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塞拉利昂近海经济虾类数量与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船1年(a)生产日志资料(1995-07~1996-06),分析了2种经济虾类[红对虾(Penaeusnotialis)、大西洋仿对虾(Parapenaeopsisatlantica)]的产量分布,指出红对虾主要分布于以2区,44区,85区为中心的3个渔场,主要虾汛时间为6~8月,大西洋仿对虾主要分布于84区,96区,97区,主要虾汛时间为11月。同时,还对2种虾类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3.
丁字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字湾位于山东省海阳、莱阳、即墨三市交界处,面积为130km2。该海湾局封闭式内湾,不易受风浪影响,地势平坦,潮间带宽阔,水深较浅,最深处10m。湾内水质肥沃,营养丰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喜食的寻氏肌蛤、鸭嘴蛤资源丰厚。该湾春季有亲虾产卵繁殖,6,7月份有幼对虾分布,是进行对虾增殖的优良海湾。但因受饵料和空间等制约,放流数量并非可以无限增加,据1988~1992年对丁字湾中国对虾放流增殖适宜量的研究表明,随放流数量增加,对虾个体变小,生长减慢,自然死亡率上升。因此,放流…  相似文献   

4.
影响日本对虾亲虾蜕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是我国海水养殖的经济种类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对虾养殖业遭受病害滑坡的情况下 ,日本对虾以其相对抗病力较强 ,经济价值较高 ,较受虾农的青睐 ,已逐渐取代北方的中国对虾 (P.chinensis)和南方长毛对虾 (P.pencillatus)。目前我国南起海南 ,北至辽宁已形成大规模生产 ,并日益扩大 [1]。在山东 ,日本对虾1年可养殖2季 ,而在南方 (如福建 ) ,则可多季养殖。随着日本对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对日本对虾亲虾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 ,如何利用现有的日本对虾亲虾资源 ,提高…  相似文献   

5.
白娟  张苗  安建梅 《海洋科学》2019,43(6):119-124
基于对虾鳃虱亚科(Orbioninae)的形态学特征,作者比较了属间存在的差异,对该亚科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世界范围内对虾鳃虱亚科的地理分布特征,解析该亚科动物地理区系特征。迄今,对虾鳃虱亚科包括8属39种,分别为:异对虾鳃虱属(Anisorbione Bourdon,1981,1种);偏对虾鳃虱属(Asymmetrorbione Boyko,2003,2种);表对虾鳃虱属(Epipenaeon Nobili,1906,8种);小对虾鳃虱属(Minicopenaeon Bourdon,1981,4种);圆对虾鳃虱属(Orbione Bonnier,1900,8种);仿偏对虾鳃虱属(Parasymmetrorbione An,BoykoLi,2013,1种);拟对虾鳃虱属(Parapenaeon Richardson,1904,13种);仿拟对虾鳃虱属(Parapenaeonella Shiino,1949,2种)。在中国各大海域共发现对虾鳃虱亚科物种6属18种。对虾鳃虱亚科形态特征:头前板和底节板发达,体形较大。从形态特征推测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认为对虾鳃虱亚科是寄生亚目寄生于鳃部中比较进化的类群、其地理分布范围受寄主对虾总科分布的限制、物种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范围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根据该亚科主要属种的地理分布信息,作者推测该类群的演化是从环热带古地中海闭合开始,直到始新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海域共有虾类16种,隶属于6科、10属;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优势种,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常见种;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周氏新对虾和脊尾白虾属于中等生态位种,其余均为窄生态位种;红条鞭腕虾(Lysmatavittata)与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pacificus)的重叠值最高,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等与其他种类重叠值较低;影响该海域秋季虾类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7.
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1987年5月至10月在黄岛养虾池对虾生长周期内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逐月调查。指出:小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1092.4inds·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底栖桡足类是主要类群,其总平均密度分别为466.9和457.9inds·10cm-2。89.7%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cm内。结果指明小型底栖动物被对虾捕食,并提出了捕食模式。  相似文献   

8.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性虾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海区,产于山东、河北、辽宁及天津近海。中国对虾具有体大、壳薄和生长快等特点,是中国目前养殖最广泛、产量较高的对虾品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深受欢迎。作者旨在总结中国对虾亲虾在培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以及幼体的营养需求,为中国对虾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1):8-10
1亲虾的选购和接运选购体壮、附肢完整、无损伤、无病害、不带菌,并已交配过的、性腺在Ⅲ期以内(包括无性腺的),且体长为22~25cm左右的中型个体的雌虾。雌雄亲虾的搭配比例大多是10:1。采用塑料袋充氧装入泡沫箱空运到机场。塑料袋底部呈方形(45cm×30cm×15cm),上部为圆形(高60cm)。每只塑料袋装水5kg,放入4~5尾亲虾后充氧;塑料袋外另放上一小包冰块(以免途中温度升高);最后泡沫箱加盖封口。2亲虾的催熟与管理2.1斑节对虾的催熟(l)眼柄切除法;(2)光照处理法;(3)营养强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