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对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存在明显的劣化效应。开展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坡堆积体三轴力学试验, 建立了饱和度和力学参数之间的经验方程; 对建立的经验方程进行了二次开发, 通过饱和度和力学参数的耦合, 实现了库水位实时变动过程中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克服了库水位变动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不能随库水入渗变化的局限性。通过云南省兰坪县大华滑坡在库水位变动环境下的模拟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的比对, 验证了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水致劣化效应的合理性, 并对大华滑坡考虑水致劣化效应的变形演化规律进行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赋存于地球深部的地热资源,以其储量丰富、清洁再生等优势,有望成为破解我国能源困局,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干热岩(HDR)开发过程中,面临着高温高压环境下水-岩作用问题,在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化学场(THMC)等多场耦合作用下,岩体应力腐蚀效应和疲劳劣化会诱发岩石微裂纹-裂缝扩展、成核与丛集行为,进而影响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热交换效率和地质体稳定性,这也是制约干热岩长期安全开发的瓶颈,亟待突破。通过总结现有干热岩高温高压下多场损伤研究中的实验探索、理论模型、数值分析等多手段跨尺度方法,分析干热岩在高温高压及水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效应,可阐明循环生产过程中低温工质与高温地质体循环换热下干热岩储层结构演化的动态过程及工程响应,进而揭示THMC多场耦合作用下干热岩储层疲劳劣化损伤机理,为我国深部地热资源高效安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地质保障;但仍亟待深入开展增强型地热系统的THMC多场耦合作用下岩体应力腐蚀效应的干热岩疲劳劣化机制与长期稳定性研究,如考虑应力腐蚀效应和疲劳损伤的干热岩长期强度评价模型、基于跨尺度疲劳损伤评价的干热岩开发下地质体长期稳定性方法、适应于干热岩储层改造...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界面是地层中两种或多种介质间的接触面, 以及对三相介质迁移、物态变化和岩土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的转换面, 它们受自然营力和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 在地质灾害的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中具有控制性作用。如何准确获取界面的多场演化信息, 厘清界面的灾变动力学机制和相互作用, 是工程地质防灾减灾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在回顾工程地质界面研究领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梳理和归纳了工程地质界面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和主要特征, 并以长江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为例, 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工作对界面多元表征与演化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上述综述表明, 工程地质界面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带, 可分为物质界面、状态界面和运动界面3类。通过引入光纤传感等尖端感测技术, 初步实现了工程地质界面多元信息的智能表征。在对库岸滑坡长期原位监测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了滑坡灾变的演化机理和界面控制模式。根据新时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 今后应进一步关注如何结合工程地质界面的特征, 研发并构建空-天-地-内立体化监测网络, 实现关键界面热-水-力多场耦合信息的实时获取和表征, 并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相应的预警预报系统, 以提升对各类重大地质灾害的防范水平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大型-特大型滑坡发育,尤以层状岩质滑坡的危害性大。因库区各段地质条件差异使得滑坡成因模式各不相同,这影响了滑坡的运动形式和岩土体解体程度。在收集三峡库区51处典型的大型-特大型层状岩质滑坡调查资料基础上,根据堆积岩体结构和区段地质条件反推该段滑坡破坏成因模式,而不同成因模式下的滑坡坡体渗透性不同,分析已有滑坡对库水位变动存在的复活响应差异,据此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成因模式上,除顺层滑移型滑坡在库区中均有分布外,从库首至库尾随着岩层倾角的逐渐减缓,滑坡成因模式从崩塌型、反倾弯曲型逐渐过渡到平推式;②在坡体渗透性上,成因模式造成的岩体结构变化与坡体中的泥质含量共同作用,导致顺层滑移型滑坡前后缘渗透性存在较大差异;反倾型滑坡渗透性则整体变化较小;③在库水位变动影响下,不同坡体渗透性与滑面形态共同决定了滑坡的复活变形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6年5月发生于秭归县西北部的谭家湾滑坡,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现场勘查资料以及历史资料等多源数据,初步明确了滑坡的影响区域、特征及发生时序;综合采用钻探、槽探、物探等手段,开展室内外相关实验,明确了滑坡区的地层特性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分析该区裂缝位移及GPS数据,对该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谭家湾滑坡属于不规则"圈椅形"中型松散层的水库下降型滑坡,滑坡区的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及岩性等因素决定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库水位和降雨的共同作用激励了滑坡的变形;②滑坡根据时序共分为3级滑体,总体呈现多次、多层、相互影响的演化特点,第三级滑体具有牵引式特征;③滑坡体内地下水位随库水位下降而下降,但下降速率缓于库水位,随之坡体内水力梯度和渗透力显著变大,此时碰到强降雨,将会导致坡体地下水赋存,岩土体软化,加剧滑坡变形,须施加必要的防护措施。④稳定性分析表明,该滑坡现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一旦发生降雨和库水位变化,局部段可能发生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6.
元家台滑坡位于石门县皂市水库北西侧,现今仍威胁当地10户5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分析了元家台滑坡的成因机制:斜坡自身稳定性较差,长期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滑坡的发生;利用滑体岩土样品的实验分析数据,结合滑坡形成机制,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元家台滑坡的稳定性:工况一(自重+地面荷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工况二(自重+地面荷载+暴雨)为不稳定状态,存在再次滑动可能。  相似文献   

7.
从降雨、地形和地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娄底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成因特点,指出了强降雨、陡峻的丘陵山区地形、特殊的斜坡岩土结构、不良工程性能的岩土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斜坡稳定性主要自然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3维矿床地质体既具有复杂的几何形态特征,又具有连续的矿化分布与控矿作用分布等空间分布场特征,结合3维地质建模软件Datamine的可视化环境,基于线框模型研究了地质体实体建模与3维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实体模犁离散化输出为体素模型,提出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和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比较和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提取地质体空间趋势形态和形态起伏特征的过程.实例研究和论证了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因素分析和提取方法处理某方向上存在有超覆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重大滑坡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滑坡精准预测预报是防灾减灾的前提, 也是亟待突破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以重大滑坡预测预报为目标, 聚焦滑坡演化过程与物理力学机制核心科学问题, 凝炼了滑坡启滑关联机制、滑坡启滑物理力学机制、滑坡过程预测预报理论3个关键科学问题, 提出了如下研究思路: 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指导, 依托大型野外试验场, 采用现场原型试验与多场关联监测、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多场耦合模拟等技术手段, 以滑坡孕育过程为基础, 提出了重大滑坡的启滑分类; 揭示锁固解锁型、静态液化型和动水驱动型滑坡启滑物理力学机制, 建立相应的启滑判据; 构建重大滑坡数值预报模式与实时预报平台, 创立基于物理力学过程的滑坡预测预报理论。通过实施, 可奠定上述3类滑坡预测预报的地质、力学与物理基础, 引领重大滑坡预测预报研究, 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契合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衬垫材料、结构、渗滤液运移规律、污染质与岩土体的耦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城市卫生填埋衬垫系统在机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衬垫系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思路,将垃圾体、衬垫作为统一的人工地质体系统,利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这一人工地质体系统在渗滤液、填埋气体等作用下的工程地质规律与特征及其与天然地质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奉节新铺下二台滑坡为例, 基于GPS位移监测数据、裂缝数据、降雨量及库水位等多源数据, 总结分析了大型古滑坡的复活规律, 引入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 实现了以季度或月份为时间单位的跨水文年滑坡位移预测, 并通过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 验证了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①降雨是下二台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 滑坡变形使得滑体产生裂缝并成为降雨入渗通道, 加剧了岩体破碎与软弱层软化, 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集中持续降雨可使滑坡失稳破坏; ②通过模型预测值与地表监测数据的比较, 将年降雨量作为滑坡中长期预报模型中的主控因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且有助于提高滑坡中长预报精度; ③推移式滑坡后缘裂缝由滑坡推移式位移和岩土体压缩形成, 引入蠕变压缩模型计算的裂缝宽度并和监测数据的比较说明, 蠕变压缩模型非常适合该类边坡, 同时应用岩土体蠕变压缩模型反推得到岩土体平均变形模量, 判断岩体破碎程度, 可以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后续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滑坡预测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当前的研究框架专注于滑坡的变形行为特征与外动力因素, 面临着普适性不强与预报精准度不高的双重瓶颈问题。基于目前研究现状, 系统梳理了滑带流变力学行为与强度弱化效应的内涵, 阐述了滑坡渐进破坏演化机制, 总结了滑坡预测预报模型所包含的类型, 并介绍了其中的典型模型, 指出当前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滑坡演化物理力学模型尚需扩展; ②预测预报模型未能充分结合滑坡演化过程和物理力学模型; ③物理力学模型预测与多场监测数据间的兼容性问题未能实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 阐述了基于物理力学过程的滑坡预测预报所面临的挑战, 并立足多学科融合与交叉, 提出了开展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的新思路。新思路要求从滑坡滑带介质特性与流变力学行为出发, 建立滑坡演化过程物理力学模型, 紧密结合实时多场监测数据, 建立滑坡数值预报模式, 实现滑坡物理力学过程实时动态更新, 以期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数量多、灾害频发、危害大, 是滑坡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重点, 但目前对于滑坡启滑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 滑坡的准确预报还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 以含软弱夹层的中倾角顺层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理想的单层滑带滑坡物理模型, 开展了一系列动水作用下的滑坡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需经历初始变形、缓慢变形、加速变形和失稳破坏4个阶段, 而各个阶段的演化特征与滑面粗糙度和倾角密切相关。滑面倾角越大或粗糙度越小, 滑坡体从开始变形至失稳滑动所需的时间则越短; 相应地, 坡体加速变形阶段越不明显, 滑坡破坏的突发性越强。滑带内的渗流冲蚀作用会使滑带土中的骨料流失, 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 进而引发坡体滑动。与此同时, 上覆坡体的压剪作用以及变形演化过程亦将反过来影响冲蚀强度。基于滑带土黏聚力随水力梯度和冲蚀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出了渗流驱动下滑带土黏聚力演化模型, 可较好地描述滑带土黏聚力的退化过程。滑面粗糙度的存在不仅显著影响了滑带的冲蚀劣化规律, 还改变了滑带不同区域的破坏模式。此外, 通过考虑滑面粗糙度对滑带不同区域破坏模式的影响, 开展了动水多效应关联分析, 建立了滑坡地质体力学分析模型, 实现了动水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动态稳定性的有效评估。本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动水驱动型顺层岩质滑坡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水驱动型滑坡状态识别能更有效地辅助分析滑坡形变规律, 实现滑坡状态的准确识别对深入展开动水驱动型滑坡状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动水驱动型滑坡突变状态研究较少, 难以获得相关特征, 从而导致状态识别性能不佳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动水驱动型滑坡状态识别的生成对抗网络学习方法。本方法通过构建滑坡状态监测数据矩阵, 依据少量数据样本设计合理的生成器网络完成对滑坡状态的数据扩增并设计判别器网络实现扩增数据的筛选, 通过对抗生成网络实现对滑坡状态的分类, 达到滑坡状态识别的目的。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研究对象, 将降雨、库水位、深部位移和地表位移等多源监测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设计生成器网络和对抗器网络完成了对滑坡状态数据的扩增, 设计滑坡状态识别生成对抗网络完成了对滑坡状态的分类和识别。结果表明, 生成对抗网络对滑坡状态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证实本方法能够对目标区域内的动水驱动型滑坡状态进行准确识别和分类, 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
研究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影响下滑坡的位移变形特征并分析其破坏机制,对了解三峡库区滑坡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奉节曾家棚滑坡为例,基于GPS地表监测位移分析了滑坡在不同特征库水位运行阶段的变化规律,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了滑坡不同部位的变形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控制因素,借助GEO-Studio软件模拟了曾家棚滑坡在历史降雨和库水位波动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并与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曾家棚滑坡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从缓慢蠕变状态进入阶跃变形状态。平面上,中东部坡体与西部坡体相比,运动更加强烈;剖面上,前缘变形早且变形量大。曾家棚滑坡变形失稳过程为初期蓄水启动了曾家棚古滑坡,前缘首先发生变形;降雨作为中后期主控因素,和库水位波动联合作用共同诱发了滑坡多次阶跃变形,使滑坡前中后部形成贯通裂缝;最终由二十年一遇的暴雨诱发滑坡发生整体破坏。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reach the designated final water level of 175 m, there were three impoundment stag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ith water levels of 135 m, 156 m and 175 m. Baishuihe landslide in the Reservoir was chosen to analyze its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placement variability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monitoring data, the landslide displacement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rainfall and drawdown of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However, the magnitude of the rise and drawdown of the water level after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reached 175 m did not accelerate landslide displacement. The prediction of landslide displacement for active landslid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landslide risk management. The time series of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was divided into a trend term and a periodic term using the Hodrick-Prescott(HP) filter method. The polynomial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trend term. Th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an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 were chosen to predict theperiodic term. In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periodic term, input variables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rainfall and reservoir water level in landslide displacement were selected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EL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LS-SVM for predicting landslide displacement.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landslide displacement could be applied by relevant authorities in making landslide emergency plan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在库水位波动和降雨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库岸滑坡的变形规律往往更为复杂。以三峡库区麻柳林滑坡为例,基于野外调查、钻探编录、深部位移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了库水位波动和降雨作用下滑坡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麻柳林滑坡在粉质黏土层和块石层交界处发育一个次级滑带,目前该滑坡主要沿次级滑带运动,导致次级滑动的原因与坡体物质的差异性有关;Si(Sf)指标分析法揭示滑坡的滑带还未完全破坏,滑坡仍处于蠕变状态;根据三峡水库水位调度规律,将一个完整水文年划分为6个阶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在库水位缓慢下降阶段变形速率较小、在快速下降阶段和低水位阶段变形速率持续增大、在快速上升阶段和缓慢上升阶段以及高水位阶段变形速率则保持平稳。其中,降雨的直接影响和降雨导致库水位波动进而对滑坡变形造成的间接影响,使得麻柳林滑坡在低水位阶段的变形显著增加、稳定性最差,应加强该时段内滑坡的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库岸滑坡的变形演化往往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 表现出时间滞后效应, 而且随渗透系数和库水位波动速率的不同, 滞后效应亦不同。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为例, 通过现场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滑坡在不同渗透系数k和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v条件下的变形滞后时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滑体渗透系数一定时, 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 地下水滞后越明显; 库水位下降速率一定时, 滑体渗透系数越大, 地下水下降越快。当滑体渗透系数一定时, 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 滑坡的变形滞后时间越短; 滑体渗透系数k=0.85 m/d时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作用下滑坡的变形滞后时间为3.74~9 d, 当0.47<v/k<1.18时, 0.24<相对变形滞后时间<1;当1.18<v/k<2.38时, 0<相对变形滞后时间<0.24。当库水位下降速率一定时, 滑体渗透系数越大, 滑坡变形滞后时间越短, 不同库水位下降速率下滑坡变形滞后时间随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 库水位下降速率v=1.8 m/d时不同滑体渗透系数下滑坡的变形滞后时间为1.7~8 d, 当0.52<v/k<0.84时, 0<相对变形滞后时间<0.16;当0.84<v/k<2.12时, 0.16<相对变形滞后时间<0.43;当2.12<v/k<9时, 0.43<相对变形滞后时间<1。研究成果对水库滑坡预测预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