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展,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即质变为城市地质灾害。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的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方法,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00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为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远景规划和奋斗目标提供基本思路。这对深化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认识,推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及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5,24(7):597-602
地质灾害具备自然、社会和资源三重基本属性。地质灾害起源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环境变化的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地球内动力、地球表层外动力和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4种地质作用。在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程度加重导致地质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绝对量是持续上升的。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可以实现因灾伤亡人数持续减少,灾害损失相对社会财富增长的比例持续降低,从而实现控制地质灾害增长的趋势。提出了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目标、战略对策和减灾行动,强调建立政府、科学技术界、工程企业界与公众社会“四位一体”的减灾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减灾理念从被动防治向科学开发地质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根 《地质论评》1998,44(3):281-288
本文就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工程的基本涵义,环境地质工程的特性、内容及分类等进行了探讨。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规范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包括区划与管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其中监测和监理贯穿于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文中还提  相似文献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6):F0003-F0003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性期刊。该刊199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播地质灾害与防治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以推动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方向.是我国从事地质灾害研究,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地质环境方面的权威性刊物,深受国内外同类专业人士的赞赏和喜爱。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分析川藏公路的自然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川藏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或发育的规律。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在公路基本建设各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在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下切强烈,地震活动强度及频度很高的地质背景下,川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川藏公路统一的多功能信息处理与传递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趋势.只有达到信息快速传递,应急方案迅速启动,才能将地质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又到一年春汛将至之时,在地质灾害频发的湖南,关于地灾防治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课题再一次被摆在了眼前。3月24日,在邵阳召开的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召开,会议就当前湖南地质环境工作的形势进行剖析,并未来的地质环境工作进行了布署。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境地质研究主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双  孙璐  殷秀兰  孟晖 《中国地质》2017,44(5):901-912
环境地质研究是以人-地相互关系为核心、促进人类与地质环境协调共处的重大课题,受到国内外地质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简要回顾环境地质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环境地质研究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使命,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应涵盖城市地质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地质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治、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地球关键带相关问题研究等,强调学科交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戴长寿 《江苏地质》2001,25(3):146-149
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江苏的环境地质工作经历了寻找地下水资源及区域性基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城市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全省市、县地下水资源评价,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走向市场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发展阶段.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环境地质学的历史渊源、涵义、研究内容、所属门类、学科地位等,广泛借鉴前人资料,总结了当今世界环境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研究趋向: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地球环境演化;环境变化的时间效应成为环境地质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环境地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问题;正在深入探索环境地质学的科学基础:水-岩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新技术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发展速度很快。归纳了现在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地学问题: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地球化学循环变化;频繁的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指出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紧密结合国家目标和经济发展紧迫需要,进行前沿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国内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同题之一。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比较快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本文对二十年国内外滑坡研究的现状及动态做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1.
陈汉永 《地质学刊》2007,31(1):77-80
1 依靠科技创新,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江苏省地质工作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并积极拓展城市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在全省城乡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地下空间利用、现代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开展了南京、常州、南通、徐州、淮安、盐城等地的区域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完成了全省地下水污染调查、苏锡常地面沉降监测、海岸带地球化学调查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开发矿产资源、推进城乡建设、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水平,是完善我省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各级政府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决策水平和效率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地质主要任务更是要强调环境问题,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本文从城市化、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视角出发,认为当前城市地质主要方向和思路是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着重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问题.目标是解决城市安全特别是城市环境土工安全问题,为城市防灾减灾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在一些标志性工程建设、新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严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威胁。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按调查监测内容不同在全国部署了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6个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各工程在解决基础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淮河干流航道(安徽段)整治工程建设用地及周边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背景条件的分析,对建设用地进行现状、预测、综合分区评估,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工程本身遭受的地质灾害给建设工程造成的损失,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I0003-I0003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于1980年成立,先后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合并重组,是省内唯一的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等专业领域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于一体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公益性和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隶属于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管理。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本人曾访台湾.通过对台湾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岩土工程顾问公司的初步了解,本文特对台湾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问题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陈静 《贵州地质》2012,29(2):78
2012年4月12-13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办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报告会》在贵阳举行。会议由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省地质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杨胜元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了贵州省地矿局工砚耕研究员.中科院贵阳地化所肖唐付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许强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