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黄、东海鳀鱼资源十分丰富,据中挪联合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结果,其资源蕴藏量为280×10~4t,年可捕量为500000 以上,是一种大有开发前途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但是我国至今尚未对这一资源很好地开发利用,80年代中期以前,年产量仅30000t,近几年70000~80000t。 目前,黄、东海大型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行之有效的鳀鱼捕捞方法,组织开发利用鳀鱼资源,对发展我国的海洋渔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君 《海洋信息》1996,(8):10-11,7
1 世界海水资源及开发概况 世界海洋中海水的总量尽管各说不一,但大致相同,综合分析各种资料,基本上可认为是13.7亿立方公里。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除淡水占96.5%,总重量达1.362×10~(10)亿吨外,溶存的各种盐类占3.5%,其总重量约5×10~8亿吨,其中食盐约4×10~8亿吨。  相似文献   

3.
1.海洋生物资源量估计海洋是生物资源宝库。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其中已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和其他资源。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其中鱼类资源的数量,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物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有些专家用全球海洋净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年产量)和以估算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数量基础,其结果为:世界海洋浮游植物产量5000亿t。折合成鱼类年生产量约6亿t。假如以50%的资源量为可捕量,则世界海洋中鱼类可捕量约3亿t。2.…  相似文献   

4.
远东拟沙丁鱼(以下简称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周围海域,历史上是日本渔民传统的捕捞对象。其资源量波动幅度很大,近几年正处在“丰渔期”,日本连续年产量约为400×lO~4t。在我国,拟沙丁鱼只是从1976年起才大量出现在黄海海域,被围网、流网兼捕到,有关的科研、院校等单位对其作了不少研  相似文献   

5.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方森 《台湾海峡》2003,22(4):449-456
以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和结构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等主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容纳量为125.2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61.92×10~4t.1996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在62.05×10~4~67.29×10~4t,平均64.74×10~4t,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剩余产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  相似文献   

6.
徐学良 《海洋科学》1991,15(1):64-64
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1945年全世界海洋头足类动物的总捕获量为500000t左右;捕捞头足类动物的国家为30个;到了1980年世界海洋头足类总产量约达153×10~4t,有75个国家参与了头足类的捕捞生产。 由于对头足类的过度捕捞,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头足类动物,如柔鱼、墨鱼以及章鱼的产量在过去20  相似文献   

7.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资源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1—1987年的蓝圆鲹叉长组成资料,应用体长股分析法评估了闽南-台湾浅滩渔场蓝圆鲹的资源。结果表明,1971—1980年的现存资源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45292×10~5尾和9.49×10~4t,1981—1987年分别为63908×10~5尾和13.51×10~4t;1971—1980年和1981—1987年的瞬时捕捞死亡率分别为0.6347和0.4859。通过Beverton-Holt模式估算出蓝圆鲹目前的持续产量为9.58×10~4t,最佳最小捕捞叉长为135mm。  相似文献   

8.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52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了该海域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生产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如下鱼类资源生产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 48.35×104t.1997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为48.64×104t -53.83×104t,超过了鱼类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还讨论了加强该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7项重要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严建培 《海洋科学》1994,18(2):70-71
东海陆架不仅面积为全国最大,有573000km2,占全国的38.8%,而且包含着初级生产力以及渔业生产力均为全国最高的浙江海域①,浙江成为历来向全国提供商品鱼的首位大省。据浙江省水产局估计,该海区渔业资源蕴藏量达60×105t以上②。前些年虽因过度捕捞,传统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但整个水体生产力并未衰退。甲壳类、头足类与中上层鱼类等资源随即邓以增补,海区渔获量每年仍约有30×105t③,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浙江省的海洋捕捞量,自1984年以来每年仍以平均8.4%的速率递增,步入“黄金时期”④。这说…  相似文献   

10.
海洋鱼类资源及其科学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是人类直接食用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海洋鱼类,自古以来,就是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占世界总渔获量的75—80%),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的日益增长,扩大利用海洋鱼类资源,已在国际上引起普遍的重  相似文献   

11.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12.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2 5 0 .5 7kt和 2 5 9.78kt。Schae 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 2 36 .0kt和2 34.1k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 1 1 40 4.1和 1 2 6 6 6 .6MW·d ,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 42 4和 471组 ,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东海的虾类,刘瑞玉(1959,1963,1964)、董聿茂(1959,1980,1986)等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近10多年来,由于东海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食虾类的鱼类减少,因此,使虾类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虾类资源的繁衍生长,使虾类资源发生量增多,数量增长较快。东海区三省一市近几年虾类产量达到80×104~90×104t,其中浙江省为60×104~70×104t,拖虾作业已成为东海区一大作业方式,对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开展了东海虾类资源开发调查,尔后又继续与拖虾生产船相结合进行监测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本文就东海虾类生态群落结构与区系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我国四种主要海产经济鱼类生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条件及海洋环境的优越,我国近海海洋鱼类的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海产鱼类约50种,其中年产量超过十万吨的有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大黄鱼(P.crocea),超过一万吨的有鳓鱼(Ilisha elongata)、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及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等,其它则一般为数千吨。上述重要经济鱼类均系中下层或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海洋与气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讨论了由于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和海洋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_2浓度已由290ppmv增至340ppmv左右,并且目前人类每年大约向大气输送180×10~8t的CO_2,大气的平均温度以0.1—0.5℃/10α的速度增加。据估计,截止本世纪末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3±1.5℃。这种现象对地球的环境生态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海洋是碳的巨大贮存所(约390×10~11t溶解碳),海洋能够吸收和释放CO_2;CO_2在海洋的穿透深度为700m。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O_2在海洋和大气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研究CO_2在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CO_2的能力来了解碳在海洋中的转移通道和大气中CO_2浓度的变化倾向,从而预测世界范围内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初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来,1986年中上层渔获量达7.4333万t,1987年史创历史记录高达12.07万t,并且1983年(厄年)金色小沙丁鱼产量也达到1.9587万t,仅次于历史最高水平的1971年的产量,但到1988半的产量仅为2778t,占中上层渔获量3.21%,从而从历史上第一位下降到第4位[1],如此渔获量变动,其原因何在呢?笔者试就从海洋环境变异,捕捞力度等诸因素合理解释中上层渔获量变功,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重复循环生物检测法,比较氯苯对氯硝基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毒性效应。获得毒物的剂量——反应率回归方程。氯苯96h—LC_(50)为1.72×10~(-6),对氯硝基苯为2.14×10~(-6)根据最小致死剂量、应用系数,建设养殖用水标准分别为氯苯0.01×10~(-6),对氯硝基苯0.004×10~(-6)。  相似文献   

18.
1 海洋产业基本态势 1990年青岛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为:海洋渔业1.93×10~8元,港口2.05×10~8元,海洋运输6.47×10~8元,盐及盐化工0.75×10~8元,船舶修造1.28×10~8元,海洋旅游4.77×10~8元,总计17.25×10~8元。  相似文献   

19.
增养殖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可玲 《海洋科学》1998,22(4):30-34
20世纪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 ,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导致全球性的资源衰竭和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世界每天灭绝的动植物种数高达 160种 !这一趋势如果得不到控制 ,今后 2 5a将有 15× 10 5种生物告别人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1年世界环境报告”中预测 1990~ 2 0 0 0年间 ,世界生物种类的 5%~ 15%将消灭 ,每年可能失去 150 0 0~ 50 0 0 0个物种。据最近报道 ,世界物种估计有 1× 10 7~ 8× 10 7种 (以前估计为 50× 10 5~ 30× 10 6种 ) ,已经定名的仅 14× 10 5…  相似文献   

20.
银鱼属小型的中上层鱼类,是沿岸海域、河口和湖泊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苏联的亚洲沿岸、中国和越南。据报道,仅有1科8属17种。以我国产量最高,种类最多,达7属16种。九龙江口有尖头银鱼(Salanx acuticeps)、白肌银鱼(Leucasoma chinensis)和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其中以尖头银鱼数量较大,占银鱼年产量的85%。有关尖头银鱼的食性研究,国内外未见专门报道。本文主要研究尖头银鱼的食料和食性,以便为九龙江口生态系统特别是食物网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河口的银鱼渔业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