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国际地下水模拟中心的建立与任务国际地下水模拟中心于1978年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里市巴特勒大学的霍尔康勃研究院建立。该中心建立前,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的环境问題科学委员会的赞助下,霍尔康勃研究院研究了两个主要的模拟研究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在应用环境模型以制定决策的问題上。第二个项目集中于地下水数值模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九日至三十日,在英国埃赛克特市,参加了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大会。大会共包括六个论文讨论会。本人主要参加了第三组的地下水论文讨论文,兹将有关情况报导于下。 一、地下水论文述评 第三组地下水的论文讨论会,是由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N)联合组织召开的。中心题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第3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2007年9月16~21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葡萄牙分会承办。来自35个国家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系统。本次会议的主题“地下水与生态系统”。会议共设17个专题:(1)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及其对河流、泉水基流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2)地下水水质,在依存生态系统中面临的主要过程。(3)评估和确定在依存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中地下水自然与人工补给过程中的作用。(4)在生态系统和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的影响。(5)…  相似文献   

4.
1 会议概况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的第33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于2004年10月10~15日在墨西哥Zacatecas市举行,且是与拉丁美洲水文协会第7届会议联合召开的。出席该次学术会议的代表来自36个国家,约400人。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认识地下水流动—从局部到区域尺度。学术交流共分9个专题进行,分别为:(1)地下水流的环境作用;(2)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用于确定局部和区域流动;(3)坚硬岩介质中标定地下水流;(4)水流系统在污染运移中的作用;(5)局部和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的补给;(6)湿地与地下水流;(7)滨海地区不同的地下水流;(8)地下水流系统模型;(9)…  相似文献   

5.
陈相坤 《地下水》2022,(2):59-60
如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不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还是干旱灌溉地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新疆准噶尔盆地近年来土地利用,气候和地下水开采趋势的变化,并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SHE定量分析了这三个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模型可用于模拟干旱灌溉区域。(2)这三个因素导致区域平均地下水位分别下降为2.3 m、 0.24 m以及0.068 m。地下水开采由于受到更直接的影响,已成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3)地下水提取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以上结果,综合多学科知识建立生态环境与地下水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地下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为了解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文章以平原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石河子市等8个地区(州、市)的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及年际动态、分别对比了平原区边缘、过渡带和中心2003年和2011年共51组原位取样点水质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含油盆地有类似的规律,在边缘主要为HCO3 Ca,到中心过渡为HCO3 Na;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质10月优于4月,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面积占统计总面积的百分数由2003年的79%降至2011年的64%。得出了新疆北部平原区具有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带性、8年来除昌吉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外地下水水质变差、平原区中心地下水水质变差幅度最大的结论。讨论了典型地区(州)地下水水质类别变化特征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机井混层取水、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开采量增大等),提出了地下水水质改善与污染防治对策(控制点源的排放、加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分层开采地下水、重视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严重超采给北京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北京平原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在地下水模型基础上设计了5个情景,对北京平原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在保持现状和考虑地下水回灌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无法达标;(2)对沉降中心进行不同程度减采的情景下,中远期的区域沉降速率均达标,除昌平八仙庄外的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在中远期均达标;(3)通过以上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情景:5区(八仙庄)、6区(天竺)和7区(王四营)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每年分别减采0.51亿m3(100%减采)、0.12亿m3(20%减采)和1.76亿m3(50%减采),共减采2.39亿m3,总开采量19.28亿m3,该情景可以使得北京平原的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均达标,是北京平原未来应采取的地下水开采情景。  相似文献   

8.
变异条件下内蒙古呼包平原地下水演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重点探讨气候变异对内蒙古呼包平原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流场和动态的影响。在介绍呼包平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PMWIN 5.1建立了研究区双层地下水流模型,并根据1998年地下水动态观测和统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通过对近51 a降水量的分析,确定将连续出现的2个特枯年作为地下水的变异条件,运用地下水模型对变异条件下地下水状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年间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使地下水亏空量达75 296.34 万m3,潜水和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潜水位最大下降4 m左右,承压水位最大下降17 m左右;漏斗中心主要集中在开采量大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区。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过程中的地下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松嫩平原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盐度逐渐增高,土壤盐渍化程度逐渐加重。作者采用3个模型(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模型、风化—溶滤模型和蒸发—沉积模型)来模拟盐渍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模型与区内的地下水运移、土壤岩石的风化和沉积地质过程相一致,其中地下水是盐的迁移、聚积和排泄的主要地质载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海  刘奇  李江  朱京荣 《地下水》2007,29(1):88-90,105
介绍了DRASTIC模型的七个评价因子: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Ⅰ的影响和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以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DRASTIC模型),评价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并进行了模型验证.通过MAPGIS软件做出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图,并对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提出了防治对策,最后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吹填珊瑚礁岛地下水的时空淡化规律,开展珊瑚礁岛地下水现场长期监测,获取了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地下水电导率的长期监测数据和定期取样测试核验数据;结合礁岛降雨监测资料,以电导率为地下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分析地下水电导率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探索礁岛地下水的淡化趋势及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进一步预测了钻孔内地下水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珊瑚礁岛地下水电导率总体呈震荡下降趋势,地下水电导率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地下水电导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海水的电导率相当后维持稳定,礁岛内相同深度地下水电导率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趋势。说明地下水的淡化从礁岛中心部位开始向四周延展,并发现在礁岛中部存在多个初始淡化中心点。地下水电导率受降雨入渗、潮汐作用、水文地质参数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随机森林模型预测5 a后潜水面下8 m处的电导率将逐渐稳定在10 000μS/cm,地下水的淡化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准确而可靠地预测地下水埋深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吉林西部浅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小波神经网络(WA-ANN)模型。将研究区2002年1月2009年12月当月降水量、蒸发量、人工开采量和前月平均地下水埋深4个参数作为输入,当月平均地下水埋深作为输出,建立浅层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BP-ANN)模型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了三者的建模过程及其模拟精度。结果显示:相比两种ANN模型,ARIMA模型建模过程更为简单,计算效率更高;但WA-ANN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BP-ANN和ARIMA模型,预测效果更好。总体来看,WA-ANN模型在浅层地下水埋深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腾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0,25(5):456-461
在对我国南方某大型尾矿库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化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最新版本的三维地下水流动与污染物运移的模拟软件VisualMODFLOW建立了研究区U(Ⅵ )在浅层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反应 -输运耦合模型 ,讨论了不同条件下U(Ⅵ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情况 .模拟结果指示 ,在不治理的条件下 ,U(Ⅵ )对库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而在尾矿库治理条件下 ,由于地下水系统的自净作用 ,对于尾矿库在运营期间下渗的U(Ⅵ ) ,地下水系统完全可以“消化” .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REMAX)优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光新  王宏等 《水文》2001,21(4):12-14
主要研究了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REMAX的优越性:(1)可应用于多层越流含水层系统,解决了多种复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问题;(2)采用地下水三维流模拟和优化管理模型;(3)克服了国内地下水管理模型响应矩阵法应用中的局限性,与国内广义地下水管理模型特殊同归,该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中功能最为,强大的优秀专业软件之一,在我国开展其应用和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研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丛书之一,是由国际知名专家共同编写的一部关于地下水调查研究的专著。全书约65万字,67个表和167张图。各章自1973年至1983年陆续出版。本书反映了当代地下水研究的世界水平。中文译本由山西省水文总站组织翻译,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铬(Ⅵ)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铬(Ⅵ)的污染机理,并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及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了浅层地下水中铬(Ⅵ)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铬(Ⅵ)污染严重,污染源是位于老君庙西南方向的焦作某电厂堆灰场,主要原因是露天堆放的粉煤灰中的铬(Ⅵ)污染物在长期淋滤作用下下渗污染含水层。气候条件、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化学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也间接使浅层地下水铬(Ⅵ)浓度升高;模拟结果显示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内,受地形和地下水动力场的影响,浅层地下水中铬(Ⅵ)的迁移方向与地下径流方向一致,沿大沙河水流方向上扩散速度更快,污染区域面积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修复是当今国际上净化地下水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但对铬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尚未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地下水中Cr(Ⅵ)的被还原程度成为保护与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关键问题。通过室内Cr(Ⅵ)的还原实验,分析Cr(Ⅵ)在还原过程中铬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研究其分馏机理,探索利用铬同位素定量评价地下水中Cr(Ⅵ)还原程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Cr(Ⅵ)在被还原成Cr(Ⅲ)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即反应物中53Cr逐渐富集,同时生成物中52Cr逐渐富集;分馏过程可用瑞利分馏模型描述,分馏系数α为常数0.99842。表明δ53Cr能够定量评价水体中Cr(Ⅵ)的还原程度,为评价地下水铬污染修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虽低,但不同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极不均衡。一些主要开采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了诸如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裂缝、房屋开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据其严重性分为I级、Ⅱ级和Ⅲ级共3个等级(区)。针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诸如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人工回灌,增加地下水补给;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加强水情监测和预报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温度示踪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下水温度示踪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研究做了评述,介绍了当前地质体中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和渗流参数反演方法,并从温度示踪方法的两个主要应用领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和工程地下水渗漏探测(以堤坝为例),说明地下水温度示踪的应用研究.在地质体中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模型方面,裂隙介质、非饱和带、复杂边界条件和非D...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数值计算与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数值计算是研究分析地下水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文中对近年来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相关方法研究进展、地下水数值模拟工作程序的方法论、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参数反演方法、国际流行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及软件平台、目前国内地下水数值模型的相关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力图从相对全面的角度认识当前地下水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回顾地下水以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地下水数值计算技术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地下水更深入和复杂规律的研究、地下水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集成和协同互补等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