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山西地勘单位人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勘单位人才存在着流失严重、引进不足、管理不善、分布失衡等问题,总体呈现青黄不接、知识断层、人才储备缺乏的不利状况。针对山西地勘单位的特点及发展要求,从人才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支持体系建设三方面阐明了地勘单位应当采用积极的人才政策,丰富人才储备,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整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琳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133-135
通过分析地勘单位的人才现状,认为地勘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市场化转变中,要树立人才新理念,加大人才资本的投资,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向加快才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的营运作用,实现地勘单位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3.
林萍  葛江浩 《山东地质》2011,(12):62-67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拥有持续竞争力的源泉。组织的发展除了要积极引进人才外,还可以通过教育与培训达到提高人才素质,实现发展目标的目的。地勘行业20世纪90年代曾经历发展低谷,导致地质人才大量转移和流失,造成了目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队伍年龄结构的“断层”。针对这一问题,以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为例,针对地勘单位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全面、有效的职工培训来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打造人才梯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人才流动能促进经济发展。企业人才不断输出,造成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待遇、事业、环境、感情四个方面是企业留住人才,为企业尽心服务的四个方面,企业在这四个方面做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留住人才,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人才与环境     
人才的成长必然要受到所处环境的的制约, 特别是社会环境, 它对人才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才主体利用环境, 特别是社会环境成长的过程, 是主体适应客体, 改造客体以获得锻炼、增长才干的社会实践过程。成才主体要善于发掘和利用社会环境中有利于自我成长的积极因素, 克服不利于成长的消极因素, 顺应时代潮流, 顺境中不自满, 逆境中不自馁, 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使自己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市场化转变中,要树立人才新理念,加大人才资本的投资,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充分发挥人才资本的营运作用,实现地勘单位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李承戍 《浙江地质》2010,(12):24-26
俗话说“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人才是兴业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人才优势更是最需培育、最具潜力、最可依靠的发展优势。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重要工作,当前既承担着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比着手,论述了人力资源与人才开发的内容及关系,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人才开发的途径和重要性,并探索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和比拼。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将是最后的胜者。本文通过对推行名人战略过程中的问题揭示与思考,表达名人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改制以来5年内历经的5次重组改革,围绕人才工程建设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大量实践,阐明了“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解决好人才问题,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出了有效经营人力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工程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矿类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人才的“断层”现象。通过对矿类专业人才“断层”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缓解目前矿类专业人才短缺现象,要以矿山为主体采取内培外引、努力服务、“订单式”培养方式,长期克服类似的人才“断层”现象要以高校为主体,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培养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质市场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市场的竞争究其本质是人才竞争。因此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人才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以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为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队伍建设,注重从才培养,激励地质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采用倾斜政策留住人才、招纳人才,只有这样贵州煤田地质局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地质专业技术队伍,确保全局乃至二级单位适应煤田地质市场的需要,保证全局科学、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勘单位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上下功夫.即营造鼓励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创造施展才华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用来自领导的关心爱护之情,同事的团结友爱之情来拴住人心;为人才提供与其创新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物质待遇,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低迷对地勘行业在矿业市场等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但也同时存在某些积极因素。面对危机,地勘单位应在工作方向、工作手段、机制体制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把握维护矿权和低成本获得矿权,规范净化地勘市场,促进管理、储备人才、积蓄力量,拓宽地勘业领域发展延伸产业,与大的矿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同体及抓住“走出去”的艮好时机。地勘单位“走出去”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要切实掌握资源情况、切实掌握投资的软环境、需要配套的适应国际环境的人才、要有好的机制和体制、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和长期打算,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构造起“政府支撑、企业动作”的“走出去”新机制、新体制。  相似文献   

15.
高有峰  张立斌  陈桐  王璞珺 《沉积学报》2017,35(5):1078-1085
通过调研国内主要地质高校涉及沉积学领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野外教学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情况,对中国沉积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了中国沉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1)中国地质类院校中涉及沉积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统一,而研究生专业设置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各具特色;2)通过统计近15年沉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揭示沉积学相关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占地质学科总数的32%,其中油气地质学学科又占沉积学论文总数的77.1%,可见油气地质学是近15年来沉积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3)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对比,我国沉积学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沉积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促进沉积学和沉积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沉积学领域和沉积学教育取得的成果反过来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沉积学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调统一本科地质学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沉积学专门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使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职工观念滞后、冗员较多、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等问题。以总局管理下的某地勘单位为例,对国有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了在当前环境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用人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战略,设计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深入体制改革,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新疆煤田地质局制定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本文结合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人才队伍结构、整合利用及考评等现状,指出煤田地质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在关注人才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关注其精神需求,营建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具体措施方面提出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体系与分配机制,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变一线队伍不稳定的局面,实现该局人才发展规划和“3551”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和交叉学科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地球科学也逐步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对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发展,需要对地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样化创新,构建新时代地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地球科学概论》是地学类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论文从优化教学大纲、加强课程思政、注重大师引领、改变教学方法和倡导理工结合等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联动协同改革,对地学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智能化钻探技术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煤矿企业深入推进减人增效工作所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矿井下智能化钻探技术装备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介绍了自动化钻机、随钻参数监测系统和旋转导向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了制约井下智能化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关键因素:钻机智能化水平较低、随钻探测数据类型少、多系统集成控制难。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坑道钻探技术结合,强化多学科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并不断加强智能化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数字化平台为保障、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在智能化钻机、高精度数据获取与传输技术、钻孔轨迹智能优化与控制技术、辅助关联设备集成控制技术、数字化钻进平台开展攻关,以实现煤矿井下钻孔全流程智能化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