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成分测定、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研究,对黑云母的差热曲线即DTA曲线中的吸热谷进行了解释。得出的结论是:黑云母在加热过程中分两次脱羧,一次脱羧Mg-OH键断裂,造成DTA线中的600℃左右的吸热谷;二次脱羟Fe-OH键断裂,形成850~1100℃间的吸热谷;DTA线中最后一个吸热谷为黑云母熔化吸热而成,其温度范围为1100~1300℃。  相似文献   

2.
绿泥石族矿物热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雅秀 《矿物学报》1992,12(1):36-44
本文提供了不同成分的三八面体和二八面体绿泥石矿物的热谱、相应化学成分及结构式,并对它们进行了热转变产物的研究。实验证明,DTA曲线特征及热转变产物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Mg-绿泥石有640℃±和840℃±两个脱羟吸热谷和870℃±的强放热峰,其转变产物为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Fe-绿泥石只有一个550℃±的脱羟吸热谷,并转变为赤铁矿和铁尖晶石;Al-绿泥石有一个540℃±的脱羟吸热谷和920℃±的放热峰,转变为富铝红柱石。  相似文献   

3.
郭洪中  李兆麟 《矿物学报》1996,16(3):327-332
本文通过对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中不同类型方解石的REE、DTA和热发光标型研究,发现成矿期方解石的ΣREE总量,LREE/HREE比值较成岩期方解石高出2 ̄10倍,矿石或矿化地层的DTA曲线多数表现为双峰或多峰,非矿化灰岩中方解石DTA曲线为单峰,方解石热分解温度在819 ̄832℃之间;矿石中的方解石人工辐射照发光多数出现160,260,370℃左右的三峰,而地层中的方解石多数为160,370℃的双  相似文献   

4.
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沙溪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气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为100 ̄500℃,盐度为2.0wt% ̄60wt%NaCl,并且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温度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热液脉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中H2O、CO2的氧、氢、碳同位素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得到热液δ^18OSMOW为+3.51‰ ̄+5.52‰,δDSMOW为-60‰ ̄-82‰,δ^13CPDB为-3.61‰ ̄  相似文献   

5.
样品经HNO_3-HF-HClO_4分解,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以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 ̄(-9)gSe,0.13×10 ̄(-9)gTe;测定0.06gSe、0.03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原子荧光法测定岩矿中痕量硒和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题示方法中的干扰,指出在一般岩石中多数共存元素不干扰Se和Te的测定;Cu的干扰可在含Fe ̄3+、HClO_4的介质中加入邻菲罗啉沉淀预先消除;Pb的干扰可在H_2SO_4分解试样时形成PbSO_4消除;试液保存在塑料容器中可免除残留F ̄-的影响。所拟方法每次采样1mL,每小时测定90次。对Se和Te的检出限均为0.2μg/L,测定浓度为10μg/L的Se和Te,其RSD(n=12)分别为3.7%和4.3%。经标样分析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相似文献   

8.
用EDTA络合滴定直接测定芒硝和钙芒硝中的TNa2SO4。以TNa2SO4,Tso4^2-,Cl^-和H2O^+四因子配算盐类矿物成分,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苏皖地区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发成  李虎杰 《矿物学报》1995,15(2):242-248
本文对凹凸棒石粘土矿中坡缕石及其共生的蒙脱石、白云石、蛋白石进行了稳定同位素研究。坡缕石δ^18OSMOW为24.7‰ ̄26.3‰,δDSMOW为-59.1‰ ̄-16.8‰,推算形成温度为71 ̄81℃。白云石δ^13CPOB为-7.2‰ ̄-11.7‰,δ^18OSMOW为19.6‰ ̄27.3‰,推算形成温度为29 ̄74℃。研究表明,苏皖地区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是在火山喷发间歇期,与火山作用有关热水溶液  相似文献   

10.
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27Al和^29SiMAS NMR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郭九皋  何宏平 《矿物学报》1997,17(3):250-259
根据艰我国八个不同成因和特征的高岭土样品在450-1450℃热处理产物的MAS NMR谱和XRD,IR,DTA等研究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讨论了高岭石-莫来石反应序列的几个重要问题:1.高岭石的结构,尤其是五配位铝;2.980℃放热峰后的高温相是γ-Al2O3而不是Al-Si尖晶石;3.对于莫来石化过程,认为初始莫来石850-950℃变高岭石形成,二次莫来石由分凝的SiO2和γ-Al2O3在1200-  相似文献   

11.
深源流体—老王寨金矿床含矿流体来源的一种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老王寨金矿床含矿流体是一种富含矿化剂Cl^-、CO2和S^2-的高温高压深源流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值在+6.91‰ ̄+11.76‰之间,δDH2O值为-68.10‰ ̄-101.10‰之间,辉锑矿的δ^34S值为-0.15‰ ̄-1.03‰,方解石的δ^13C值为-0.34‰ ̄-3.12‰。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流体既不是岩浆热液也不是大气降水,而是一种深源流体。  相似文献   

12.
秦大军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4,10(2):126-138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Cpx。橄榄石为液相线矿物。橄榄石-熔体Fe2--Mg2-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残余液相线成分取决于晶出矿物相的化学成分及含量。O1+CpX+P1饱和液相成分的O1-Di-Sil和O1-Di-Ne三元系相图清楚地反映了熔岩低压结晶作用的趋势,低压下熔浆的主要元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岩浆SiO2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13.
塞曼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的铜钴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岭  张红 《岩矿测试》1997,16(2):98-100108
报道以HNO3-HF-HClO4分解多金属结核样品,用日立180-8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Cu、Co和Ni的方法。试验了介质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用该法测定了大洋锰结核标准物质中的Cu、Co、Ni,结果与标准值符合,且方法已应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中。对这些标样6次测定的RSD分别是Cu0.49% ̄1.99%,Co1.86% ̄2.66%,Ni0.46% ̄1.96%。  相似文献   

14.
范斌 《地质实验室》1995,11(4):208-209
在有Br^-存在下的PH5HAc-NaAc缓冲溶液中,加入过量EDTA,用CuSo4标准溶液滴剩余的EDTA,以Ca^2+在交流示波曲线上的切口指示终点。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矿石中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焦家式金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矿体赋存于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类岩石断裂带内,呈破碎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矿石。矿体中均伴有富含金的成矿前、后中基性脉岩。成矿作用包括乳白色块状黄铁矿石英和(或)伟晶石英脉阶段、含金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方解石石英阶段。三个阶段石英δ ̄(12)O值平均为12.4‰、13.2‰和14.4‰。计算的石英δ ̄(18)O_(H_2O)值平均分别为4.7‰、3.5‰和3.5‰。三个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水δD_(H_2O)值平均分别为-73‰、-80‰和-92‰。经反演计算,提出成矿流体是中生代大气降水(δ ̄(18)O=-15.5‰,δD=-115‰)与5km以下深部中基性岩在350~400℃时,有效W/R比值从0.01至0.05之间交换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6.
肖正元  黎宏彦 《岩矿测试》1994,13(2):128-130
采用了单柱离子色谱法测MnO2产品中无机离子杂质;提出了消除干扰的可行途径,将La(OH)3加入后能同时消除进样峰的干扰和溶剂峰的出现。选用1.75mmol/L邻苯二甲酸1.7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混合淋洗剂测定F^-,Cl^-,NO3^和SO^2-4,其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5%;RSD(n=7)为2.47%-8.08%。  相似文献   

17.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荫清  陈殿芬 《矿床地质》1995,14(2):150-173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为2相气液、1相液体、少数含子晶多相和含液态CO_2三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中富Na ̄+、Cl ̄-和SO,气相中H_2O占优势,CO_2次之。属NaCl-H_2O体系。包裹体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在温度高于360~400℃的中性—弱酸性热流体中,Au和Cu的络合物呈迁移状态,在温度低的弱酸—酸性的较还原环境下,围岩产生广泛的石英-绢云母化,导致Au、Cu络合物分解,沉淀出大量Au和Cu。  相似文献   

18.
粤西河台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永章  卢焕章 《矿物学报》1995,15(4):411-417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 ̄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 ̄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 ̄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一个低盐度的以H2O-NaCl-CO2为主的化学体系,主要源于大气水与变质建造水的混合。在演化过程中,成矿热液流体发生了CO2发泡和气液两相不  相似文献   

19.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20.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在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H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δDH2O-δ^18OH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