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岩溶含水层降雨非线性入渗补给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由于发育有溶隙、漏斗以及落水洞等特殊的地质结构,使其具有特殊的降雨入渗方式--不同的雨量级有不同的有效降雨入渗补给.本文根据岩溶地区这一特性,提出降雨量系数的概念,来调节不同的雨量级所产生的不同的降雨入渗量.并将降雨量系数用于山西延河泉岩溶水系统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夷平面灰岩裸露的山体岩溶作用发育情况及表现形式,文章以云南香格里拉石卡山为例,结合高海拔宇宙射线选址,对此问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海拔4 000 m以上面积约2.4 km 2 高原面场地范围内,石炭系灰岩中发育了118个以上落水洞、陡崖可见6个近水平溶洞。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显示,岩溶以低电阻率为特点:地表落水洞在50~60 m深度上连成一体,100~180 m深度低阻区范围更大。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处于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区,上游(西部)灰岩和下游(东部)泥岩阻隔影响到水的径流路径和排泄形式,地表明显积水洼地12处,泉水点10个。地下水埋藏较浅,排泄快。这些岩溶发育特征为该场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丰城矿区位于萍乐凹陷带中段。深埋于下侏罗统和下三叠统以下的厚度250m的长兴灰岩,为一隐伏岩溶发育的承压含水层。矿区水文条件复杂,其特点是熔蚀现象明显,落水洞与坍陷、溶丘与溶斗、溶道与暗河、溶隙与溶洞发育,矿区有48.17%的钻孔能遇到溶洞。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以和什托洛盖煤田吉力湖西地下水亚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地下水亚系统的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流循环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水层特征主要包括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古近系碎屑岩类孔隙水;研究区补给来源主要为山区河道渗漏补给、暴雨洪流入渗补给和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排泄主要包括潜水蒸发和侧向径流两种方式。研究区潜水动态类型为蒸发型,年内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单谷型,水位变化幅度在0. 67 m左右。  相似文献   

5.
贵州境内岩溶发育强烈,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地表多漏斗,地下多溶洞伏流,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强烈,地下水补给极为丰富,水-岩反应速度快且充分.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由于特殊的岩溶作用过程和发育特征,出现一系列特殊岩溶环境问题.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发生沉降.而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与恢复将是一项复杂、困难、耗时且花费巨大的工程.因而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的运动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东升 《地下水》2011,33(2):23-24
贺大庄供水水源地主要抽取碳酸盐岩岩溶水,可溶岩层裸露--半裸露,含水岩组为上古生界老李山组(Pz21)大理岩,岩溶形态强烈发育,以溶隙、溶孔为主,局部密集成带,宽20~40 cm.岩溶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沿云阳--维摩寺断裂带由北西向南东运移,形成宽2.5~5.0 km,最大宽度7 km的强迳流带,是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7.
皖江地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本区内的可溶岩分布广泛,地层时代从寒武系-三叠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可溶岩地层以裸露型为主,覆盖型次之。野外调查所能见的岩溶个体形态点多,以溶沟、溶槽、石芽、岩溶洼地、落水洞、溶隙、溶孔为主。地下岩溶个体形态则以溶洞为主。从水平岩溶发育和垂向岩溶发育两方面出发,分析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9,(4):642-647
曾家山地处地下水补给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岩溶发育程度分区模糊综合评判法发现,地下水富水性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原因在地层岩性差异、构造部位和地表水文网差异的影响。川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最广,以溶洞暗河强烈发育的岩溶溶隙溶洞水为主。通过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和降雨入渗法计算,工作地区地表水资源量26767.0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8627.97万m~3/a,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水质较好,水资源利用前景良好,可采取修筑地表、地下联合水库,拦蓄地表水明流、扩泉储水、凿井开采地下水的方式综合利用地表、地下水。  相似文献   

9.
曾家山地处地下水补给区,水资源短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岩溶发育程度分区模糊综合评判法发现,地下水富水性差异大、垂直分带明显。原因在地层岩性差异、构造部位和地表水文网差异的影响。川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最广,以溶洞暗河强烈发育的岩溶溶隙溶洞水为主。通过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和降雨入渗法计算,工作地区地表水资源量26767.0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8627.97万m~3/a,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水质较好,水资源利用前景良好,可采取修筑地表、地下联合水库,拦蓄地表水明流、扩泉储水、凿井开采地下水的方式综合利用地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堆场特别是岩溶区堆场渗漏对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大。根据现场连通试验、物探及钻探揭示资料分析,研究区主要有三种渗漏类型:裂隙型(双眼井泉)、裂隙-管道型(发财洞岩溶管道)和管道型(鸭草坝岩溶管道水系统)。天然不防渗条件下,库水通过地表落水洞、溶缝和溶隙等入渗地下水,产生岩溶渗漏。入渗补给独田地区的S1号泉、杨花冲地区的S23号泉、下摆郎地区的S13、S14号泉。其它泉水受隔水层的阻隔及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所限,没有受到污染。独田堆场运行后堆场存在渗漏情况,但是,防渗系统运行后渗漏的污染情况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华北平原降水入渗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水循环主要以垂直方向上的入渗、蒸发和蒸腾的方式存在,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示踪剂"揭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选择华北平原中、东部地下水浅埋区的衡水和沧州为典型实验点,研究不同降水特征、土壤质地和植被条件下入渗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非均质条件下(沧州),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伴随着蒸发、植被蒸腾作用以及与土壤前期水分的强烈混合作用,活塞流入渗的同时土壤100 cm深度可能还存在大孔隙优先流;土壤均质条件下(衡水),降水向下均匀入渗,入渗速度较快,土壤水运动以新水基本代替老水的活塞流为主要形式,并经过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马坑矿区积累的水位、水温资料,结合前期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查明了矿区岩溶水在疏干条件下的补给的变化特征。矿区岩溶含水层以石炭系船山组至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为主,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采石场开采灰岩造成的溶洞出露地表、采空塌陷裂隙、第四系扰动及沟谷堵塞等使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增大;断层破碎带使分布于灰岩含水层上部的二叠系文笔山组泥质砂岩地层具有了良好的含水性及导水性,致使其上部加福组砂岩裂隙水通过小娘坑断层及F3断层等破碎带补给岩溶水;溪马河河水沿河床与F1断层交汇段渗漏补给岩溶水;深部花岗岩低温热水也沿F1及F10断层破碎带进入矿坑。   相似文献   

13.
岩溶水系统降水入渗的随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焦作岩溶水补给区为例,将降水有效入渗作为降水量等随机变量的函数。通过多年的统计分析,求出补给山区降水有效入渗、超渗溢洪等降水阈值的上下限及不同雨强的滞后参数,建立起一个能反映上述特征的随机数学模型。大大深化了对不同雨强状态下不同补给区补给方式的认识,也为北方岩溶水系统资源评价提供预测边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琳  祝念 《地下水》2012,(3):40-42
贵州地处西南岩溶石山中心,碳酸盐岩广布,岩溶天窗、竖井、落水洞等岩溶个体形态发育,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巴铃富水区资源量评价开发利用分析为例,以大井法等方法计算其可开采资源量,用降水入渗补给法验证其补给量的保证程度,并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在水质与水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实施钻探开发,以便为同类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岩溶水的合理利用,根据物探及水源井资料,对蜀山背斜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蜀山背斜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及埋藏条件等因素的控制,可溶成份含量高的地层、构造发育强烈的地段及碳酸盐岩埋藏浅的地区岩溶发育程度相对较高,相反,岩溶发育程度较低;岩溶水主要接受上覆孔隙水的垂向越流补给,其次为裸露区大气降水入渗,主要排泄途径为人工开采及侧向排泄;岩溶水水位总体上随气候与气象呈周期性变化,基本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岩溶水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Ca·Mg型,水质在枯水期与丰水期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树芳 《水文》2014,34(6):1-8
岩溶含水系统中赋存着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而大气降水是浅部可供开采的岩溶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受岩溶含水系统各向异性、不均一性和直接观测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确定岩溶含水系统的汇水范围是降水入渗补给计算的首要问题,示踪法与经验公式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两种方法。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水文过程线法分析法、氧同位素法、氯质量平衡法、基于GIS的多变量综合分析法和模型法。本文对目前岩溶含水系统降水入渗补给计算方法的关键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同时指出大气降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时空特征以及水-岩反应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岩溶含水系统降水补给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对隧道两侧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地质环境背景,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不同地层岩性的含水性和富水性,评价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赋存特征,预测隧道开挖时可能发生涌突水的位置。采用狭长水平廊道法、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比拟法和大气降水入渗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算,为隧道施工开挖预防涌突水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区白垩系含水层补给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金廷  王文科  马雄德  乔冈  何渊 《地下水》2005,27(6):457-459
白垩系砂岩是部尔多斯高原的主要含水介质,对区内工农业、居民用水具有的重要的作用.大气降水面状入渗补给是白垩系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占区内补给量的78.5%.鄂尔多斯沙漠高原区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白垩系砂岩的因素有降雨特征、地形地貌和白垩系砂岩上覆岩性.研究表明,区内不同区域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特征不同,主要表现为:1、在区内南部大气降水间接补给砂岩,北部直接补给砂岩2、区内分水岭控制区内整体地下水循环;波状高原上具有梁地-过渡带-洼地分布的地貌特征控制着小区域地下水循环.认识大气降水对白垩系砂岩补给的这些规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证当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白垩系砂岩的补给来源还有凝结水、地表水(河流、湖淖)、人工回灌等,补给量不大.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水源地是个典型的北方埋藏型岩溶水水源地。峄城盆地出露的岩溶地貌有干谷、溶洞、岩溶准平原、溶蚀裂隙、溶沟、溶槽、溶痕等,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溶蚀裂隙和溶孔,岩溶的发育具有层控性、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等特点和规律。该盆地岩溶水系统的含水介质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以溶隙、溶孔为主加少量小型溶洞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互相连通的地下水空隙网络系统,为地下水的运移、储存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岩溶水流在此空隙网络系统内具有渗流性质,流态以层流为主,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单斜扇形水动力网,并具有统一的水化学场,该盆地分间接补给、直接补给、汇集排泄和汇集四人输导功能区。并在汇集区形成了具有供水意义的大型岩溶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20.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河北省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安徽省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实验站地中渗透仪实测的降水入渗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岩性、不同年降水量在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对降水入渗补给的最佳地下水埋深和大埋深稳定点存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