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磁异常宽度估计目标埋深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海洋磁探测中,如何根据磁异常的宽度来估算目标的埋深。用铁器残片在地面进行了试验。在分析整理试验数据基础上,将估算方法运用到航道障碍物探测与打捞工程上,获得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陆地)工程横断面测绘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其内业处理时间超过外业采集时间,修改不易。为此研制的横断面测绘系统,用类似于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电子手簿作业模式,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成果成图的一体化,具有传统手工作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配置、作业流程、作业步骤、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在浮泥层港口对适航水深进行测量的新技术,并介绍新研制成功的测量系统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其技术的新颖性在于两方面:1.用声学方法来进行高速测量密度;2.大功率、大扭矩,并每分钟启、停、升、降数十次的电动智能绞车技术。上述两方面的突破使得在浮泥层中进行快速动态连续的适航水深测量成为可能,文章最后介绍了新技术在蛇口港现场测量的成果。 本文提出的声学密度高速检测技术对于河口演变、航道整治中泥沙运动监测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岸地形测量是海洋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业难度最大、技术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深入分析了海岸地形测量技术的现状、特点和不足,研究了卫星、航空、地面等多种新的测量技术应用特点,提出了海岸地形测量应用的初步方案,为推进海岸地形测量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测绘技术水平,保障日益拓展的多样化需求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实时动态差分GPS与全站仪配合在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理论分析与应用实践,探讨了实时动态差分全球定位系统(GPSRTK)与全站仪相配合测量的解决方案、实测技术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在航道测量中的仪器设备、人员分工与环境利用的协调配合方法,既保证了测图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苏锐 《海洋技术学报》2003,22(4):119-120
1 用途和特点YZY4型温、盐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海洋的水温和盐度 ,并可将测量的数据存储或向上位机传送。适用于海上浮标、海床基工程和海洋台站等现场的长期监测。2 技术指标a.测量范围和准确度 :温度 :- 4~ 40℃  ± 0 .1℃盐度 :8~ 36  ± 0 .2 ,± 0 .5b.电源电压 :1 2 V  DC工作电流 :≤ 60 m Ac.传感器壳体材料 :31 6L不锈钢和聚甲醛塑料。d.传感器尺寸和重量 :尺寸 : 60× 40 0 mm重量 :3kg (空气中 )e.使用水深 :≤ 1 0 0 mf.信号输出 :RS2 32接口或 RS485接口g.数据格式 [[[[SST| WT=±XX.XX| SL=XX.XX]]]]WT—…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洋测量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的需求,研制了由大地控制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水深测量、海洋重力测量和潮汐分析预报等模块组成的海洋测量信息处理系统。介绍了海洋测量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9.
动态基准实时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动态基准实时测量系统的硬件组成、站点上全站仪棱镜组合安装与检测方法、系统软件的开发及特点,最后对系统在广州地铁某地铁站结构变形自动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应用在自动化、高精度的变形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0.
水体悬沙浓度是水利、环境、河口海岸与海洋相关研究领域最为基础的数据需求之一。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悬沙浓度连续测量技术在悬沙浓度测量领域表现出高时空分辨率、长期数据采集的成本和风险均较低的突出优点。本文综述了光学、声学、音叉谐振、压差和放射性射线衰减等原理用于悬沙浓度连续测量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探讨了各技术方法的优、缺点,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后向散射原理是低成本、小型化和高时频测量悬沙浓度的最优技术路线, 需着力于开展量程扩增和粒径敏感度削弱研究; 2) 低不确定度悬沙浓度垂向剖面观测的实现依赖于超声后向散射原理技术路线的发展; 3) 音叉谐振原理技术路线尤为契合高含沙水流和浮泥工况下的超高量程应用场景; 4) 多技术路线传感器融合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替代正向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目前海洋声层析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 ,归纳了用声学方法监测气候变化和反演内波两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声遥测海底平面层系声阻抗分布的模拟实验结果。实验在油漆厂冷却水池中进行,采用取样平均迭代的反演方法,对三介质层系的遥测结果与实测值较好地接近。  相似文献   

13.
北极冰下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7年8月6日在北极海域开展的一次声传播实验,开展了冰下声传播特性实验研究。结合Burke-Twersky (BT)散射模型与射线模型,分析了冰下声传播的多途到达结构,研究了接收声强变化规律,解释了接收声强在30 min内衰减20 dB的现象,分析了接收信号的时间相关性,探讨了接收信号相关性较低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收信号主要由小角度多次反转反射声线、一次海底反射声线和二次海底反射声线依次构成,表面声道到达信号显著强于海底反射信号。试验冰站在试验期间的运动导致了声传播信号强度和相关性的迅速衰减,并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悬浮泥沙的声学观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高浓度悬浮泥沙的声衰减机理和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两种型号的超声波观测仪器(UBD-500/1500超声重度计)用于悬浮泥沙浓度剖面的连续和实时观测,并且已经在长江口航道的浮泥探测、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泥沙观测中得到应用.讨论了测量原理和仪器的设计、标定等问题.这种基于声衰减测量原理的观测仪器的主要优点是标定简便和稳定,含沙量观测范围为10~800kg/m3,标定后的测量误差可达±5%(F.S).  相似文献   

15.
数字ADCP波束偏转公式的解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束偏转是由基阵旋转引起的.将Janus结构数字ADCP基阵旋转进行横滚、纵倾、航偏分解考虑,进而推导了波束偏转公式.  相似文献   

16.
海底沉积物声速测量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海底沉积物声速特性及声速测量的两大类方法,分析比较了其各自的特点。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底沉积物声速实验室仿真测量的思想。对正确运用“703”专项海洋环境调查技术规程中所采用的底质声速计算公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文章采用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在不同温度下对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进行测量,实验得出南海海底沉积物随着温度的升高具有以下声学特性:1)沉积物声速变化比较缓慢,上下波动点较明显,但总体趋势接近线性下降;2)衰减幅值随着温度升高一直下降,偶尔有些波动的异常点,声衰减幅值呈现线性下降的趋势;3)声衰减系数变化呈现抛物线趋势,具有强非线性。对于此类沉积物声速特殊情况,还有待从理论和实验方面更深入地研究解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范有明 《海洋技术学报》2007,26(3):24-26,41
"波浪与海流测量仪器测试装置"依靠机械传动机构带动传感器作相对运动,模拟"波浪"和"海流"测量状态。测试装置为实现实验室内进行声学测波仪和声学矢量海流计的调机、考机、检测增添了有效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海底底质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介绍了海底底质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提出了新的原位测量方法,并根据这一测量方法,初步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海底原位测量仪器。利用初步制作的测量仪器在实验室内对砂质沉积物进行了模拟测量试验,仪器测量得到的沉积物声速与直接透射法测量获得的声速基本一致。在宁波近海海域进行了海上实际测量试验,获得了该测量区域海底底质的声速,验证了此测量技术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发先进的海底原位测量仪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声通信及组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声通信是海洋中无线信息传输的主要技术手段。水声通信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水下航行器/载人潜水器作业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同时,水声信道传输状态多变、海洋作业环境恶劣,对通信算法和设备可靠性有较高要求,水声通信及组网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中面向海洋环境监测领域,从水声通信物理层技术、网络技术及组网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未来技术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