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任何一门科学范围内研究的成就,都决定於作为研究基础的方法论。气象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方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气象学日益发展,在研究上就出现了方法的差异。最近几十年内,不论在观测材料的累积上及在一些发现上,还没有在整个系统内克服形而上学。这种状况在短期天气预报方面最为显著。 如所周知,在编制天气预报以前,要进行大气过程的分析,在其中加以归结而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高空探空资料和NCEP/NCAR、ERA以及MERRA三种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再分析资料风速场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的年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我国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均存在长期减弱的趋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对流层低层也存在减弱趋势,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适用性相对较好。再分析资料风速在多年年平均场上普遍小于探空风速。在对流层高层,1980年代至1990年代ERA-interim资料适用性好,而21世纪以后,NCEP/NCAR的适用性较好;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适用性较好。在中国区域的季节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冬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中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而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存在减小的趋势。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在冬季偏差最小,在夏季偏差最大。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和MERRA资料在冬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MERRA资料在夏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在四季中的可信度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赵亚民 《气象》1979,5(6):24-24
对低空急流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颇为盛行,在《气象》上也发表过不少有关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的文章。但究竟什么是低空急流,尚有讨论的必要。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我国的低空急流确实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低空急流与暴雨天气息息相关。我总觉得,有些天气概念在泛用。一部分文章将低空  相似文献   

4.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如同世纪之交的接力棒在这里承传。金秋艳阳,碧天海浪。中国气象局青岛度假村门前的海安大道在前人的奋斗下,在后人的努力下,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沿着无际的大海在母亲的怀抱伸延向远方。10月15...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气候学中,人们对地球上的气温变化趋势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专家认为,在人为排放物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地区气温在升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另一些专家认为,近百年来,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在下降。不管气温是上升或下降,均会在巨大的南极冰川状况上有所反映。南极冰川的体积  相似文献   

7.
1新疆气候变暖这些年一些气象学者认为气候在变暖。新疆的一些研究也发现这里的温度在上升。然而在小气候研究中人们普遍承认了城市扩大所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于是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所谓的气候变暖的数据中,有多少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的热岛效应在什么时候比较明显呢?它应当在空气比较稳定、风速比较小的时候较为明显。对于新疆,在早晨和冬季经常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中风速小,空气稳定,所以城市的热岛效应应当在早晨和冬季表现明显一些。或者说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地区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温度应当在早晨和冬季有升高的现象。1980…  相似文献   

8.
冯洪君 《气象》1989,15(1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蒸发量这一章中,规定蒸发量的观测方法是:结冰时用称量法,共它季节用杯量法或称量法均可。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的站为方便起见,全年均用称量法。在使用称量法的过程中,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在称量之前应擦干在蒸发皿外缘沾上的雨水,除去沽附在皿外的冰雪,否则,容易产生不应有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和印度季风区云辐射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 ISCCP和 EQBE资料,本文比较了中国东部和印度季风区的云和云辐射强迫的气候特征。虽然它们同属于亚洲季风区,并且有相似的降水季节特征,但它们各自的云和云辐射强迫特征差异很大。在印度区域,所有的云量有着相同的季节变化,最大云量分布都出现在夏季,且总云量中以高云量为主。而中国东部云量的季节变化都比较复杂,在总云量中以中、低云量为主,最大总云量出现在春季。冬季的总云量和中、低云量要大于夏季。在全球云量分布中,中国东部最典型的特征是:该地区为全球最大的雨层云覆盖区。与云的分布和变化相关,印度季风区最大的负短波云辐射强迫,最大的正的长波辐射强迫和最大的负的净云辐射强迫发生在夏季,而在中国东部,大的负的短波云辐射强迫发生在春夏之交。年平均的负的短波云辐射强迫在中国东部地区明显要大于在印度季风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式气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风暴的非对称性结构与移动之间的关系。从总流场中减去对称涡旋得到非对称风场,在低层辐合层,非对称风场中存在两个涡旋。气旋性涡旋在平均风下风方向左侧,反气旋性祸旋在右侧。在涡旋发展阶段,低层辐合层中,在半径为1.8个纬距的内区里,平均风指向涡旋移动方向的左侧,而在半径为1.8到9.5个纬距的外区,其平均风指向涡旋移动方向的右侧;在涡旋的衰减阶段,这两个区域内的平均风与涡旋移动方向近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有关付热带高压活动及其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士松 《大气科学》1978,2(2):159-168
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是位于付热带地区的高压系统。这种高压系统,在平均图上(例如月平均图上或旬平均图上)清楚地表现为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在每天图上,尤其在对流圈中层的高空图上亦有以天气尺度系统的特点出现。这种高压系统在对流圈的低层主要位于海洋上,在中层亦出现在大陆上。到了对流圈顶层,特别在夏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七月分平均海平面图上出现在太平洋上与大西洋上的高压(这就是人们原  相似文献   

12.
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局地气候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WRF模式和1985年、2005年环太湖区域的土地利用资料,模拟了环太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局地气候效应,并从陆面过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区域净短波辐射通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感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减小。近地面水平风场在城市化地区风速减小,在城市化带方向上形成狭长的动能衰减区域。湖陆风和城市热岛环流增强,城市化地区向上垂直速度增大,积云性降水增多。老城区和郊区下沉运动增强,对流受到抑制,积云性降水减少。层云降水的改变,集中在层云降水的大值区,且多呈带状分布。总降水在城市化区域增强,在老城区和郊区减少,积云性降水占总降水的比值增大。在土地利用没有变化的区域,降水的改变与地表能量通量的改变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天气预报的概率统计方法,国外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发展成为独立分支的,在六十年代后期已成为预告气象要素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六十年代逐步发展了这一方法,在七十年代前期达到了一个高潮,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在统计天气预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主要评述1978年以来我国在统计天气预报方面的进展。这以前的情况请参阅[1][2][3]。  相似文献   

14.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经向和纬向环流型的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根据1958年7月8—18日和1957年7月21—30日东亚低纬度的两个悬殊的环流型,分析了在这两个时期内东亚低纬度环流的各种特征。结果得出,在经向和纬向环流期间,无论北半球纬向风带的位置,长波系统的配置,副热带高压活动的情况以及赤道辐合区的分布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此外,台风活动的次数也表现有很大悬殊。其所以有如此悬殊,可以从该两时期低纬度流场的特点来说明原因。在中国大陆上,在这两个时期的天气过程也很不同,在经向环流期间,大陆上的主要雨带成东北—西南向的,而在纬向环流期间,雨带便成东西向分布,并集中在江淮流域之间。 另外,我们又研究了在这两个时期内南北半球间环流关系,从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分析结果看,两者关系相当密切。在东亚低纬度经向环流期间,南半球(特别在澳洲)也盛行经向环流,并且在澳洲附近从南半球向北半球的质量输送也最强烈;而在东亚低纬度纬向环流期间,南半球也盛行纬向环流,澳洲附近的冷空气活动不显著,越过赤道向北的质量输送也比较弱。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17.
南宁轻雾较多,但霾不甚多。统计南宁1970──80年的11年资料,轻雾共出现1353天,霾241天,轻雾是霾的4.6倍。轻雾和霾最多出现在12月,年平均分别为18.2天和6.7天。最少出现在7月,年平均为2.9天和0.1天。 南宁的轻雾,常是出现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天气晴朗,由于夜间经辐射冷却使低层湿空气达到饱和而生成的。它的厚度,一般是几十公尺。浓度分布,在测站的东面浓于其他方向。因为在东面有南湖和多鱼塘,水汽比较充沛。所以有轻雾时测站东面的能见度差于其他方向。生成时间多数是在清晨日出前。日出后随温度升高轻雾便逐渐消散。另在阴天或雨后,有时也会有轻雾出  相似文献   

18.
霜冻是我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春霜冻一般出现在三至四月,平均出现时间,关中在三月下旬,渭北在四月上中旬,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四至七度,危害严重。秋霜冻常年集中在十月份,平均出现日期渭北在十月中下旬,关中在十一月中旬。最早开始日,有时均比历年平均提早十天至一月,严重冻害也正是发生于提早出现的时段里。秋末、冬春,由于气温偏低,近地面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一个个例研究,讨论内华达山脉中部冬季地形云的空中催化效应,用AgI催化,即在丙酮中燃烧AgI,NH_4I、NH_4ClO_4的混合物。在催化后90多分钟,观测到在催化线下风方100公里处仍有持续效应。研究飞机的冰核计数器可确定此AgI线源的位置,并进行跟踪。由催化引起的高冰晶浓度在催化后一个多小时才明显。部分原因可能是自然冰晶浓度较高,但事后分析表明,在催化后第一个小时所做的绝大多数采样飞行,位于被碘化银催化的体积之下。冰核测量结果证实在催化后1—1.5小时对催化线进行了采样,伴随有冰晶浓度的增加。催化剂在外场的效率比实验室测量值要高。  相似文献   

20.
傲漫的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夏季的日子里,天上经常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地上热气腾腾,炎暑逼人。有时也出现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这仅仅是暂短的一瞬。一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后,接踵而来的仍然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人常说:“热在三伏”,热是夏季的标志。“三伏”就出现在夏季。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伏期。在伏里经常出现烈日当空炎热酷暑的高温天气。比如一九七一年关中中部和东部,连续十七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一九五三年、一九六七年连续出现八天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的炎热天气。极端最高达到42.6℃,安康和西安是我省夏季最热的两个高温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