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岩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论评》2016,62(S1):55-56
西昆仑-阿尔金地区是指新疆南部,塔里木板块南缘,包括青藏高原的帕米尔高原、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新疆境内的阿尔金山,是我国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在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西昆仑-阿尔金成矿特征及其最新找矿进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划分为2个Ⅲ级成矿区带,构建西昆仑-阿尔金Fe-Pb-Zn-Au-稀有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区内矿产以铁、铅、锌、金、稀有金属等为主,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铜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甲基卡花岗岩型锂矿等。区带内铁、铅、锌、锂、金矿等矿种资源潜力巨大,划定7个远景区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西昆仑基础地质、矿产评价工作程度的逐步提高,对该区地质背景及矿化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对该区成矿区带地划分具备了条件。为了充分了解西昆仑找矿潜力,为下步矿产调查做准备,需要对该区成矿区带进行系统研究。和田华勘矿业公司从2012年开始,在西昆仑东段于田、民丰等县4万多km2的范围内持续做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且选择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化信息较多区段做矿产勘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认真研读前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资料、西昆仑东部1∶5万航磁测量成果资料、区域地质专著及早期的矿产调查资料等,对西昆仑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在西昆仑划分出了8条成矿区带,每个成矿带与构造带有一定关系,且各具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落石沟一带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落石沟矿带是新疆西南部重要的成矿区带,落石沟矿带已发现铁、铜、铅锌矿(床)点13处,成矿潜力巨大。文章在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区域内铅锌矿的分布规律、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成矿模式、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以宝塔山、多宝山铅锌矿作为典型矿床对其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西昆仑落石沟一带为寻找MVT型(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的有利地区,初步总结了该成矿带铅锌矿的控矿规律,确定了区域预测要素,提出了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卡兰古铅锌矿床位于新疆阿克陶县阿尔塔木村北西约6km处,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的交接部位.就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目前的地质工作程度而言,在西昆仑地区内沿走向找寻类似矿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丁道贵等,1996;汪玉珍等,1987),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是特提斯构造与欧亚板块构造南缘的结合部,是横亘于中国中部巨型纬向构造带(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显示,研究区成矿条件优越,是斑岩型、层控型、块状硫化物型以及砂页岩型铜、金、铅锌等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区.  相似文献   

6.
杨建军  冯骥  李鹏 《地质与资源》2018,27(2):160-165
阿拉善地区横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华北地块、塔里木板块东部陆缘增生带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是一个多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具有潜在的找矿前景.根据这一特殊的成矿地质环境,对该地区已有矿床(点)的分布、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雅干-哈日奥日布格、塔木苏格拉格-本巴图、阿贵庙-叠布斯格3个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找矿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7.
缅甸处于印巴板块与青藏板块碰撞结合地带,根据其特殊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特征,可划分为七个成矿区带,每个成矿区带有着各自不同成矿特征和不同的矿产资源。在搜集研究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参与缅甸的实地地质调查成果,分别对缅甸的各成矿区带地质及成矿特征、以及各成矿区带的找矿远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 8 个成矿区带 (Ⅲ) 和 15 个成矿亚区带 (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海东昆仑成矿省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中国矿产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对青海东昆仑及邻区成矿单元进行修订,将东昆仑共划分出8个成矿区带(Ⅲ)和15个成矿亚区带(Ⅳ),并对划分出的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海东昆仑成矿省成矿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康西瓦断裂位于新疆西昆仑地区,为青藏高原西北缘重要断裂构造,构成了西昆仑板块和喀喇昆仑板块边界,前人已在该带发现有麻粒岩.近年来,在康西瓦结合带西段马尔洋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了超高压变质硬玉岩,证实其为一板块俯冲带,应为中央复合造山带西延部分.  相似文献   

11.
根据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需要,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的典型矿区——铁克里克-卡兰古铅锌铜矿带采集地表蚀变岩石样品,应用短波红外矿物分析技术对其矿物组合进行波谱分析,以ASTER和ETM+数据为基础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同时通过图像增强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研究区的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得到研究区1∶100000的遥感异常图.从已知矿...  相似文献   

12.
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俘虏沟地区,以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标准影像图制作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突出相关控矿要素和矿化信息,开展地质矿产遥感解译;利用ASTER数据开展矿化蚀变有关的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配合适量的野外调查验证,发现了4种极具找矿前景的矿化带类型:①大红柳滩(含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带1处;②大红柳滩层控型铁多金属矿化带1处;③俘虏沟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热液脉型铁、铅、银、铜矿化区1处;④俘虏沟层控型含铜铅锌银的菱铁-赤铁矿矿化带4处;通过遥感综合分析,圈定遥感找矿靶区11处,其中A级遥感找矿靶区5处、B级遥感找矿靶区3处、C级遥感找矿靶区3处,为后续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规划部署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依据。因此,高分遥感技术在西昆仑地区矿产地质综合调查中作用显著,可实现找矿工作的快速突破,值得在相同或类似区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e West Kunlun ore-forming belt is located between the northwe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It situated between the Paleo-Asian Tectonic Domain and Tethyan Tectonic Domain.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iant tectonic belt in central China (the Kunlun-Qilian-Qinling Tectonic Belt or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Many known ore-forming belts such as the Kunlun-Qilian Qinling ore-forming zone, Sanjiang (or Three river) ore-forming zone, Central Asian ore-forming zone, etc. pass through the West Kunlun area. Three ore-forming zones and seven ore-forming subzones were classified, and eighteen mineralization areas were marke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West Kunlun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favorable region for finding out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4.
曹仁关 《地球学报》1989,11(1):143-156
根据古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新疆可以分为阿尔泰区,准噶尔-天山区、塔里木区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区。晚志留世末期,塔里木区与准噶尔-天山区拼结,形成蛇绿混杂岩和双变质带。早泥盆世末期,准噶尔-天山区俯冲于阿尔泰区之下,并形成双变质带和蛇绿岩套。早白垩世末期,昆仑山-喀刺昆仑山区俯冲于塔里木区之下,并形成蛇绿岩带。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新生代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基于纵贯喀什地区4条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解析,建立了喀什地区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地质模型,认为该区新生代晚期不仅受南天山造山带南冲挤压的控制,也受到来自西昆仑的北冲推覆作用的影响,从而将喀什地区的冲断构造划分为北部的"南天山前陆冲断系统"(西段可称"阿图什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南部的"西昆仑前陆冲断系统"两部分。通过平衡恢复技术,定量计算了这两部分的最小水平构造缩短量分别为43.7 km和4 km,剖面总的缩短率为50%。综合构造演化序列和保存条件分析,认为北部深层成藏条件较好,优质储层是否发育是钻探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MINERALIZATION AGES OF GOLD-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NORTHERN ZONE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BASED ON FISSION TRACK ANALYSIStheOpenLaboratoryofNuclearAnalysisTechniqu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炳蔚  王彦斌 《地球学报》1994,15(Z1):45-53
以昆仑中央断裂为界,青藏高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造山带是在刚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造山前期是裂陷槽发展阶段,并以简间的碰合褶皱成山。造山期后构造变形也简单,以逆冲、叠覆构造为主。南部的造山带是在柔性基底地壳上发育起来的。它的特点是活动性强,经我旋回开、合造山前期出现有连贯性较好的洋盆及两侧广阔的陆缘沉积,造山期后变形复杂,除逆冲、叠覆构造外,出现大量平移断层。这一部的构造格局形成了青藏高原造山带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27,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9.
迈龙—色日地区位于东昆仑东段的沟里一带,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化地段,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本文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基础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信息特征,借助大比例尺高精度遥感线性构造解译手段,对该地区构造格架进行分析,以瓦勒尕金矿床为典型矿例,剖析迈龙—色日地区的找矿潜力,对区内找矿信息进行总结,圈定找矿潜力地区,并进行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为该区内已发现的部分金银和多金属矿化带的追索及新矿化带的发现和查证提供了一定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热液金成矿带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昆化热液金成矿作用较强,构造控制明显。作划分出两条金成矿带,分别称为北昆仑金成矿带和南昆仑金成矿带,它们受区域地质演化控制,呈近EW向分布,各民矿和容矿构造均呈NW向。中论述了各成矿带的主要特征和具体差异,指出了成矿远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