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主要指出B.K.Bhattacharyya和M.E.Navolio在文献[1]中将拉普拉斯方程▽2U(x,y,z)=0进行三维傅里叶变换导出u2+v2+w2=0,以及利用iw=±(u2+v21/2推导了位场在频率域中的一些公式中的错误,从数学和物理角度论证这个所谓频率域的拉普拉斯方程u2+v2+w2=0是不成立的。因此,当推导位场在频率域中的公式时不能使用iw=±(u2+v21/2。此外,本文还使用狄拉克函数证明了拉普拉斯方程的基本解1/(x2+y2+z21/2在拉普拉斯算子作用下,在三维频率域中并没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式,而只能有对应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最大熵谱法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别对天祝地震序列频谱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述2种方法对于提取地震波中的有用信息都是有效的,可靠的,最大熵谱法的分辨率较高,傅里叶变换分辨率较低,但使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谱图重排的谱分解理论及其在储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分解理论是把单道地震记录分解为连续的时频谱平面,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谱分解方法的多解性,所以同一道地震记录因为分解方法不同,得到的时频谱是不一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都是对信号开窗分析,这些方法都受到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Wigner-Ville变换避开了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但是交叉项的存在限制了本方法的使用.本文利用谱图重排的时频分析方法(RSPWV)对合成的单道地震记录和实际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与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比较得出: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很好地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4.
在傅里叶变换的基础上,提出在只有重力异常的情况下,利用余弦变换计算重力全梯度张量,并探讨了重力异常信号中含噪声时,余弦变换法计算的梯度张量的精度问题。通过对二维无限长均匀水平圆柱体及三维"Y"型岩脉模型梯度张量的计算表明,在原始重力异常中加入噪声与否的情况下,余弦变换法的计算结果均要优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法,特别是从均方差上看,余弦变换法的精度提高了近2'3倍。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对黑龙江虎林盆地的重力梯度张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余弦变换获得的重力梯度张量与傅里叶变换法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余弦变换法获得的梯度张量异常更加平滑,表明其受噪声的影响更小,能够更好地反映断裂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中几个重要变换。第一部分为傅里叶变换;第二部分为拉普拉斯变换;第三部分为Z变换,并讨论了这三个变换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为沃尔什变换。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波数域三维重力异常正演算法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效率,本文采用任意傅里叶变换算法实现了空间-波数域三维重力异常正演,且在NVIDIA CUDA平台上进行CPU-GPU并行加速.任意傅里叶变换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二维傅里叶变换转化为两个一维傅里叶变换,一维傅里叶变换积分离散为多个单元积分累加和,离散单元中原函数采用二次插值形函数拟合,求出单元积分的解析表达式.相比现有的傅里叶变换算法,新方法具有采样灵活、积分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傅里叶变换的截断效应小等优势.利用空间-波数域算法的高度并行性,采用CPU并行求解常微分方程,GPU并行计算任意傅里叶变换,实现了CPU-GPU并行加速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本文算法效率.利用常密度模型,对比数值解和解析解,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正确;利用变密度模型对比了任意傅里叶变换算法与高斯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的计算效率与精度,在相近的数值精度下,本文算法波数选取少,效率高;测试CPU-GPU并行效果,结果表明相比CPU串行算法,CPU-GPU并行算法的计算效率大大提升,千万数量级节点数模型正演仅耗时数秒.最后利用实际地形数据进行三维重力异常场数值模拟,证明了...  相似文献   

7.
频谱成像技术在稠油热采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谱成像技术可有效的描述地质反射层厚度的非连续性和岩性的非均质性,其在理论上主要是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过去通常采用以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算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估算的地震振幅谱的重要特征是所选时窗长度的函数.如果所选时窗过短,振幅谱会与变换窗函数褶积,失去频率的局部化特征,而且过短的时窗会使子波的旁瓣呈现为单一反射的假象.增加时窗长度,会改善频率的分辨率.但如果所选时窗过长,时窗内的多个反射会使振幅谱以槽痕为特征,很难分清单个反射的振幅谱特征.由于在实际运用中,以傅里叶变换相关的算法的时窗问题,难以选择好时窗长度,而且无法定量分析时窗长度产生的偏差,因而会使振幅谱的估算产生偏差.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成了非平稳性信号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已取代了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瞬时谱分析技术能得到精确的时频分析结果,同时避免了时窗问题.它反映出了储层在纵向上时间及厚度上变化情况和横向上的地质不连续性的信息,因此能使解释人员快速而有效地描述储层特征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重力位场的界面反演是位场处理解释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率域界面反演方法Parker-Oldenburg公式推广到物性可随深度变化的三维情况,得出了密度可以横向、纵向任意变化的重力界面正反演公式.该方法在计算时可以合理地选取地面下某一深度作为基准面以减小界面起伏,使迭代易于收敛.理论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反演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在密度界面反演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最后利用该方法反演华北地区莫霍面的深度,反演结果得到了地震测深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非标准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标准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是一种用于处理非标准采样的快速算法,在信号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回顾了NUFFT算法的历史和发展,对通用的算法实现形式做了详细描述,介绍了该算法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对NUFFT算法在CT重建中的应用,如傅里叶重建,迭代重建,稀疏采样重建等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三维密度界面的正反演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力位场的界面反演是位场处理解释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率域界面反演方法Parker-Oldenburg公式推广到物性可随深度变化的三维情况,得出了密度可以横向、纵向任意变化的重力界面正反演公式.该方法在计算时可以合理地选取地面下某一深度作为基准面以减小界面起伏,使迭代易于收敛.理论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反演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在密度界面反演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最后利用该方法反演华北地区莫霍面的深度,反演结果得到了地震测深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三维物性分布的位场计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86,29(4):399-406
本文在连续层状模型的基础上,将Parker位场公式推广到更具一般性的两种三维物性分布模型中。此时岩石的密度ρ和磁化强度J不仅在水平方向上可以任意变化,而且在深度上可依指数或线性函数形式变化。新的位场公式仍具有严密而简明的特点。结合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重力反演,介绍了它的应用、模型分解和双界面同时反演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了圆盘形纯剪切破裂产生的远场位移,导出了远场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用此表达式计算了远场位移脉冲波形及其谱.求得了P波和S波拐角频率F、f与震源破裂半径的关系式,t和t分别是P波与S波的震源脉冲宽度在震源球上的平均值.Vr是破裂速度,取0.775β,α、β是P波与S波速度.介质吸收的影响,假定在略去路径滞后因子e-(iωr)/c后是最小相移滤波器,应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导出了介质的频率响应公式 式中, r为震源距,c为波速,Q为介质品质因数,ωm为高频截止频率.它与富特曼(Futterman)公式是不一样的.在考虑了介质吸收影响与仪器频率特性影响后,在频率域中求出了震源尺度2a和地震矩M0.在时间域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求出介质和仪器的脉冲响应后与震源脉冲折积,求得了合成地震图,用此图得到了地震图初动半周期T2P与震源尺度2a或震源脉冲宽度t2a之间的关系量板.用此量板在时间域中也求得震源尺度2a,与频率域中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导出的关系式求出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区域剪切应力τ0,式中η为地震辐射效率,取0.05;v为泊松比,取0.252;μ为刚性模量,取3.3×1011达因/厘米2.结果表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唐山-丰南一带应力值最高,达870巴,离开唐山仅100公里左右的昌黎地区的应力就只有200巴左右.唐山大震后,地震破裂带中部的唐山一丰南一带,t0降至100巴左右,而破裂带两头应力值仍很高,尤其是西南头的宁河一带,达400-500巴.直到11月15日此处发生6.9级强余震后应力值才降到200巴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地球膨胀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地球膨胀学说进行全球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得到了膨胀地球岩石层弹性球壳力学模型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和地幔物质沿膨胀裂谷通道上涌流动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按照各相似准则的约束,计算得到了满足与膨胀地球原型相似的模型参数:膨胀初始半径为0.46m;原始岩石层的厚度、密度分别为3×10-3m和(1.2-1.8)×10kg/m,其强度为10Pa;原始地球膨胀内压为4.25×10Pa;原始地表重力为-1.25×10-2N/kg;上涌物质密度、粘度分别为1.2×10kg/m和2×10Pa·s;原始地幔物质上涌厚度、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2.5×10-2m,2.0×10-3m/s和3×10m/s2.由此表明材料物性等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原型要求的模型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三度体(均质模型)位场波谱的正演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任意指向的均质直线段、多边形面和多面体的重磁异常谱的解析表达式。利用它们可以进行不规则三度体的重磁异常谱的数值计算。此外,尚导出任意指向的斜平行六面体重磁异常谱的解析表达式。这些表达式结构简单,易于计算,用作位场的正演反演计算都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5.
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与青藏地区局部位系数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当今全球模型研究的Molodensky理论,推导了相应的区域高阶重力场模型系数修正公式.考虑了球近似边值条件引起的各种偏差,使用了椭球坐标系,按椭球调和展开.并利用中国青藏地区地面重力资料对原始全球模型OSU91A1F的高阶部分系数进行修正,获得该地区的局部重力场模型QZ93G(完整到360阶),它对实测平均重力异常的恢复精度为±11.8×10-5m/s.  相似文献   

16.
在文中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证明了重、磁异常的走向与其振幅谱的走向是垂直的。  相似文献   

17.
引入对数断错F=Ms-log S,在Ms=5.0-6.0范围里,F≈0.056M5-α+log μ+log (?).采用布龙公式S=πr2,r=2.34v/2πfo,邢台地震的结果表明:强震前F值较高,约4.0;强震期间F值仍保持较高数值;余震时急剧下降;一般情况下F值围绕3.5变动。  相似文献   

18.
设F(x-ξ,y,z,η,ζ,α,…)为一在x方向无限薄的层的异常,若物体的异常可表示为: T(x,y)=integral from n=a to (a+2c)(F(x-ξ,y,z,η,ζ,α,…))dξ T(y)=integral from n=-∞ to ∞(F(x-ξ,y,z,η,ζ,α,…))dξ 则有 式中T(v)和T(u,v)分别为T(y)和T(x,y)的频谱,2c是物体在x方向的宽度,(x,y,z)和(ξ,η,ζ)分别为观测点和物体上任一点的坐标。 如果2c=dξ,则物体即为薄层本身;如果2c=dξ,薄层的面积无限缩小,则物体即为一质点;如果2c=dξ,薄层只有长度而无宽度,则物体即为一曲线。 对于形状复杂的物体,可以将物体分成若干简单而又符合所述条件的物体元,而有式中2cm为第m个物体元在x方向的宽度,Tm(v)为第m个物体元当其沿x方向的长度为无限长时的异常的频谱。  相似文献   

19.
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学性质及其磁性矿物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55个亚热带富铁土的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非滞后剩磁(ARM)和饱 和等温剩磁(SIRM)等磁性参数测定,结合氧化铁化学形态分析和矿物鉴定,初步明确了亚热 带富铁土的磁学特征及其磁性矿物.磁测数据表明富铁土中存在强磁性的矿物,其磁化率χ 与土壤游离氧化铁(Fe)含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0.5971),频率磁化率χfd与土壤游离氧 化铁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0.4289).富铁土的χfd和非滞后磁化率χARM。值表明土壤 中的磁性矿物以超顺磁性(SP)和稳定单畴(SSD)颗粒为主,富铁上的χ和χARM呈极显著直线 正相关(R 0.9429),证明富铁土的磁性是由风化成土过程产生的 SP和 SSD磁性颗粒贡献 的.矿物磁测结合X-衍射证明富铁土中的氧化铁矿物由赤铁矿、磁赤铁矿和针铁矿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