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至六十年代有不少学者对内蒙古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进行了划分,九十年代末岩石地层清理,在综合1∶20万区调成果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内蒙古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划分为早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晚太古代色儿腾山岩群。近十余年有不少学者于孔兹岩系和相关深成侵入体中获得大量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提出了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也有的认为是新太古代,争议较大。笔者根据地质关系和大量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类统计,和对锆石经受深熔作用和超高温变质作用改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所获大量25Ga的年龄数据应当是成岩年龄,更多的是19Ga左右的年龄数据,应当是吕梁期的一次重要构造热事件年龄,所以其形成时代应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2.
兴和县南湾石墨矿位于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金、银、铁、铜、铅、锌、石墨、白云母成矿带。矿体呈层状产于含石墨钾长片麻岩中,位于太古界集宁岩群黄土窑组石榴钾长片麻岩底部。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主要由古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的麻粒岩、片麻岩组成。该区主要赋存铁、金、石墨矿,如产在兴和岩群中的毫赖沟铁矿,乌拉山岩群中的贾格尔其庙铁矿、查汗木胡鲁和黄土窑石墨矿,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岩群中的条带铁矿床,早元古代伟晶岩浆作用形成与花岗伟晶岩有关的白云母矿、与透辉石伟晶岩有关的稀土磷矿。这些矿产的形成,受深断裂带、成矿构造环境、地层和岩浆作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1大地构造环境本文所论述地区包括西拉木伦河与丰宁—隆化—宁城深大断裂所夹持的东西向展布的区域(图1)。该区处于中亚—蒙古洋壳板块南北向俯冲和滨太平洋板块的北西西向俯冲先后产生的复合应力场中,受这种复合应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该区特定的构造格架,即纬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交替穿插出现。马杏垣(1980)研究结果表明,大约在太古代末的阜平运动(25亿年前),该区的康保一围场—赤峰—开原岩石圈断裂以南地区就处于构造活动带中,使原沉积盖层产生古老的褶皱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花岗一片麻岩穹窿和同斜倒转褶皱,伴有大量钠质花岗岩的侵…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大地构造部位属华北陆块区。华北陆块自原始陆块形成至现今的构造格局,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与演化。根据不同时代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划分为:太古宙东伙房——西乌兰不浪古陆块、大井——小南沟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色尔腾山古岩浆弧)、中元古代被动陆缘渣尔泰山裂陷槽、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研究区中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乌拉山运动形成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新太古代期末经历了色尔腾山运动,形成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晚元古代末期,渣尔泰山群经历了强大的白云鄂博运动并受其影响,形成钙质绢云母板岩、炭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及变质砾岩等低绿片岩相的岩石组合以及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等。研究区位于铁、金、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上,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及其与之相伴生的变质深成体构成区内最古老的陆核,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及其变质花岗质侵入岩构成了本区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乌拉山运动和色尔腾山运动在测区内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导致热液活动频繁,断裂构造,韧、脆性剪切构造发育,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的铁、金、铜矿床,矿点及矿化点。  相似文献   

6.
化德县大兴牧村一带属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地层系统属华北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变质陆源碎屑沉积一火山地层,为测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呈不规则状捕虏体或残留体产出,总体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地层内部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挤压、走滑为特征.宝音图岩群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共生矿物组合为红柱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由变质作用形成了红柱石,变形作用使得红柱石产生了显微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部武川县乌兰不浪地区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前人普遍认为这一带的太古宙岩石主要为一套以集宁群、乌拉山岩群为代表的深变质表壳岩系及一套已呈片麻状构造的变质深成岩。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该区参加了1∶25万区调工作。在详细填图的过程中,识别出一套新太古代TTG质侵入岩。这套岩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测区及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的地壳形成及演化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1、地质概况测区位于武川县北西约60km处,地处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侵入岩分布于固阳县—武川县之间,集中出露于乌兰不浪一带,面积约300km2。本…  相似文献   

8.
由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花岗岩组成,呈长条带状或不规则状近东西向展布,最宽可达50余公里,构成增隆昌北一小南沟线型花岗岩一绿岩带。该花岗岩一绿岩带形成时间为中元古代早期,北侧为白云鄂博裂陷一被动陆缘构造,南侧为渣尔泰山裂陷槽,控制着二者分布。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阶段,共7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中基性杂岩一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一二长花岗岩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迎  吕萍  马芳  梁准  许明静 《中国沙漠》2021,41(2):19-26
风是塑造沙丘形态的主要动力,目前对穹状沙丘的形成动力学过程尚不清楚。为探讨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以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穹状沙丘为例,利用吉兰泰气象站风速风向数据和Google Earth影像测量沙丘形态参数,分析风况对穹状沙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主风向为西北风,次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3组方向起沙风频率相当。年输沙势为172.90 VU,RDP/DP为0.39,属于低风能环境,中变率风况。(2)乌兰布和沙漠穹状沙丘长短轴之比为1.31∶1,呈椭圆形,沙丘平均走向为110.66°,与当地盛行风向大致平行,接近于合成输沙方向,盛行风向对沙丘走向有着显著影响。(3)乌兰布和沙漠西南部穹状沙丘发育在低风能、多风况条件下,春季的西北风与夏季的东北风和秋冬两季的西南风3组不同方向且强度相当的风共同作用,抑制了沙丘的滑面形成,沙丘演化过程受阻,从而使得沙丘形态长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深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所涉及的地质体为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体,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为变质深成体,其岩石变形强弱不均一,片麻岩发生糜棱岩化,面理及矿物拉伸线理发育亦不均一。强变形域中糜棱片麻理均匀而密集、间隔多小于1cm,石英多呈拔丝状,矿物相对集中呈条纹状、条带状,定向分布,构成矿物拉伸线理非常发育,局部可见S-C组构、书斜构造等;弱变形域中眼球状构造非常发育,眼球大小不一,长轴定向,与两侧拖尾构成"σ"型碎斑系,片麻理不均匀,间隔多在2cm以上;石英呈压扁状、竹节状,集合体呈透镜状定向分布。宏、微观的"σ"系及S-C等组构均显示北东向的斜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程度相当于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2.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明星沟火山岩盆地周边,构造基底由太古界上集宁群片麻岩和太古代混合岩化花岗岩组成,矿区中心主要出露燕山期正长花岗岩和石英斑岩。1990年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队在内蒙古大青山中段(榆林—后房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扫面工作中发现该处异常既大苏计异常(Hf10甲1),后经岩石剖面测量控制异常浓集中心,激电扫面圈定了矿体范围,然后对异常地段进行工程验证,发现一处赋存于碎裂石英斑岩、正长花岗岩体中,成因类型属低品位斑岩型钼矿床。目前该矿床已达到勘探程度,控制储量接近15万吨。该矿床的成功发现,地球化学测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柴达木地块在中生代以前的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柴达木在中生代以前的发展演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系克拉通基底,基底存在双重结构,包括元古宙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柴盆周边古老山体出露有下元古界区域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达肯大坂群和金水口群,以及中上元古界的小庙群、冰沟群和丘吉东沟群。柴盆基底多登—小柴旦一线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央断裂带",断裂带西北部的基底塑型强、埋深大,新生界地层发育;而东南部基底具刚性,埋深较浅,第三系不发育,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盖层。自显生宙以来柴达木的演化,是与新元古代联合古陆的裂解,再到二叠纪中期北半球劳亚古陆形成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一致的;寒武纪时,柴达木地块还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后逐渐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时已位于北纬12.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特别是中生代后逐渐演化为现今盆—山模式,主要是受到周边断裂带的控制,即柴北缘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因此,柴达木地块的演化,是在与周边地块不断适应、调整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对赖茵博尔特丘陵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分析表明,该地区发育4期主要构造变形.D1期主要是区域性近EW向片麻理形成阶段,其变形时代为>970 Ma;D2期是在正片麻岩形成了近EW向轴面陡立韧性剪切褶皱,以及剪切面理上发育的各种紧闭不对称褶皱和低角度拉伸线理,其变形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D3期变形发生在寒武纪早期,以构造抬升至地...  相似文献   

15.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的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的次一级主断裂(F1)控制。该断裂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的多期活动阶段。文中主要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温度、压力及硫同位素分析等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该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地处南岭山脉的南坡,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丹霞山为红色岩石(主要是碎屑岩)分布区发育的一种水平或近水平构造地貌,构成这种地貌的岩石主要为晚白垩世的红色陆相砂砾岩,系砂砾岩经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孤立状山峰和  相似文献   

17.
二道背金矿位于兴和县大青山北二道背地区,矿体赋存在长石石英砂岩和含红柱石角岩中。矿源层位侏罗系地层之下的集宁岩群混合花岗片麻岩矿床为贫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少部分为含金破碎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8.
闹牛山铜矿床是与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的脉状矿床。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的的陆相沉积—火山岩,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是中基性和弱酸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矿区处于北北东向深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合火山构造地块中,断裂构造发育,赋矿围岩为安山玢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闪长玢岩等。成矿岩体为弱酸性斜长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工业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Pb、Zn、Ag、Au等。矿石结构有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胶状结构、固溶体分解及包含结构等。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脉状和块状构造等。成矿期可分为4个阶段,矿床属高中温岩浆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9.
窑沟金矿位于东西向赤峰-开源和北东向贝子府-四家子、铁匠营子-四官营两条深大断裂锐角夹区内,矿体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控制明显,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后的残留火山热液和太古代乌拉山岩群的变质热液,含矿热液主要是沿着区域深大断裂和不整合构造薄弱面运移,最后含矿热液定位在北西向张性断裂中,最终充填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强震群活动构造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997-1998年新疆伽师6.0~6.6级强震群与国内外14例5.1~8.7级强震群的活动构造环境比较研究后发现,强震群持时25min~3a,强震群区的地震活动多具重复性,发震构造多为刚性地块共轭隐伏破裂。强震群为板内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