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形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结构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输精管自中间膨大部开始,管腔逐渐被一隔膜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较大的腔内充满了很多精子,输精管较小的腔内充满胶体状物质,中国对虾精子细胞在精巢内产生,在两条输精管内逐渐发育,经过细胞质的分化并与精子外部进行物质的交换,形成顶体、亚顶体及棘突。核的变化则经历了染色质的解凝和核膜的消失,最后形成成熟的精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结构及精荚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精荚器由输精管、粘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终腺等腺体组成,依靠结缔组织相连,并外披被膜形成椭圆形囊状结构;精子经输精管输送到粘液腺内,形成精子团;在放射导管腺内,精荚的放射导管结构和外膜、中膜、内膜...  相似文献   

3.
长毛对虾精子形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3-1994年在厦门海区采集长毛对虾雄性成虾,取其精巢,输精管和精荚,采用JEM-100CXⅡ透射电镜观察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的超微结构,并根据顶体形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期。结果表明:长毛对虾精子形成过程分为早期精子细胞,中期精子细胞,晚期精子细胞及成熟精子四个时期。在早期精子细胞阶段,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其周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囊泡,囊泡融合前顶体囊,囊内合成前顶体颗  相似文献   

4.
对虾受精过程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受精细胞学目前已成为对虾生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近十几年来科研人员对对虾的受精过程、特点及影响条件,受精的生理生化特性及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单肢虾、褐对虾、白对虾、鹰爪虾、中国对虾等虾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表明,对虾的受精过程包括精子的顶体反应、卵子的激活(卵子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孵化膜、减数分裂的恢复等)、精卵的结合(包括精子的入卵、雌雄原核的形成及融合等)。这些过程同其他动物的受精过程有些相似,但也有明显的不同,而且不同的对虾也有各自的特性。目前对锐脊单肢虾已研究得比较深入,而对其他虾类…  相似文献   

5.
日本沼虾精子在真虾部Caridea生殖进化中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成熟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和真虾部其它动物及对虾部的精子结构作了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日本沼虾的进化地位。具备丝状核物质和泡状核物质是日本沼虾成熟精子的重要特征之一,真虾部精子的细微结构可以作为分类依据。日本沼虾精子顶体结构较对虾部简单,在系统进化上,可能处于较低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铅对日本沼虾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铅 ( Pb2 + )溶液的 72 h半致死浓度处理日本沼虾 ,发现日本沼虾的精子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精子顶体的解体、顶体及核物质的大量丢失以及精核形态的变化上 ,这种类型的精子失去了正常受精的能力 ,直接导致个体的不育 ,使自然种群繁殖率下降。虾蟹类精子结构的变化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精子的内部结构分为棘部、中间部和主体部。棘部由质膜、顶体囊膜和顶体物构成 ;中间部由质膜和顶体囊膜围绕顶体囊腔和顶体物构成 ;主体部则由细胞质带围绕细胞核构成。细胞质带中有线粒体衍生物、环状片层体、粗面内质网和一些泡状结构等 ,细胞核膜不完整 ,核物质絮状 ,核仁 1~ 2个。中国对虾雄虾体内与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雄虾体内精子外形似“梨形”,棘部短粗 ,中间部不明显 ,精子棘部基端物质呈螺旋状 ,主体部内质网发达 ,有线粒体衍生物。而雌虾纳精器中的精子外形似“葫芦”形 ,棘部细长 ,中间部明显 ,精子棘部上端物质呈螺旋状 ,内质网浓缩为团块状 ,未发现线粒体衍生物  相似文献   

8.
甲壳动物十足类精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十足类甲壳动物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很多,国内许多学者如林勤武等1991年,堵南山等1987年、1988年、1992年、1995年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和形态学方面,而对精荚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仅见王群1996年、王兰1996年、邱高峰1997年的报道。精荚又称精包,它由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包被精子而形成,在交配时通过阴茎或交接器输送到雌体纳精囊内或腹部的腹板或刚毛上。精荚在精子被转移到雌体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早期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十足目精荚形成过…  相似文献   

9.
对虾精荚和精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虾养殖业已成为许多国家沿海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培育体质健壮的种苗是这一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研究对虾生殖生物学,确保生产大量、充足、高健康苗种以满足养殖的需要是当务之急。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雌虾的生殖系统及卵的发育,对雄虾生殖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在雄虾生殖系统的结构、促雄腺的结构、作用及精子的形态、发生,而对雄虾成熟度、精子质量评价及影响精子成熟的因素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于1988—1989年,对中国对虾的成熟精子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精子系单一棘突类型,主要由前端棘突、中间帽状体和后主体部构成;精子没有尾部,缺少线粒体,不主动运动。比较了来自雄虾体内和雌虾纳精囊内精子的相异之处,发现:(1)雄虾体内精子较粗短,棘突有螺旋结构,而雌虾纳精囊中的则相反;(2)雄虾体内精子核后细胞质带结构更完整,而雌虾纳精囊中精子核后细胞质带囊泡发达并常与质膜融合发生胞吐现象;(3)雄虾体内精子核膜比雌虾纳精囊精子核膜完整;(4)雌虾纳精囊精子的环状片层结构更发达。  相似文献   

11.
秀丽白虾精子结构及生殖进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秀丽白虾精子的形态结构 ,结果表明 :秀丽白虾精子属无鞭毛、单棘型精子。其外形呈图钉样 ,由主体部和棘突构成。主体部包括帽状体、细胞质带和精核。帽状体由约 2 0根辐射状排列的纤丝组成 ,纤丝具横纹。其凸面延伸成棘突 ,棘突内纤丝是帽状体内纤丝的延续 ,亦具横纹。凹面包裹细胞质和精核。细胞质退化 ,无细胞器。精核为非浓缩型 ,核膜不完整。核质呈丝状 ,在凹面及侧面核基质中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膜性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受精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于1988-1991年在青岛对中国对虾进行受精能力和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对虾采用加温和不加温培育,然后用人工授精法--水域法和滴管法授精研究精卵受精能力;应用扫描和透射电以及石蜡切片技术,精卵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域法授精,精子入水后3h仍具有受精能力;卵子入水后1min之内受精率最高只达62.7%。而滴客法授精,受精率最高可达到98%。平均值也在60-80%之间。保持在低温的亲虾  相似文献   

13.
近缘新对虾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瑞才  张金标 《台湾海峡》1991,10(3):195-198,T001
近缘新对虾的成熟精子属于无鞭毛型,其超微结构可分为主体部、帽状部和刺突。主体部由残留的细胞质带和泡状的细胞核组成,中央凹陷处的核前细胞质不明显,无颗粒物存在。帽状部的边围层形成膜状物,且内壁有许多膜状突起。刺突为一刺状突起,外围包裹似二层膜结构,刺突横切表明无中心粒结构。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华溪蟹输精管的超微结构与精荚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兰  堵南山  赖伟 《海洋与湖沼》1996,27(4):373-379
于1993年9月-1994年8月,对采自安徽省宁国县的长江华溪蟹,利用电镜技术,并结合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输精管的超微与精荚的形成过程,在于为深入研究华溪蟹的进化,受精生物学以及种质保存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精子分别进入输精细管,被上皮细胞分泌物所包围,随着精子在管中的后移,分泌物不断增多增厚,最后将精子包围成团进而形成圆柱状精荚;精荚由精子群、精荚基质和精荚壁三部分组成;精  相似文献   

15.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的形态结构,对雄体贮精囊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pH,盐度对日本蟳精子存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蟳精子为非鞭毛型,主要由顶体、核杯、膜复合体和辐射臂等组成,其中顶体呈球形或近球形,可分成头帽、顶体管和顶体囊三部分。核杯包裹整个顶体外围,染色质呈细丝状或颗粒状。辐射臂向精子四周发出,内含核质,没有运动能力。雄体贮精囊中的精子包裹在椭球形精荚中,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呈弥散状,精子顶体管中有囊泡状结构、中心体位置前移、胞质透明区扩大,而且有些精子已崩解。精巢表面pH为6.5±0.2,精液pH为7.0±0.2,精子密度平均为(3.47×109±0.42×109)个/cm3。精子的适宜pH为7~9,最适pH为8;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6.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的形态结构,对雄体贮精囊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pH,盐度对日本蟳精子存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蟳精子为非鞭毛型,主要由顶体、核杯、膜复合体和辐射臂等组成,其中顶体呈球形或近球形,可分成头帽、顶体管和顶体囊三部分。核杯包裹整个顶体外围,染色质呈细丝状或颗粒状。辐射臂向精子四周发出,内含核质,没有运动能力。雄体贮精囊中的精子包裹在椭球形精荚中,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呈弥散状,精子顶体管中有囊泡状结构、中心体位置前移、胞质透明区扩大,而且有些精子已崩解。精巢表面pH为6.5±0.2,精液pH为7.0±0.2,精子密度平均为(3.47×109±0.42×109)个/cm3。精子的适宜pH为7~9,最适pH为8;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牙鲆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1997年5-6月,在山东荣成市石岛养殖场采用挤压法收集牙鲆亲鱼的精子,利用显微镜观察精子的活力,研究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牙鲆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蔗糖、NaCl、KCl、MgCl2、CaCl2等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不同浓度即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不同渗透压的溶液对精子运动的诱导结果不同。EDTANa2溶液不能诱导精子运动。在人工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EDTANa2后,可使原先运动的精子静止;在该溶液中加入新的Ca2 后,将不再诱导原来受到EDTANa2抑制的精子。如用MgSO4代替溶液中的CaCl2,可诱导精子运动;而当用MgCl2代替溶液中的CaCl2,以及用CaCl2或NaCl代替MgSO4时,溶液即失去诱导精子运动的能力。在pH=4.0-9、5的海水中,牙解精子均可正常运动。  相似文献   

18.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 Sebastiscus marmoratus精子发生的过程.褐菖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终形成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中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前期Ⅰ以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拟染色体已消失.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前期Ⅰ至末期Ⅰ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在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完全形成;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