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1961~2005年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年雷电日数在23~53d,年平均雷电日数为36d;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湖北省1980年以前为雷电相对较多时期,1980年以后为雷电相对较少时期;一年中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出现雷电天气,平均初雷日在2月下旬,终雷日在10月上旬;春季和夏季雷电日数占全年雷电日数的88.5%,秋、冬季占全年雷电日数的11.5%;雷电日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主峰、次峰分别出现在7月和4月;一年中7月、8月雷电日数最多,约占全年雷电日数的47%;鄂西南、鄂东地区年雷电日数最多,属高雷区,其它地区属多雷区;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初雷日有所推迟,平均终雷日则有所提早。  相似文献   

2.
齐齐哈尔市雷电灾害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9~2006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观测站雷电日资料,统计分析齐齐哈尔市区及各县近48a雷电日数空间分布及年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特征.并利用2005~2007年齐齐哈尔市雷电灾害统计资料与雷电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1—2005年榆林地区12个气象站雷电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榆林地区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黄河沿线的雷电天气明显多于西南沙漠地带;雷电天气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65%以上出现在6—8月;雷电日数的年际差异比较显著;近35 a来雷电天气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21世纪以来呈第三次递增趋势;通过EOF展开,雷电天气主要存在三种分布类型,其中“一致性”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福建省屏南县近十年雷电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近十年间,福建省屏南县每年雷电数基本稳定,平均雷电日为54.3 d,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是雷电多发之时,雷电日数占全年半数以上,达61%,冬季最少,仅占2.6%;在一年中,从2月开始,雷电日数逐渐增多,8月份达到最大,为15.5 d,9月开始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近40 a汛期无雨日数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汛期无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呈台阶状增加,甘肃汛期无雨日数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增多或减少。旋转载荷向量场(RVL)反映出5个无雨日数异常型。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2a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时间演变特征,即甘肃中部、陇南、甘南区无雨日数经历了少~多~少的过程,河西为多~少~多的反抛物线型,气候向更干旱化发展,而陇东元雨日数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湖泊和陆地区域的地闪频次、极性、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雷电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湖泊与陆地的雷电参数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10 a闪电频次呈明显减少趋势,正地闪比例呈上升趋势;陆地比湖泊区域的闪电频次多,春夏季湖泊和陆地闪电频次差异明显,其中,夏季陆地闪电频次比湖泊多21.1%;湖泊和陆地闪电频次日变化大致呈单峰型,13-18时陆地闪电频次比湖泊多39.7%。湖泊地闪密度比陆地小,湖泊和陆地平均地闪密度分别为2.96次·(km-2·a-1)和3.47次·(km-2·a-1)。湖泊的平均雷电流幅值较陆地大;湖泊和陆地的平均雷电流波头陡度变化不大,相差一般在1 kA·(μs)-1以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广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雷电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省雷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2012年全省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密度更大、活动更为频繁,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电流强度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2012年全省雷电灾害调查数据,得知雷电灾害事故比往年多,损失更大.对比分析全省雷电活动特征和雷电灾害损失,结果表明两者间有很好的正比例相关特性: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对应的雷电灾害损失也大,雷电高发期提前到4、5月份对应的雷电事故也提前在这两个月份达到高峰,这和2012年全省天气异常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8.
选取1962-2011年清远地区7个地面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和2005-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雷电灾害分布及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8.3 d,1962-2011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4.9d,存在年、季、月时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部丘陵向西北部山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79宗,呈线性减少趋势,年内分布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冬-春逐渐增多,春-夏迅速增加,夏-秋迅速减少,秋-冬变化平缓,5-6月最多,12-1月最少,空间变化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308万元,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林建  曲晓波 《气象》2008,34(11):22-30
根据1970-2006年全国847站逐日雷暴日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在发展阶段和消退阶段的路径变化.结果表明:全国雷电主要有4个多发区:南方区、高原区、北方区和新疆区;全国雷电日数呈下降趋势,高原区和南方区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南方的雷电最早是3月份从江南中部往西往南辐射,然后再往北发展,高原的雷电由四川南部往北往西发展,而北方的雷电从华北东北部往东往南扩展.随着副高的季节性北跳三个区域的雷电在7月份连成一片,全国雷电范围达到最大,8月第2旬随着副高南撤各雷电区开始逐渐撤退,直到10月第1旬.全国雷电大都发生在4-9月午后到深夜(12-24时),其中15-17时和19-20时存在两个峰值,南方雷电发生时间最长,尤其是华南区雷电发生在3-9月,并有三个峰值,而北方区(包括新疆)雷电发生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时段较晚,发生频次也明显偏低.雷电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为雷电的落区预报提供了宏观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北省2007—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雷电流相关参数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雷电流波头时间的年、季、月、日变化以及累积概率和概率密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闪电平均波头时间为4.8μs,负闪和总闪电为3.6μs;一年中,正闪电7月波头时间最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V"形;负闪和总闪电5—7月波头时间比其他月份短,月变化特征大致呈"U"形。正闪电波头时间季节、日变化明显,负闪和总闪电季节、日变化不明显。波头时间小于等于10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波头时间累积概率分别为95.5%、99.7%和99.6%,总闪电95%的波头时间大于1.5μs,50%的大于3.1μs,5%的大于6.0μs。波头时间在2~3μs时,正闪、负闪和总闪电的概率密度最大。气温较低月份,波头时间相对较长,反之,波头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可能与雷电流幅值大小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李冬梅 《气象科学进展》2020,10(2):129-131,133
《帕米尔历险记》中共有气象记录399条,其中雨雪记录179条,大风记录64条、晴天、阴天记录27条,冷暖记录83条,其余还有物候记录等。从今天气象学专业的角度来看,该书对天气、气候的描述,以及采用的观测方法等已非常专业。19世纪,新疆还不被外界所认知,也因此吸引着不断前来探险的外国人,他们通过历险记等形式不仅揭开了新疆较为神秘的社会人文地理历史一角,还记录了新疆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留下的这些第一手气象资料不仅有利于了解和研究新疆近代天气气候的历史状况,而且成为后人了解新疆近代天气气候变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沙漠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西部沙漠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期和近期相结合的治疗对策,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荒漠化的遏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读取2002年冬季(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日本20时和08时12~24h、24~36h、24~48h、48~72h的降水预报结果(咸宁市温泉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与温泉站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对而言,其空报少、漏报多;预报量级低于实况的要比预报量级高于实况的概率多;对强度较大的降水(大雨以上)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5.
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0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O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9210工程卫星广域中使用的随机接入技术—ALOHA的几个方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析了夏季降水异常与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为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SVD方法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析了夏降水异常与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为夏季降水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宜昌市2003年持续高温天气引发的明灾、暗灾进行了统计和阐述,对持续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宜昌市2003年的高温分布变化提出了今后在高温预报中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