满足大厚度的处理要求,又满足高承载力的要求,而孔内深层强夯法能同时达到上述要求。对一处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某750 kV变电站工程地基处理所采用的孔内深层强夯法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处理效果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强夯置换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根据构筑物荷载高、地基承载力低且地基具湿陷性等特点,经多种方案对比,选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检测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可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并消除湿陷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西北某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项目,施工完成后部分区域土层湿陷性未完全消除。对强夯法加固回填湿陷性黄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是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首要因素,此外还有地基土含水量、不同土层的厚度及埋藏顺序、回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及强夯设计参数等。  相似文献   

14.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别采取了不同夯击能(8000kNm、6500kNm和3000kNm),不同的夯点间距(1.6D、2D和2.5D)及不同的夯锤底面积(5m2, 7m2)等5种方案组合进行了强夯处理对比试验。处理前后分别进行了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载荷试验及渗透试验等一系列原位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强夯方案对地基土干重度、承载力、压缩性、湿陷性及渗透性等性质均有较大影响。各方案有效加固深度,随着施工工艺和参数的不同有所差别。对强夯震动波水平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对其衰变规律做出来了初步判定。试验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胡长明  梅源  王雪艳 《岩土力学》2012,33(10):2903-2909
针对离石地区超高填方下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加固参数及效果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区平均夯沉量和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给出2 000、3 000、6 000 kN•m 能级条件下强夯加固的夯点中心距、最佳击数、停夯标准及有效加固深度等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离石地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黄土湿陷性基本消除;离石或类似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2 000 kN•m及其以上能级进行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可达到300 kPa以上,土体变形模量大于25 MPa,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采用修正Menard公式进行估算,修正系数可取0.35~0.37;2 000、3 000、6 000 kN•m 能级强夯最佳击数分别为11、10、10击,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5、6、9 m,夯点中心距分别为4、4、5 m,且分别可将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5、10 cm作为停夯标准。试验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 600 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 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 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子朝 《地下水》2011,(4):87-88
采用强夯法对均质土低坝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具有施工速度快、资金投入少等优点。强夯试验表明,自重湿陷性黄土坝基厚12 m及8 m,湿陷等级II~III级,程度中等—严重,分别采用强夯能级6000 KN.m、拍平夯能级3 000 KN.m及强夯能级4000 KN.m、拍平夯能级2000 KN.m,主夯夯心距5×4.5 ...  相似文献   

19.
张学兵 《探矿工程》2010,37(8):70-72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孔内深层强夯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施工过程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效果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灵宝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湿陷性黄土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孔隙和压缩系数降低,干密度提高,湿陷性被消除,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并满足了建筑设计基础底面压力220kPa/m^2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