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0—2016年的县域台风灾害历史灾情数据,选取受灾人数、死亡人数、倒损房屋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为评估指标,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级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以县域为单位的台风灾害综合灾损指标,对所选取市县的台风灾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分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快速实现不同台风灾害、不同市县间的台风灾害严重程度的对比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灾害等级分布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市县为台风灾害多发区,浙江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各市县为严重灾害(特大型、大型灾害)的易发区;8月、9月为严重灾害的多发时间。以不同登陆地点、不同影响范围的1210号“达维”台风和1513号“苏迪罗”台风为例,对灾情评估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7—2019 年影响广西南部县域台风的致灾及灾情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各灾情指标的关联系数,结合层次分析及熵权法确定组合权重,构建综合灾情指数序列,对影响广西南部县域的台风进行灾情评估。结果发现: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及与其毗邻的县域综合灾情总指数均大于9;南宁市辖区周边多数县域的综合灾情总指数不仅大于 9,且受灾频次不低于 14 次;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县域易受到台风袭击并造成灾情,大部分内陆县域受台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及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中国台风灾情资料,分析了中国致灾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倒损、农田受淹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特征.引入了定基物价指数,改进了台风灾害指数(ATDI指数)的计算方法,基于1980-2004年间所有致灾台风的灾害指数的聚类分析,将致灾台风的灾害分为:轻灾(或小灾)、中灾、大灾(或中偏重灾)和重灾4个等级,并据此对1980-2004年间中国致灾台风的灾情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有7.2个台风对中国造成明显灾情,最多的年份多达11个、最少年份也有4个.中国致灾台风的频数逐年减少,但造成的灾情却逐年趋重,因台风而伤亡的总人数逐年上升(死亡人数下降)、倒损房屋和受淹的农田面积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逐年递增,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3×10~4间/年、2.28×10~4 hm~2/年和14.56亿元/年.1980-2004年间,单个致灾台风而言,倒损房屋、受淹的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1.4间/个、880.0 hm~2/个和0.33亿元/个.从台风灾害指数看,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台风灾害较为严重,其中1996年最重,而1998年则是1980-2004年间台风灾害最轻的年份.  相似文献   

4.
选取1981—2018年影响广西且灾情记录比较完整的86个台风样本,基于台风灾害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划分灾情等级,选取致灾因子,利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广西台风灾害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选取的台风灾害致灾因子与台风灾情等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构建的遗传—神经网络集合预报模型对台风灾情预估效果较好,训练样本拟合一致率为86.1%,测试样本预报准确率为71.4%,其中严重和较重的台风灾情等级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较轻等级的预报准确率达83.3%。  相似文献   

5.
强台风“云娜”灾害特征及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素芬  赵利刚 《气象科技》2006,34(3):315-318
根据0414号台风“云娜”灾情调查,使用模糊聚类方法对1949~2004年影响浙江省的重大台风灾害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台风“云娜”是浙江省1956年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台风灾害。综合评估结论:①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损失与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呈上升趋势,台风“云娜”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当年生产总值之比为3.54:100;②风暴潮为沿海台风灾害的主要因子,建成标准海塘后,大风上升为首要致灾因子;③沿海农村新建(构)筑物和城市广告牌在台风“云娜”中安全问题突出,民营企业抗灾能力也凸显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台风“苏力”的监测资料、台风灾情资料、2000年后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台风“苏力”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网络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相似分析法的上下限区间估算法,预评估台风“苏力”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对台风“苏力”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台风“苏力”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相符,台风“苏力”灾害风险分布与实际灾情分布大部分一致,风险等级高的县市,实际灾情重,高风险区的大部县市直接经济损失均为1000万元以上。应用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三级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和评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的防御行为效益,政府主导在各类减灾行为中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末兰  向纯怡 《湖北气象》2009,28(2):179-185
利用湖北省1961-2006年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可按灾害性天气和灾情两个方面来分类,在灾害性天气方面可分为直接灾害和衍生灾害2类,并可细化为12种直接灾害和14种衍生灾害,灾情可分为4类19种;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干旱、强对流及其衍生灾害.其特征是危害大、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均、发生频率高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六十年影响东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近十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台风是影响东兴致灾最严重气象灾害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气象灾害的52%;其次是暴雨洪涝灾害,占全部气象灾害的35%。强雷暴、低温、冰雹、龙卷及其他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部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6%、3%、2%、1%、1%。  相似文献   

9.
1994-2018年广东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2018年广东气象灾害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广东近25年台风、暴雨、低温、干旱和强对流等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口、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这5个灾情要素的特征。结果表明:台风造成广东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占气象灾害总损失的62.0%,其次是暴雨,占23.5%,第3、第4分别是低温10.4%和干旱2.2%,这4种灾害损失占总损失的98.1%;强对流造成的损失仅占1.9%。气象灾害平均每年造成广东直接经济损失171.70亿元,因灾死亡149人。近25年来,气象灾害造成的广东人员伤亡人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但直接经济损失占总GDP的比例呈显著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84—2013年山东省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01—2006年主要气象灾情时空分布特征。收集到的灾情记录数最多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干旱和台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受灾面积较重,绝收面积1992年最多,受灾人口在2000年以后呈显著增多的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山东省各县年均受灾面积和年均受灾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均以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