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川枸杞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宁夏枸杞炭疽病发生机理及发生气象条件, 2004年, 在实验室接种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枸杞叶、花、青果、红果侵染的环境气象条件和指标。2004—2005年, 在枸杞大田接种并人工设置不同降水量和降水持续时间, 诱发出不同程度的炭疽病, 研究了其发生与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农业气象指标。根据宁夏主要产区1971—2000年多年气象资料, 反演了各地历年各级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表明:宁夏每年都有适合发生不同程度枸杞炭疽病的气象条件, 主要发生时段出现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 7月下旬至8月底70%的年份出现了适合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夏果最后3批果的采收期往往容易产生炭疽病。6月老眼果采收期, 此时气象条件不利于病菌发展。8月中、下旬的炭疽病发病率高。秋果产量低而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不仅是秋季热量不足, 更重要的可能是炭疽病造成的落花、落蕾使秋果形成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2.
陈进强 《气象学报》1984,42(3):375-381
本文主要分析1964—1979年16年期间具有特定形势的强冰雹天气环境场和发生条件,并给出了天气环境场模式图。 每年从春末至秋初(四月中旬—九月上旬),京津地区经常发生强的雷雨、冰雹,有时还发生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根据1964—1979年冰雹灾情资料的统计,16年期间京津地区发生25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其中有两次还出现了龙卷风。强冰雹发生的最多月份是  相似文献   

3.
卢璐  杨静 《贵州气象》2009,33(3):9-12
利用贵州省1998—2007年5—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夏季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基本特点。贵州大暴雨站次年际变化呈波浪型起伏变化,与大暴雨天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共出现200站次,占总站次的83%,6月上旬-7月下旬是大暴雨发生的集中期,其中6月下旬和7月上旬最为集中,出现96站次,占总次数的40%;大暴雨的地域分布受地形的影响显著,总体分布不均,位于苗岭东西两段、大娄山和武陵山的东南坡的迎风坡是贵州省的大暴雨中心;大范围大暴雨发生较少,主要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上旬;以单日大暴雨为主,连续性大暴雨以2d居多。  相似文献   

4.
汛期(4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金华地区降水量最为集中时期,据1970年至1989年20年资料统计,其暴雨日占全年暴雨日65%以上,而梅雨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暴雨日更为集中,约占汛期的83%,且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区域性暴雨常常导致洪涝成灾,影响甚为严重。本文时这20年间出现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产生本区梅雨暴雨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3年宁夏25个常规观测站资料和2007~2013年220个区域自动站暴雨观测资料,对宁夏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宁夏暴雨呈"南多北少"的整体分布特征,暴雨易发区为中卫市以南和贺兰山东麓。近53 a来,宁夏暴雨有3个集中期,尤其是21世纪后暴雨剧增,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和银川平原暴雨频数增加明显。宁夏暴雨存在明显的月、日变化特征,暴雨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到9月上旬,短时暴雨主要集中在午后到夜间(即下午16时至次日02时),这一特征与气温(热量)及对流发展的日变化比较一致。宁夏暴雨发生频数存在明显的准16 a、20 a年代际、2~3 a年际变化特征和准10 d的低频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48a山西暴雨日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山西省68个气象台站近48 a(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以及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暴雨发生次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省暴雨发生次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暴雨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南的晋东南一带;在季节分布上,暴雨主要出现在汛期(5-9月),特别是主汛期(7-8月)是全省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在旬季分布上,暴雨次数从5月中旬开始缓慢增加,7月上旬则急剧增加,7月下旬达到峰值。近48 a来全省暴雨日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尤其是7月份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上世纪70年代末暴雨发生次数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折,全省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有所减少,特别是在晋东南南部一带和吕梁山北部地区减幅最大。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每年的6月上旬是全国高考的时段,而各地中考的时间则更晚一些(一般多在6月中下旬)。其实,高考时间由以前的7月上旬改为现在的6月上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7月份气候炎热,而6月天气相对比较凉爽,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发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后汛期雷雨大风的有关统计。 我们对南宁市1971—1987年所发生的32次雷雨大风,分析其出现的时间和影响系统 从表1来看,7月份出现天数最多,平均每年有1天,而一天中又以下午出现的机率为最大(达84%),上午则没有出现过。  相似文献   

9.
1988年,湖北省气候异常.4~7月(含8月上旬),从北部地区开始发生的干旱.由北至南遍及了全省大部分地区.10~12月又发生了少见的冬旱.本文根据水稻生长的需水量和有关的灌溉试验,结合降水等水文气象资料,时1988年和历史上的早年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并进行干旱程度的划分和排序.  相似文献   

10.
华中五省(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位于东亚季风区,干湿、冷暖的季节变化显著,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半年,特别是5—8月.每年入春后,随着冬季风的衰退夏季风的增强,多雨区开始出现在南岭附近,5—6月间一般在华南至江南之间摆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北移至长江流域并徘徊在江淮域一带,即所谓梅雨期.7月中旬再继续北移,7—8月我国北方进入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万州1996—2007年气象资料及同期水稻稻瘟病病虫害资料,运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水稻稻瘟病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对稻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上旬≥0.1mm的降雨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35.0℃的天数及7月中、下旬阴雨寡照天气与万州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另外分析发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除气象因子这个主要原因外,还与水稻品种抗性、病源基数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台州地区各站历年梅雨期降水(5月—7月上旬总雨量)平均在450毫米左右,约占年雨量的1/3—1/4,但各年梅雨量多少不均,多时可达795毫米(1954年),带来洪涝。少时只有195毫米(1979年),产生干旱。为报准梅雨雨量趋势,我们普查了中央气象台每月发布的西北太平洋水域37个网格点的海温与本区梅雨总量的相关发现:历年1月10—13点序的海温,3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和2008夏季奥运会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王迎春  葛国庆  陶祖钰 《气象》2003,29(9):23-27
利用1951~2000年北京6、7、8月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温度资料,统计分析了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逐月、旬、候的分布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北京夏季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发生概率分别为1/10和1/20,是一个适宜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份,逐候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在6月第6候和7月第5候。闷热天气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逐候分布也呈双峰型,分别在7月第6候和8月第2候。6月份高温天气较多,但闷热天气很少。8月份高温日数非常稀少,但闷热天气日数还有一定数量。每年至少出现一次持续2天的高温天气,另外还非常有可能出现一次持续3天或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0.84次/年)以及一次2天及2天以上的持续闷热天气(0.88次/年)。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的平均持续日数均约为3天。8月中、下旬,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出现的概率都非常小,是最适宜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一、伏旱概况从1989年7-8月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可知,陕西省三个不同气候区的降水各有特点。陕北均为负距平,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两成以上。降水特少的有:黄陵7月偏少近8成,府谷8月偏少近9成。关中7月大部分为负距平,总的趋势是东部比西部偏少更多;8月份大部分地方为正距平,只有渭北部分地区为负距平或接近零距平。而陕南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均为正距平或接近零距平。从1989年7-8月日平均降水量时间演变图(略),可知盛夏期间,7月下旬-8月上旬降水很少,发生了明显的伏旱。二、500hpa月平均环流特征 7月500hpa环流概括地为绕极型的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旬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60~200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5×10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平均雨季起讫时段,并用SVD方法分析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多雨期在5~9月,但雨季起讫时间的分布较为复杂,7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代表主要降水区的雨季。西北地区雨季降水除与同期500hPa环流有关外,还与前期3~5月、12~2月的500 hPa环流有关,但不同时期的影响关键区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依安县近56 a雷暴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依安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近56 a(1958-2013年)雷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分析了雷暴年日数、月平均日数、日变化特征、初终日。结果表明:依安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3.5 d,年雷暴日数最多37 d(1962年),最少9 d(1976年),近56 a雷暴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雷暴主要集中出现在5-9月,雷暴开始于4月上旬结束于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次年3月未出现过雷暴。雷暴日数自5月逐渐增多,7月达到顶峰,9月逐渐减少。一日中,午后至傍晚雷暴出现次数明显增多,15-16时为一天中雷暴发生频率最高时次。初雷日最早出现4月7日(1985年),终雷日最晚出现在10月15日(1994年)。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沈阳市防雷检测中心2013年7月开展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提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在评估工作中需要对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进行计算,获取准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测量出该区域的土壤电阻率。然而东北地区一年土壤表层的温度范围为-40-50℃。每年的4月上旬至11月上旬土壤电阻率的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极端天气事件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5年沈阳7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最高气温、降水量、风和天气现象等观测资料,分别以旬为单位统计了高温、暴雨、大风、大雾和雷暴等对体育竞赛影响较大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分布特点,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沈阳分赛场的足球小组赛提供气候背景服务信息。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9月上旬,沈阳易出现高温、暴雨、大风和雷暴等不利天气,对举办足球比赛等赛事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相对而言,8月中旬至9月上旬期间,这些不利天气发生的概率较小,对举办足球比赛等赛事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1—2017年浙江丽水各县(市、区)枇杷开花、幼果期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根据枇杷冻害等级划分指标,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分析低温冻害的变化趋势和突变转折。结果表明: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每年发生低温冻害日数分别为5.3 d和7.7 d;开花期12月下旬发生冻害日数最多,幼果期1月上旬发生冻害日数最多,且都以轻度冻害为主。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日数由东南向东北递增,青田县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最低(冻害日数分别为每年0.6 d和2.7 d),缙云县发生的几率最高(冻害日数每年分别为8.5 d和13.6 d)。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的长期变化趋势表现为显著减少,且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即丽水枇杷开花、幼果期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减小。枇杷开花、幼果期低温冻害减少发生突变点分别在1989年和1986年前后,且在21世纪初减少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在2006年雨季(7~8月)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干旱,导致了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和农业灾害.尤其是在常年降水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没有出现一场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该文通过对500 hPa环流场、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等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山西2006年雨季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冷空气的活动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配合不到位、ENSO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