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然后按不稳定、次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等四个级别进行了延安市区斜坡稳定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市区斜坡带的实际稳定程度。该方法清晰易用,能使较多的影响因素参与评判,是进行斜坡稳定性定量化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黄土台源农灌区,其天然斜坡环境常被农田灌溉所变异,形成农灌工程地质斜坡环境。在此种环境中,斜坡的变形和破坏常被诱发、激活和加剧,从而产生了新的农灌斜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若对其进行治理,必须从农田灌溉诱发、激活和加剧灌区内斜坡变形和破坏这一观点进行考虑.本文试图以宝鸡─常兴源农灌区斜坡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铜川市区滑坡现象为实例,采用信息论法基本原理,对其区域斜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预测,得到了与斜坡破坏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之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河上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场地为例,论证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多期性和规律性问题。在充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内的斜坡破坏分为两期,即第一期为已经失稳的老滑坡群;第二期为发育在第一期滑坡群圈闭状破裂壁之后的正处于蠕动和破坏阶段的变形坡体,进而将第一期的滑坡分为两个强度次序。同时,还揭示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规律性,即随着期和序次的增高,斜坡破坏面积增大,滑坡个数增多,规模减小,强度降低,滑距变短,滑体破碎程度变弱。最后指出,上述多期性和规律性应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三峡库区湖北省夷陵区陈家冲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斜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根据斜坡的危害程度结合斜坡周边环境条件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凤凰山东北麓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该区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滑塌)以及危险斜坡等,并对各滑坡(滑塌)以及危险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斜坡(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常用的瑞典法、毕肖普法和剩余推力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验算,为凤凰山东北麓后期的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恩施城市建设中盆地内红砂岩斜坡破坏较为严重,其中结构面控制的逆向红砂岩斜坡破坏现象普遍。以恩施市内凤凰山公园斜坡为典型实例,研究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机理。工程地质调查与室内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表明,该类红砂岩斜坡破坏的影响因素为斜坡地质结构构造、地层岩性与工程诱发因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该类斜坡失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坡体位移监测、有机玻璃投影监测与宏观变形拍照记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类斜坡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斜坡的稳定性状态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在工程开挖的作用下,斜坡沿结构面必发生失稳破坏。鉴于此,工程建设中必需对该类斜坡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防止出现不同规模的失稳滑动现象。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发育多类型斜坡构造,为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富集区。板桥斜坡为歧口凹陷西缘受边界断裂控制的旋转掀斜型斜坡,斜坡内断裂特征复杂。在钻井及高分辨地震三维解释基础上,对板桥斜坡区内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板桥斜坡内部发育3组不同类型的断裂系,其组合类型、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具有显著差异。西侧的大张坨平行断裂系受控于差异伸展作用,缓岸带一侧发育一组平行排列的张性断裂,断裂走向与斜坡倾向垂直,形成断鼻背景上的单一斜坡构造;东侧的长芦羽状断裂系及高沙岭帚状断裂系形成受伸展走滑作用共同控制,断裂走向与地层倾向平行,形成顺向复杂断裂斜坡构造。斜坡区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旋转掀斜期-坳陷沉降期3个阶段,控制了斜坡区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断裂活动特征的差异则控制了油气运聚特征的不同,早衰型断裂易于油气短距离运移在中深部富集成藏,继承型断裂两侧具多目的层立体含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互层倾倒是一类典型的深层倾倒模式,为准确评价其稳定性,开展互层倾倒的工程地质特性及稳定性评价研究。以雅砻江上游发育的深层倾倒体为典型实例,利用基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在构建倾倒体工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从变形过程和演化阶段上定量评价斜坡整体稳定性。研究表明:互层倾倒是由块体倾覆和板梁弯曲形成的复合倾倒模式,即:硬岩发生块状-弯曲倾倒,而软岩发生弯曲倾倒;空间上,一个发育完备的倾倒体可划分为:滑动区(A区)、强倾倒区(B区)、弱倾倒区(C区)以及原岩区(D区)。基于实测数据提出的斜坡倾倒定量描述体系,可以作为岩体倾倒变形识别和变形程度分级的基本依据;时间上,互层倾倒演化过程主要经历4个演化阶段:卸荷回弹陡倾拉裂面阶段,初始变形阶段,板梁根部折断、剪切面贯通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并最终转化为蠕滑-拉裂模式形成滑坡。该滑动面受强变形岩体中倾向坡外结构面控制,而并非沿最大弯折带发育;滑动区(A区)的出现意味着斜坡最终破坏的发生,对应于演化的第三阶段,为斜坡的极限平衡状态,稳定性系数介于1.0~1.05之间。基于演化过程的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互层倾倒稳定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不稳定斜坡地质条件调查及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主动搬迁避让不稳定斜坡失稳危害及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边坡地质环境灾害产生的背景、特征和变异态势 ,对西部开发中边坡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的平面旋转坡体为例,讨论其变形的原因、模式与机理,它对平面旋转坡体的稳定性评价及丰富滑坡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陡边坡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概率方法应用于某高陡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过适当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参数来间接考虑岩体节理裂隙的影响,并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同样的计算,认为加固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修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成矿预测及斜坡稳定性评价中应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在D.G.Fredlund等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及其延伸的Rankine土压力公式以及国内学者卢肇钧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用膨胀力代替基质吸力来刻画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基础上,推导了含膨胀力的非饱和土竖直边坡临界高度的计算公式,初步探讨了非饱和土基坑无支护开挖深度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优势面理论层次分析法。确定岩坡的控稳优势面.通过对太湖度假区休体公园渔洋山边坡的研究得出F1和软弱夹层是控稳优势面。通过优势面组合分析.得出4组优势分离体。其中F1、软弱夹层和边坡临空面组合为试算安全系数最小优势分离体。最后用Sarma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出各种优势分离体组合模型在考虑地下水和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情况下均是不稳定的。结果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岩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坡麓地带进行工程勘察时,应注意论证工程建设对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评价其对设计、施工的适宜性和可行性,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