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附近区域GPS台站记录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震区以及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地震前后GPS站点速度场以及震后形变场。震前速度场显示,喜马拉雅构造带整体呈现出约16 mm/a的压缩特征。同时,震前喜马拉雅构造带根据形变特征可分为东、中、西3段,其地震发生在中段,主要以北向挤压为主,而东西两段分别具有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的特征。震后GPS站点形变场显示,此次地震对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最大震后位移达20 mm左右。震后速度场显示,本次地震对尼泊尔地区以及中国藏南地区的构造形变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年推挤速度减小,藏南地区的南北向运动速率减小,而东西向速度有增大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对藏南地区的走滑断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全国各省市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建设了国家地名信息库,并科学有序地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当前,北京市正处于成果转化利用尾声,开展了年度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文章基于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项目,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研究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基本原则,总结地名信息数据更新方法,形成北京市地名更新标准目录,探索了北京市地名信息数据采集更新机制,为北京市地名管理以及国家地名信息库更新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天堂西藏     
美丽富饶的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90%为藏族,其余有汉及门巴、珞巴、蒙古等民族。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化生产程度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矢量基础地理框架数据成果,提出了一种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获取方法。首先结合矢量基础地理框架数据的数据分布特点,制定了合理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自动提取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提取的数据集存在重复地名、同一地名的地理实体数据存储分散或被动分割等问题,通过设计有效的地名匹配策略,对同一地名进行去除重复处理,在此基础上将对应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进行归并处理;最后,结合实体数据的组织特点,建立了适合于点、线、面、多点、多线、多面、几何集合等不同类型的地名地理实体数据重组方法,实现对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空间重组。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获取地名地理实体数据,满足地名工程建设需求;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数据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数据成果,避免了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重复建设。该方法的提出为地名相关工程建设中地名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开展海底地名标准化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以其全球视野开展海底地名工作,在国际上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通过在美国地名委员会内设立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对海底地名的命名原则、通名选用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不断完善纪念性命名管理制度等,美国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地名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体系。这些对我国的海洋管理和地名标准化工作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名词典查询是地名校正、地名匹配等地名服务应用的重要基础,但是地名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词典查询性能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大规模数据环境中传统词典查询方法准确率不高且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字符特征的中文地名词典查询方法(CGQM)。首先,查询具有相同字符特征的地名形成候选地名集合,同时构建单字索引提升查询效率;其次,依据字符数量特征比较查询地名与候选地名的差异,进一步过滤候选地名集合;最后,基于字符位置特征优化查询结果排序策略,使得结果排序更为合理。实验以全国地名词典为例,构建5组测试集进行CGQM方法与Lucene检索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GQM方法对于增强地名词典查询功能、提升查询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名:地图空间认知的“定位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地图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地图要素不可比拟的直观性和概括性,是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定位方式。本文以用户的地图空间认知顺序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地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地名特性、地名定义、地名要素以及地名注记符号在地图空间认知语义三角中的作用。其次,从地名注记的标注位置、颜色、字体与字号、方向及文字排列、文字间隔、整体布置六个方面论述了地名注记作为"定位符"的内在原因。最后,对遥感影像地图、航空像片、普通2维地图以及3维地图四种常用地图中的地名注记进行了分析。地名注记符号是地图空间认知中最直观,最有效的信息传输要素,在地图空间认知中发挥着重要的定位与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挂接的媒介与桥梁,是构成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详细对比分析了传统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与RTK+数码相机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方法的特点。利用RTK+数码相机,在诸城市进行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并基于ArcGIS开发一套连接测点和数码相片的"一键关联工具",实现数码相片的影像信息与RTK测点坐标信息关联,为地名地址数据属性编辑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大减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的工作量,有效提升了地名地址数据的质量,为智慧城市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更新提供稳定的数据供应,为其他的外业数据采集项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互联网中网页文本蕴含的丰富地理空间信息,抽取网页文本中蕴含的地名实体,提出了一种地名共现网络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网页中地名的频次信息,表达网页文本中地名的共现及联系传递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链接分析的网页文本核心地名的提取方法,通过PageRank算法计算每个地名在共现网络中的链接权重,对网页文本构建的共现地名网络进行核心地名的提取,从而在庞大的网络资源中发现具有显著的焦点特征或导航枢纽特征的重要地名。最后,采用人民日报与新浪新闻体育版2份语料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自然和文化的载体之一,包含着地理、生态、移民、宗教、历史等特征的信息.本文建立了海南地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分析海南各类地名的数量及自然地名和文化地名的空间特征;通过时空模式挖掘,分析族群迁移、黎族迁移、地名迁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统计和GIS分析方法(核密度分析和时空格局挖掘工具),研究海南地名的生态特征、文化特...  相似文献   

11.
�й���ͼ�ϵIJ��ϵ��������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ο?1935?桢1951???2009?桶??????????2005?桶?????????????????????淽????????й?????????????????????????????????±???????????9??????????36???????????????????????????????Ч????  相似文献   

12.
地理命名实体分类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来源,从自然语言中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完善的地理命名实体分类体系,有助于实现自然语言中地理空间信息的解析、存贮、组织、管理、分析及共享应用。现有的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体系、地名分类体系和组织机构分类体系,分别侧重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只能表达自然语言中的部分地理命名实体,没有考虑时空关联特性。本文在参照大量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大量自然语言文本的标注结果,以地理命名实体所指代的空间位置、地理特征和属性作为分类标准,采用主分表和复分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地理命名实体分类体系(简称"GNE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GNEC与GB/T18521-2001,GB/T13923-2006,CHG IS的地名分类体系、ADL的FTT词表之间的兼容性,并以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解析和地图服务为例,验证了GNEC的应用性能。多样性是自然语言中地理实体描述的重要特征,而分类体系主要实现地理命名实体的概念化操作。因此,在GNEC基础上构建本体,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面向汉语的自然语言路径描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语言路径描述是运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路径信息的。而可视化描述和自然语言描述相结合,可以使电子地图向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路径查询服务。目前,电子地图在移动设备和Internet日益普及,自然语言路径描述成为电子地图大众化和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路径描述中需要重点解决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描述问题。自然语言中空间关系描述的语言特征与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描述了针对汉语的路径描述词汇库的结构与内容,并根据汉语特点设计了路径描述的单元和复合句法模式,以解决词汇受限和句法模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道路名称、沿途标志性地物和方向判断等路径描述补充信息的获取方法,以增加路径描述的可理解性。并以南京市电子地图为例,开发了电子地图查询原型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地图上可视化显示最短路径的同时,自动生成该路径的自然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网络媒介以其虚拟、自由、平等和娱乐特性为置身于赛博空间"狂欢节广场"的网民提供了体验新的愉悦生活的条件。网民们利用匿名优势、以自娱性姿态挣脱了语言规范的羁绊,恣意表达个性。由此,赛博空间话语狂欢。网络语词的使用背离常规,发生变异,其特征有四:缩略语词的编码呈任意性、图符语词成为非语言交际的语符形式、谐音语词唯"读出"方能会意以及编码语词的所指与能指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从古至今地名命名的演变和命名原则、方法以及地名的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失散人员时空信息数量多、失散信息地点的收集和查询较复杂,现有的网络寻亲平台虽具有信息采集快,应用普及范围广的特点,但对于失散人员的信息管理较分散,缺乏结合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的分析。本文在失散人员属性信息查询的基础上,针对失散信息的不准确性和模糊性,对不同失踪年龄段人员进行记忆模糊度分析,并结合汉语言分区以及模糊时空范围设置阈值和权重,建立失散人员时空信息模糊匹配模型。该模型根据失散孩子姓名、性别、血型、出生时间、失踪时间、失踪地点、方言口音及失踪年龄段的模糊特征等影响因子,综合计算出失散人员之间的信息匹配指数;并利用时间地理学方法设计了模型的时空修正方法,对匹配结果的时空可达范围是否存在交集进行了检验。案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综合考虑已知的失散人员匹配指标项,可筛选出匹配程度较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Suffering from fragile environment, poor accessi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marginality, the interprovincial mountain geographical entities are difficult areas for the regional governance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mountain geographical names (IMGNs),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larify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IMGNs and offer alternativ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erprovincial mountain regions in China. The spatial visualizatio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MGNs were all implemented under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6869 IMG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base of “China’s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Geographical Names (2014–2018)”, including 4209 mountain geographical names, 1684 mountain peak geographical names and 976 the other mountain geographical names. Hunan Province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names while Shanghai had the smallest number of names.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variance of the mountain peak names and the mountain names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mountain geographical names, and the IMGNs showed a significant clustering phenomen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The relative elev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had an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MGNs. The largest number of the names occurred where the relative elevation was between 1000–2000 m and where the population was between 40–50 million. Density of unnamed interprovincial mountain geographical entities declined from west to east in China. The analysis of generic nam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MGNs implied that the naming of IMGNs is inconsistent.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IMGNs as management units, strengthen the naming of unnamed interprovincial mountain geographical entities, standardize the generic names of IMGNs and identify areas of povert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IMGNs.  相似文献   

18.
解析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信息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利用2类方法解析古诗词文本空间信息,即“基于古今地名关系的明确定位法”和“方位推测定位、近似替代定位、时空推测定位等近似地名定位方法”;设计了能表达古诗词作者、诗词文本、诗词地名和相关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库,以唐李白诗词为例,收集诗词967首,对其中563首的创作地、所描述的地名或景观进行了空间定位,初步建成了诗词地理数据库。在GIS中,对于李白诗词创作的地点、诗词中描述的地名及作者联想到的地名等位置信息进行地理制图,并归纳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能清晰展现李白的创作空间和诗词文本表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应用GIS技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分析是可行的,从地理空间视角研究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