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 并具有持续时间短、 地震强度大、 频度高的特点。 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 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 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 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 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 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 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 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 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西强东弱、西密东疏且在40°〈φN〈42°范围出现强震的空白区并存在特殊的易发震地区。强震在南、北天山之间有往复迁移的特征,并在迁移的过程中有单发-双发-群发,但未出现过单发迁移后出现群发的过程。在时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周期特征及南、北天山交替发生的特征。在强度上,7级以上地震主要沿天山构造带分布,而6级地震不但有沿天山分布的还有沿斜切天山带的次级构造分布的,且6级以上地震出现高频地区,集中在东经77°±1°的天山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动态数学模型、周期图、熵谱分析、灰色预测、时间分布函数等方法结合地震活动的迁移规模,对我国新疆和青海两省区7级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和未来强震地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新疆地区强震复发周期为9年;北天山温泉至中苏交界一带,南天山阿克苏、柯坪及南天山库尔勒以东一带可能是未来7级强震的危险区;青海及邻区7级左右地震复发周期为10年,1990年共和7级地震之后,青海省将是6级左右地震活动时段,除甘青交界祁连山地震带外发生7级左右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一定的同步特征;进一步考察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关系,发现两者同样存在同步特征,且该区中源地震的活动强度和频度越大,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越剧烈,其分布范围也越广。该结果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反映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质以及动力环境等的分析,认为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主要受兴都库什-帕米尔构造结的动力控制.其次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存在一定的同步特征;进一步考察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中源地震与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之间关系,发现两者同样存在同步特征,且该区中源地震的活动强度和频度越大,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越剧烈,其分布范围也越广.该结果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反映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7.
天山地震带及乌恰交汇区强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国英  王秀达 《内陆地震》1993,7(3):271-278
根据1880~1990年天山和乌恰地区M_s≥5.5级地震资料,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各带强震活动的韵律特征和相关性、强震活动的整体迁移规律及环境因子与强震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内在联系。用信息熵和马尔柯夫方法对各地震带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认为:在大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力源和构造环境的差异,造成区内应力场分布不均匀,应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调整和传递,形成了各带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据此对整个天山地震带和乌恰区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了判断。  相似文献   

8.
天山作为全球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板内造山带,一直是中外地震学家密切关注的区域之一。本文从天山地区应力场及构造运动特征入手,对天山不同构造分区地震的破裂和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天山全区而言,地震破裂类型主要为逆断-走滑型,地震序列类型以主-余型为主,同时试图通过强震发震构造力学性质和地震学参数等方面的对比,揭示构造带内部差异性运动对强震孕育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天山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基础性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帕米尔强震活动对新疆地震活动的影响,认为帕米尔强震活动对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具有前兆意义;在各活动过程中,新疆境内强震活动在时空域中表现出较好的韵律性;标志震发生后的第1次强震活动位于天山地区将对其后的地震活动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罗福忠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3,7(2):173-179
根据新疆天山活断层新活动特征、卫星影象显示的线性构造与地震活动显示的网络构造,确定出天山可能发生强震的警戒断层有: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清水河子与精河——阿什里活断层、卡克博河与特克斯河活断层、兴地活断层和北轮台活断层。综合分析判定出5个未来十年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沙湾西南强震危险区、乌鲁木齐西南新生强震危险区、新源西新生强震危险区、库尔勒东强震危险区和轮台北新生强震危险区。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全新世活断层新活动颇为强烈,某些活断层具有控震作用。预测今后十年新疆天山地区有发生多个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青海及邻区强震迁移活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了青海及邻区Ms 6.8强震在不同地震带之间的迁移规律;6级地震在各个地震带内部不同地段的迁移特征及不同时段。强震集聚区在各个地震带的相互迁移规律和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存在北东方向的迁移规律。同一个地震带内存在沿规模宏大的主活动断裂自西向东或者由东向西的迁移规律。利用马尔科夫过程讨论了其迁移概率。  相似文献   

12.
新疆强震成组活动与前兆异常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国英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2,16(2):108-117
对新疆近几年来强震成组活动和地震前兆场的动态演化图像进行追踪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前兆异常群体演化与 1996— 1998年新疆成组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成组强震孕育过程中 ,全新疆年度趋势预测定点前兆异常群体演化特征明显。自 1993年开始 ,全新疆异常比例逐年增加 ,1996年度为 38% ,在强震连发的 1997年度全新疆异常比例达最高值 4 7%。在前兆异常群体中期演化过程中 ,1996年 1月开始 ,出现较为密集的转折性短临异常变化 ,到 1996年 3月爆发了强震成组活动。目前 ,全新疆异常比例达低值 ,地震活动也表现出相对平静。结合这种演化特征 ,分析了新疆乌恰地区和北天山西段 2个地震危险区近期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2003—2008年新疆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2003—2008年新疆74次MS≥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该期间震源机制反映出的新疆区域应力场特征,并结合1990—2008年的地震活动图像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1990—2003年与2004—2008年新疆MS≥5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震源机制得到的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NNW向,与新疆近SN向的背景应力场和作者前期给出的NNE向结果略有差异,反映出不同时期新疆大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特点;中强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大小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新疆7级强震前的围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新疆4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8次7级强震前的围空现象。结果表明,除1974年巴里坤7.1级地震因资料不全外,7级强震前均出现明显的围空现象。研究发现,这种围空一般都经历了三个过程,时间通常为10—20年。最后分析讨论了7级强震前围空的特征以及判别指标。这将为今后确定强震危险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西昆仑、阿尔泰、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衔接地带。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南天山与北天山地震带以及帕米尔一西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活动呈西强东弱的特点。自2011年以来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呈现出5级地震连发,6级地震活动频繁,且各地震带均有分布的特点。利用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分析新疆境内各片区发生地震活动是否具有相关性,并从中获得各片区地震活动相关性的量度,以此可以将这些量度作为新疆境内各片区地震中长期预报的辅助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及周缘构造破裂特征及地震序列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横亘新疆境内的天山及其周边的西昆仑、阿尔金和阿尔泰是中国大陆著名的强构造运动区和地震活动带。在对新疆构造区应力环境、动力过程、断层运动变形特征和地震序列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新疆及其周缘主要构造区地震破裂方式和序列类型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西昆仑构造区受来自青藏块体和塔里木块体NS和NW向水平压应力和垂向力的作用,构造运动呈现出走滑与逆冲特征,震源破裂以走滑型为主,数量较少的逆断型地震主要分布在西昆仑帕米尔一侧的深震挤压区,正断型地震主要出现在西昆仑与阿尔金交汇的拉张盆地及附近。该区主余型地震占63%,6级以上地震序列也存在多震类型。(2)阿尔金断裂带位于西昆仑北缘断裂和北祁连断裂过渡带,受青藏块体向北和向西的推挤,断裂本身的左旋位移量通过两端逆冲挤压而转化,使得青藏高原北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在此力源下,阿尔金断裂带震源破裂以走滑为主,也有少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序列中主余型和孤立型地震占比相同(占44%)。(3)在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碰撞效应影响下,天山地区产生近NNE向水平压应力,构造运动显现出带旋性特征的逆冲和走滑,震源破裂方式与之相吻合。而天山构造大跨度的空间展布、扩展形式的多样性和地震破裂的两重性,又影响到地震序列类型的多样性,使得主余型、孤立型和多震型地震在不同构造部位呈现优势分布。(4)阿尔泰的构造运动可能受到了来自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和西伯利亚块体南向运动的双向影响,形成NNE和SW向水平挤压力,主要大型发震断裂做右旋剪扭错动,而一些深断裂则以逆冲运动为主。震源破裂呈现出走滑(占64%)和部分的逆冲(占27%),6级以上地震序列主要为主余型,5级左右地震则多为孤立型。  相似文献   

17.
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earthquake activity, tectonic movement, crustal shortening rate, fault activity, local stress field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Xinjiang, we divide the south part of Xinjiang into 4 seismotectonic zones, namely, the eastern segment of south Tianshan seismic belt, the Kalpin block, the Kashi-Wuqia junction zone, and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seismic belt. Using earthquake catalogues from Xinjiang since 1900, and on the basis of integrity analysis of earthquake records in different magnitude ranges, the seismicity state of different seismotectonic zones is analyzed quantificationally by calculating the mean value of annual strain energy release, annual rate of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lower limits of magnitude, b-value, and the parameter m of accelerating strain release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 indexes of seismicity state for each of the seismic tectonic zones are then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 a quantitative basis for earthquake tendency analysis and judgment.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