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断层参数对承压水体上采煤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流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承压水体上采煤过程中断层参数(断距、倾角)对煤层、围岩的应力、变形和水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存在断层时突水的机理和可能的突水点位置,并定量分析了防水煤柱的预留距离。得出以下结论:(1)当存在正断层时,多发生断层破坏型突水,而底板破坏型突水发生的几率较小;(2)突水性质和突水发生位置受断层断距和倾角的影响不大,煤层和采煤工作面附近的底板围岩都可能成为突水涌出点;(3)随着断层断距和倾角的增加,防水煤柱的合理留设距离应随之增大。以上结果可为实际矿井采煤防突水设计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开滦赵各庄矿2137西下工作面为大埋深、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区。为预防顶板老窑突水灾害,合理留设防水煤柱,采用了FLAC3D模拟方法分析连续介质大变形条件下围岩体积应变分带特征,并与工作面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了该矿冒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合理解释了切眼处采空区上方煤层超高抽冒现象。通过计算决定该矿留设防水煤柱60m,该结果比规程少留煤柱15.75m。经两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防水煤柱留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新方矿井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南部,区内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严重不足。新方矿井4201下山采区地质构造复杂,回采中断层带及附近易发生底板突水,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需留设较多的断层防水煤柱,煤柱内压煤量大。为充分开采煤炭资源,同时有效保护煤层底板太古界花岗片麻岩水资源,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采用回采工作面超前注浆充填断层破碎带的措施,封堵底板导水裂隙,实现防止底板大量涌水,达到充分开采置换煤炭资源的目的。以该采区3#工作面为例,介绍了注浆钻孔的布置原则及施工过程,进而对保水效果进行了评价。回采证实,工作面注浆充填后,涌水量大幅降低,可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同时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对减缓潍坊市"水量性缺水"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含”水体下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童亭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证实“四含”属弱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水源不足,而矿井为防止“四含”水进入矿坑,留设了厚层防水煤岩柱,使大量的煤炭资源被压,造成资源的浪费。为解放防水煤柱,提高回采上限,达到提高资源的回采率,根据童亭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出冒落带高度、保护层厚度、防砂煤岩柱厚度、以及工作面回采时的最大涌水量,从而确定回采上限标高为-235m,将回采上限提高了30m。340工作面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的实验成功,为工作面上提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煤矿设计部门在留设防、隔水煤柱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煤矿水体下采煤、顶板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室工程地质模拟方法,对新发煤矿29#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模拟,模拟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26.3 m;运用关键层理论,计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29 m。综合确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26.3 m。实验室工程地质模拟方法及应用实例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解决开采上限、留设防(隔)水煤柱等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5)
为了合理确定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利用FLAC数值模拟技术,根据小槽煤(太原组12下煤和16煤)重复开采的条件,对断层煤柱宽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下两层煤开采时,围岩应力、塑性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不同,所需的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变化较大,12下煤开采时断层防水煤柱宽度为20 m;16煤重复采动条件所需的煤柱宽度为50 m左右。重复采动条件的断层煤柱留设宽度模拟结果能形象地刻画断层受采动影响程度,指导性更强,比《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计算方法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能有效指导矿井16煤的断层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7.
综放工作面缩小防水煤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任楼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着5~15m的砾石含水层,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设计留设垂高为80 m的防水煤岩柱。为论证所留煤柱是否安全合理,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和上覆岩层岩石力学性质、水理性质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层的含粘量较高,垂直渗透能力较弱;工作面浅部基岩泥岩类属较弱及中硬岩类型;基岩风化带内粘土矿物含量较大,吸水后体积膨胀,再生隔水能力强,受采动影响后,具阻水和抑制导水裂隙继续发展的双重作用;还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计算机模拟和公式计算。据以上研究结果,将防水煤岩柱缩小为65m。1998年5月已回采完毕,回收煤炭46×104t。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断层防水煤柱挖潜对断层的影响,分析断层活化的危险性,应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以荆各庄矿1196F工作面开采挖潜F3断层防水煤柱为原型,对煤柱挖潜影响下F3断层活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F3断层防水煤柱的挖潜,打破了原有的应力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断层带内的应力分布,致使断层上下盘的应力增量和位移显著不同,并在工作面斜上方断层带内产生了剪应力变形增量集中,该位置最易引发断层活化,但由于F3断层挖潜后还剩60m宽度,煤柱挖潜对F3断层的影响是局部的,没有引起断层带内物质产生剪切破坏,F3断层没有产生活化。该结论得到了物探和钻探成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是煤矿设计部门在留设防、隔水煤柱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煤矿水体下采煤、顶板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双阳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项目,在8#煤层采空区上方施工两个地面钻孔,采用地面钻孔钻井液漏失量实测法、钻孔电视摄像技术及传统经验公式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8#煤层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43.7~45.7m,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在合理确定开采上限、留设防(隔)水煤柱等问题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刘贵  刘治国  张华兴  尹润生 《岩土力学》2011,32(Z1):433-0437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了下沟煤矿泾河下特厚煤层大面积综放开采的地质特点,为实现水体下安全回采,确定了在各工作面间留设一定宽度隔离煤柱的开采方案。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分析了改本区地质条件下各综放工作面间留设一定宽度隔离煤柱对覆岩破坏的影响。研究证实,隔离煤柱对覆岩破坏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根据试验得出的单工作面最大裂采比,通过最小防水安全煤岩柱垂高的计算,认为地质条件满足泾河下安全回采的要求。且研究成果成功指导了5个工作面安全回采,可为该区及类似条件其他矿井的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断层煤层开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正确留设是防止断层突水事故的重要措施。山东济宁三号煤矿12301(南)工作面西邻的F8断层落差较大,可能会沟通底部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含水层,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进行F8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考虑煤岩层真实产状、断层面与煤层产状的空间关系和底板承压水威胁,对《煤矿防治水细则》中断层导水条件下的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方式进行改进,推导出水位到安全防隔水煤岩柱宽度(Ha)在断层面垂足处的水头高度计算公式及改进后的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公式。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煤矿防治水细则》原有计算公式在将煤岩层理想化为水平岩层,且取偏小的煤层底板水压值计算的情况下,计算出的F8断层煤岩柱尺寸为112 m,改进公式的计算结果为128.5 m。因改进公式考虑了实际煤岩层产状及与断层面空间关系,且水压取值位置准确,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将为矿井安全回采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安全缩小防水煤柱,针对淮北矿区煤层普遍上覆巨厚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煤层顶板不稳定情况,淮北刘东煤矿把提高开采上限工作分为防水、防砂两个阶段推进。首先通过研究分析西三采区第四系底部含水层和黏土隔水层等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西31000工作面第四系底部含水层为弱富水性,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开采后的覆岩破坏高度,并与井下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确定西31000工作面采后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为41.3 m;据此提出了安全、合理的防水开采上限高度。安全回采后,成功解放呆滞储量22万t,为下一步进行防砂安全开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黄淮矿区古风化壳进行了详尽分析和简易分带,重点研究了开采煤上方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性,探讨了临界风化带开采缩小防水煤柱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樊娟  汪玉松  许芳  刘英峰 《地下水》2009,31(3):104-106
以赵固一矿首采面二1煤顶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公式法和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F-RFPA2D) 确定在分层开采条件下首采面敷岩破坏的高度.并结合顶板破裂的模拟演化过程,为以后留设防水煤柱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11610工作面生产的接续,田庄矿根据已有资料及邻近矿井资料,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覆岩开采破坏规律,提高了煤矿开采上限。  相似文献   

16.
朱效中  朱学光 《探矿工程》2011,38(10):60-62
淮北某煤矿因第四含水层水量过大,通过F5断层导入采煤工作面,使采煤生产陷入停顿。为解决采煤工作面涌水量过大问题,研制了高浓度化学浆液,经钻孔注浆收到良好的止水效果,使近200万t煤炭资源恢复开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数值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军  张东峰  郭志飚  段庆伟 《岩土力学》2013,34(12):3609-3616
沿空掘巷开采技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采场覆岩稳定的时间和沿空掘巷的位置。采场采动岩体运动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动态采场应力作用于围岩并使其状态发生灾变是发生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特厚煤层分层综采巷道布置(包括内错、外错和垂直),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选择能够最大可能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提高巷道稳定的重要保证。在稳定的内应力场范围内布置小煤柱护巷,能够明显提高巷道围岩稳定状态,减少巷道维护费用。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小煤柱不同巷道布置设计,通过煤柱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合理的巷道位置和煤柱尺寸及上覆岩层防控技术,并得到工程验证是正确可靠的,从而为特厚煤层小煤柱开采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昌福山区的构造特征,即印支运动产生的火成岩上升形成滑脱断层,再形成褶皱,在燕山运动早期形成推覆断层,晚期由于燕山运动产生火成岩的隆升机制形成倾角较大的正逆断层.其控煤可分为三大块进行F11以东,所形成的煤系地层只受高角度断层切割破坏;F11以西至9线,其沉积煤层一般只受滑脱断层影响;9线以西,主要受火成岩影响,离火成岩愈远影响愈小,一般影响较大的是童子岩组第三段中、下部和第一段地层.  相似文献   

19.
淮南潘一煤矿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矿区是瓦斯事故重灾区,潘一矿进入-400m水平开采以来,共发生25次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制约了该矿的生产安全。利用已采区瓦斯地质实测成果,结合未开拓区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矿13-1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煤的力学性质、煤层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13-1煤层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并对未开拓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位于F34断层附近、F38断层-钻孔V-3一带、F125-Fs107-Fs106附近、Fe7-Fe1之间的部分区域及F4断层西南端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的透气性越来越小,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频发,揭煤难度也越来越大。孟津煤矿开采山西组二。煤层,属于构造煤,煤层松软,透气性低,矿井一水平开采深度为760m,瓦斯压力高。副井清理斜巷需穿过二,煤层,为了尽快揭开煤层,采用液压钻机配乳化液泵以提高钻探水压的冲煤措施,使高应力低透气松软煤层在揭煤时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可利用因素。从施工的55个揭煤孔来看,单孔冲出煤量最大为2.3t,最小为0.4t,平均为1.06t,总计冲出煤量为58.5t。通过对控制区域6个点瓦斯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瓦斯含量降到了8m3/t以下.清除了突出危险。采用瓦斯解析指标进行了三次效果检验,Ah:最大值为190MPa;在岩柱1.5m布置爆破孔,采用震动爆破揭开煤层,瞬时最大瓦斯涌出量为2.4m3/min,说明达到了快速揭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