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1993年水产品进口数量为592568t,扣除饲料用之鱼粉484867t,进口量为107701t,仅占同年渔业总生产量1423971t的7.6%,进口价值为157.4×109元,扣除鱼粉675.8×108元后,进口价值为898.2×108元,仅占渔业总价值931.8×109元的9.6%。同年台湾地区水产品出口数量为382272t,占总生产量的26.8%,出口值为355.8×109元,占生产总值的38,2%。农委会渔业处指出,基本上台湾渔业生产主要除供应台湾消费外,并以外销为主的渔业地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我国水产品生产现状198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仅为5.458×06t,出口量为1.05×105t。近10年来,水产品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237×107t,1991年达到1.354×107t,1993年已高达1.826×107t。计划到200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2.85×107t。但与之相比,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则发展缓慢。1993年,经加工的水产品约5.6×106t,仅占水产品总量的30%。如果除掉水产冷冻品,实际用于加工制品仅占总产量的11~16%,约1.5×…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相似文献   

5.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国粮食组织统计,全世界水产养殖业自1975年起以每年平均增长7%,每10a翻番的速度增长,到1988年已达14Tt,总价值约为225×10[8]美元。由于世界三大鱼类──北大西洋鲱鱼、秘鲁■和南大西洋沙脑鱼产量的同时下降,使得近几年捕捞渔业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后来由于渔业资源的全部或部分恢复,渔业产量开始以每年2.5个百分点的速度缓慢增长。1988年全世界渔业产量为98.0Tt,其中捕捞产量为84.0Tt,其余的14.0Tt为养殖产量。据1970年前后作的几项预测估算1988年渔业产量应为1…  相似文献   

7.
我国黄、东海鳀鱼资源十分丰富,据中挪联合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结果,其资源蕴藏量为280×10~4t,年可捕量为500000 以上,是一种大有开发前途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但是我国至今尚未对这一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80年代中期以前,年产量仅30000t,近几年70000~80000t。 目前,黄、东海大型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行之有效的鳀鱼捕捞方法,组织开发利用鳀鱼资源,对发展我国的海洋渔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52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了该海域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生产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如下鱼类资源生产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 48.35×104t.1997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为48.64×104t -53.83×104t,超过了鱼类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还讨论了加强该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7项重要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东海的虾类,刘瑞玉(1959,1963,1964)、董聿茂(1959,1980,1986)等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近10多年来,由于东海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食虾类的鱼类减少,因此,使虾类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虾类资源的繁衍生长,使虾类资源发生量增多,数量增长较快。东海区三省一市近几年虾类产量达到80×104~90×104t,其中浙江省为60×104~70×104t,拖虾作业已成为东海区一大作业方式,对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开展了东海虾类资源开发调查,尔后又继续与拖虾生产船相结合进行监测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本文就东海虾类生态群落结构与区系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台湾省渔业局补助1千万余元建造人工鱼礁“为确保台湾省东部渔资源不虞匮乏,花莲县政府渔业课于1995年8月上旬投放了由省渔业局1995年度拨款制造的双层人工鱼礁1200座、耗资15×106元。投放位置为23°40'N,121°33'E,水深301。省政府每年均会制造大量人工鱼礁投放于渔资源保育海域,人工鱼礁除可供底栖及珊瑚礁鱼类栖息并繁殖渔群外,并可避免渔网“竭鱼而肥”的滥捕情形。台湾主要鱼贝类生产中鱿鱼产量居首位台湾省1993年头足类产量较70年代增加约10倍.达226.374t,占全省渔业总产…  相似文献   

11.
陈崇光 《海洋科学》1990,14(6):51-52
当前,世界主要沿海渔业国家为适应资源变化的形势,十分重视新渔场和新捕捞对象的开发利用,并从底层鱼类资源的利用逐步转向对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80年代以来,世界中上层鱼类的年产量达到27×10~(6t),占世界海洋鱼类年总产量的36%左右。日本海洋鱼类的年产量为11×10~(6t),中上层鱼类的年产量约占49%。而我国近年来的海洋捕捞年产量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1992~1993年南极长城湾及其邻近水域夏季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同化系数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水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海区的光量子产值和光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城湾夏季光量子产值的变化范围为1.479×10-2~9.028×10-2mol碳/mol光量子,平均值为4.558×10-2mol碳/mol光量子;浮游植物对光的利用效率为0.796×10-2~1.824×10-2。该海区夏季的光量子产值和光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海区。  相似文献   

13.
首次研究了大亚湾大气降尘及其降尘中8种污染物质的入海量。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大气降尘入海量为4464t·a-1,降尘中污染物质入海量为84.56t·a-1。降尘量的大小与陆域距离远近有关,并具有季节性变化。大气降尘中污染物质含量的多寡与陆地周围工矿企业污染源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大亚湾海区降尘量较少,大气中污染物质含量低,大气污染物的降落对该海区水体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陆架水域是海洋中最富饶的部分,拥有90%以上的水产生物类群。东海的陆架不仅面积为全国最大,有57.3万km~2,占全国陆架的38.8%,而且包含着无论是初级生产力还是渔业生产力,在全国都是最高的,浙江海域,堪称陆架中之精华。浙江也因之成为历来向全国提供  相似文献   

15.
浙江近海大黄鱼的季节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66,8(2):121-139
在自然环境的季节循环中,鱼类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阐明鱼类生物学特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Rich.)是我国沿岸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捕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进行大黄鱼季节生长的研究,不仅可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种群生产力等问题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而且对进一步探讨生长过程的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浙江近海大黄鱼(春季生殖鱼群)的季节生长作一比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季节生长的特点及其与耳石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其次,对调整大黄鱼捕捞时期问题也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势在必行浙江是全国主要海洋捕捞产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针对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渔获量下降等情况,采取了调整近海捕捞结构,保护带鱼资源和进一步利用鲳鱼、鲐鲹鱼、虾、蟹资源等对策,使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在70万吨水平,效果比较明显。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防御”对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一系列生物及其他因素,世界渔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秘鲁鳀鱼的大量捕捞(1200多万吨),全世界海产品的捕捞量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持续地增长。但七十年代后半期,由于秘鲁鳀鱼捕捞量减少,大西洋一斯堪的纳维亚鲱鱼资源储量下降,200海里经济区的设立,也使得鱼类及其他水产品捕捞总量急剧下降。然而,新渔区的发现及传统捕捞区域中鱼类资源的恢复,使七十年代的世界渔获量  相似文献   

19.
三门湾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7年9月浙江三门湾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分布特征。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位于三门湾顶部和健跳港口,从湾顶部往湾口海区方向,叶绿素a浓度逐渐下降。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与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趋势一致。表层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36±1.39)×103个/dm3,表、底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1.47±0.42)μg/dm3和(1.12±0.19)μg/dm3,平均初级生产力为(36.0±29.5)mg/(m2·d)。  相似文献   

20.
厦门同安湾浮游植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庆红 《海洋通报》1996,15(6):20-26
厦门同安湾1987-1991年浮游数量年平均为3.91×10^7-2.14×10^8个/m^3,数量大,每年有2-3个数量高峰,5年中数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浮游植物较多,但出现种类数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